从跨国药企的近期的一系列动作来看,中国市场是重点布局对象。$创新药ETF沪港深(SZ159622)$

[奸笑]3月24日,阿斯利康CEO苏博科接受采访表示,该公司分别在中国青岛和无锡投资7亿美元和4.75亿美元新建药物工厂,他对该公司在中国的长期发展信心满满。

[偷笑]3月2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礼来制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戴文睿。戴文睿表示高度重视中国市场,将持续加大对华投资和研发合作,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今年2月,由信达生物与礼来制药共同推进的一款GLP-1R/GCGR双重激动剂玛仕度肽是信达生物与礼来制药共同推进的一款GLP-1R/GCGR双重激动剂首个新药上市申请已经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

[憨笑]3月19日,诺和诺德宣布在天津投资约40亿人民币,用于无菌制剂扩建项目。诺和诺德预计,到2030年中国区占比达到17%。公司透露,司美格鲁肽肥胖适应症品牌Wegovy将于今年获批在国内上市。

中国市场是创新药的福地和宝地。

诺和诺德、礼来2023年中国区收入均同比增长11%,随着减肥神药的放量,今年还有可能加速。诺和诺德GLP-1产品2023年中国收入为62.08亿丹麦克朗(约9.20亿美元),同比增长79%,占据中国GLP-1市场份额77%。礼来2023年中国区收入15.40亿美元,主要由替尔泊肽降糖版Mounjaro带动,替尔泊肽减重适应症去年8月中国申报上市,有望今年获批。

此外,近年来,许多跨国药企都在积极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伙伴进行药物研发合作,以引进中国的创新药物管线。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在全球药物研发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以及中国创新药物市场的巨大潜力。

例如,去年10月份,葛兰素史克就宣布,以最高15.7亿美元的价格,引进了翰森制药的B7-H4ADC药物。阿斯利康、默沙东、BioNTech、礼来等大药企与国内药企的合作案例表明,这些跨国药企对中国创新药物的高度认可和信任。

总的来说,医药领域的“脱钩断链”违背了产业规律。创新药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生物医药的国际贸易和分工让具有比较优势的各个参与方都能受益,这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CRO、CDMO等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供给是支撑该行业发展的关键。

不可否认的是,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上,不同国家和企业之间的话语权确实存在差异。因而在发生《生物安全法案》闹剧的时候,无论是中国相关CXO产业还是资本市场,都如同惊弓之鸟。如果中国创新药原创能力更强大,那么产业链可以承接的国内市场容量其实既深且广,我们也就不会如此被动了。

不过好消息是,随着国内创新药的不断发展,中国医药创新已跻身全球研发前列,创新药及研发技术平台逐渐得到全球认可。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超过50笔,海外授权的项目数首次超过许可引进数,涉及恒瑞医药、复宏汉霖、传奇生物及翰森制药等企业。此外,“自主出海”的案例也不断涌现,多款新药成功闯关欧美市场获批上市。例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海外市场的售价达到国内的17倍,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价格是国内定价的24倍,君实生物的PD-1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定价是国内定价的30多倍。较高的价格提升了利润,也鼓励药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从而打造真正具备差异化临床价值的创新药。

中国创新药驰骋在时代的快车道上,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截至2024/3/22,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估值(PE-TTM)为18.5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2%的历史低估位置,比历史上98%的时间都更具性价比(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hoice金融终端,东财基金整理,2020/02/20-2024/3/22)。

目前创新药企重磅新药收入高速放量,研发和销售费用指标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商业化进入加速收获期,创新药估值与筹码结构均具备走出大行情的前提条件,考虑当下基本面政策面的拐点位置,叠加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行业长期的成长趋势,后续有望迎来持续催化,创新药中长期布局的重要窗口期或已来临。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东财基金整理)

 

创新药新周期开启,一键布局50家沪港深头部创新药企业

Pick创新药ETF沪港深(基金代码:159622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

$君实生物-U(SH688180)$$恒瑞医药(SH600276)$#A股3000点又来了?缘何突然走弱?##美《生物安全法案》发起人突然辞职##巨头纷纷入局,“AI+医疗”前景几何?##大摩看151小摩看52,药明康德值多少?##机会来了?大摩:药明康德目标价151元#

买ETF,上东财!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