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面临资本寒冬、医疗反腐等多重压力的背景下,国内创新药行业依旧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据氨基观察统计,港、美股上市的51家创新药企营收规模达到了惊人的549亿元,相较于2022年的320亿元,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增幅超过了200亿元$创新药ETF沪港深(SZ159622)$

创新药企业在去年迎来数个里程碑事件,并有望在今年延续强劲态势,继续创造历史:

1. 首个国产十亿美元分子的诞生。在全球生物制药领域,年度收入超10亿美元的药物通常被称为“重磅炸弹”药物。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出现的“重磅炸弹”药物距离其第一次上市的时间通常需要大约10年。2023年,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13亿美元,首个国产十亿美元分子由此诞生,其自2019年在美国取得首次批准以来,仅4年便成为“重磅炸弹”药物,速度可以说惊人的快。除此之外,支撑金斯瑞生物科技旗下传奇生物业绩增量的CAR-T疗法(西达基奥仑赛),也有潜力成为第二个国产重磅炸弹。2023年,西达基奥仑赛全年销售收入已经突破了5亿美元(约36亿元人民币),更重要的是,这款药在美国获批上市才两年(全球首款CAR-T产品诺华的Kymriah,上市第四年才到这个水平)。按照合作开发美国市场的跨国巨头强生预测,该药今年销售收入就可以突破10亿美元,其巅峰收入可以达到50亿美元——这将是继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之后,第二个年销过10亿美元的国产新药。

2. 国产创新药出海进入新阶段。今年3月以来,贝达药业的恩沙替尼和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相继获得FDA的批准,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美国批准的中国新药数量达到了6款(去年有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亿帆医药的艾贝格司亭注射液等),这一数字比过去三四年的总和还要高出50%。此外,创新药对外授权也达到了新高度。2023年国内合计发生近70起国产创新药License-out(授权转让)交易,已披露交易总金额超过350亿美元。从数量和交易规模上看,国产创新药出海规模已达到近几年的高峰,且License-out的品种数量超过 License-in(授权引进)。2024年1月中国医药BD交易又迎来开门红,共计30笔;其中license out共计18笔,相较2023年1月的5起增长260%。

3. 国内市场广阔空间待开垦,创新药企业迎政策“顺风”。从2019年的12个到2023年的40个,5年来我国累计批准上市创新药138个,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去年医保谈判,23个目录外创新药进医保,创新药准入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药从上市到进目录的等待时间从过去的平均近5年,缩短至不到2年。国家医保局表示,我国医保对新药的支出从2019年59.49亿元,增至去年的481.89亿元,增长约7.1倍。2023年,不管是复宏汉霖还是信达生物,都基于本土市场拿到了不错的增量。例如,信达生物2023年药物收入规模已经超过57亿元,全部来自本土市场。

截至2024/3/29,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估值(PE-TTM)为20.1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4%的历史低估位置,比历史上96%的时间都更具性价比(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hoice金融终端,东财基金整理,2020/02/20-2024/3/29)。

目前创新药企重磅新药收入高速放量,研发和销售费用指标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商业化进入加速收获期,创新药估值与筹码结构均具备走出大行情的前提条件,考虑当下基本面政策面的拐点位置,叠加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行业长期的成长趋势,后续有望迎来持续催化,创新药中长期布局的重要窗口期或已来临。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东财基金整理)

 

创新药新周期开启,一键布局50家沪港深头部创新药企业

Pick创新药ETF沪港深(基金代码:159622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

$药明康德(SH603259)$$复星医药(SH600196)$#长寿药概念股大涨##大摩看151小摩看52,药明康德值多少?##医药板块大跌,抄底时机到了吗?##医药新一轮行情启动?##创新药迎政策利好,投资机会来了?#

买ETF,上东财!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