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证券2024/01/02


1 行情与业绩复盘

1.1 行情复盘


截止至2023年12 月15日,电池指数本年下跌34.55%,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4.05%, 根据 2023 年以来的走势来看,电池指数走势明显弱于沪深 300 指数走势。


个股方面,近一年电池板块上涨个股 18 只,下跌个股 85 只,平均涨跌幅为-16.28%, 剔除掉涨幅为 757.14%的盟固利之后,板块平均涨跌幅为-23.86%。涨幅排名前 5 的个股 分别为盟固利、天宏锂电、力王股份、湖南裕能、纳科诺尔,近一年涨跌幅分别为 757.14%、 168.78%、110.83%、47.95%、39.73%,涨幅前 8 的个股中有 6 只是北交所股票,另外 2 只是 2023 年创业板新上市的股票。跌幅排名前 5 的个股分别为德新科技、派能科技、利 元亨、鹏辉能源、德方纳米,近一年涨跌幅分别为-71.69%、-70.40%、-68.96%、-66.14%、 -63.75%,其中派能科技和鹏辉能源均为储能电池企业。


1.2 板块业绩复盘


需求放缓且价格大幅下跌,板块营收增速大幅下滑 75.17pcts,:2023 年前三季度电 池板块实现营收 9140.71 亿元,同比增长 11.56%,但同比增幅较 2022 年大幅下滑了 75.17pcts,我们认为主要是需求端新能源车销量的增速放缓以及电池及其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导致。 行业竞争加剧且需求增速放缓,板块归母净利同比下滑 18.79%:2023 年前三季度 电池板块实现归母净利 597.21 亿元,同比降低 18.79%,我们认为主要是电池行业竞争加 剧从而整体利润率下滑以及需求增速放缓导致的。从利润率来看,2023 年前三季度板块 毛利率为 18.08%,较 2022 年下滑了 1.64pcts;前三季度净利率为 6.91%,较 2022 年下滑 了 2.24pcts。


2 产业数据及行业展望

2.1 新能源汽车销量


1-11 月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 10%和 10.8%:2023 年 11 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 成 309.3 万辆和 297 万辆,环比分别增长 7%和 4.1%,同比分别增长 29.4%和 27.4%。11月,汽车市场表现持续向好,超出预期,汽车产量创历史新高,销量也接近 300 万辆。 1-11 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711.1 万辆和 2693.8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0%和 10.8%,增 速较 1-10 月分别提升 2 和 1.7 个百分点。 11 月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 40.4%:11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07.4 万辆和 102.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9.2%和 30%,市场占有率达到 34.5%(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 到 40.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4.7 万辆和 32.3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93.7% 和89.5%,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2.7万辆和7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7%和13.5%。 1-11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 34.5%和 36.7%:1-11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 别完成 842.6 万辆和 830.4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4.5%和 36.7%,市场占有率达到 30.8%;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52.8 万辆和 243.9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81.4%和 83.5%, 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589.3 万辆和 586.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1.1%和 23.6%。




2.2 新能源电池数据


2.2.1 电池产量:1-11 月电池产量同比增长41.6%


我国 2023 年 1-11 月电池合计产量 698.7GWh,同比增长 41.6%。按照电池体系来分, 三元电池 1-11 月累计产量为 221.1GWh,累计占比为 31.6%,累计同比增长 13.9%。磷酸 铁锂电池 1-11 月累计产量为 476.3GWh,累计占比为 68.2%,累计同比增长 59.6%。其他 类型的电池(主要为多元复合电池、钴酸锂电池、钛酸锂电池、无钴电池等)1-11 月累 计产量为 1.4GWh,累计占比为 0.2%,累计同比增长 52.5%。


2.2.2 电池销量:出口量占总销量 20.8%


2023 年 1-11 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累计销量为 641.8GWh。其中,动力电池 累计销量为 554.1GWh,占比 86.3%,累计同比增长 35.1%;储能电池累计销量为 87.6GWh, 占比 13.7%。 2023 年 1-11 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累计出口达 133.6GWh,占前 11 月累计销 量 20.8%。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 114.2GWh,占比 85.5%,累计同比增长 94.6%;储 能电池累计出口 19.4GWh,占比 14.5%。


2.2.3 电池装车量:累计同比增长 31.4%


1-11 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 339.7GWh,累计同比增长 31.4%。其中三元电池累 计装车量 109.6GWh,占总装车量 32.3%,累计同比增长 10.7%;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 229.8GWh,占总装车量 67.6%,累计同比增长 44.4%。


1-11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 49 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 少 7 家,排名前 3 家、前 5 家、前 10 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 270.1GWh、 299.1GWh 和 330.1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 79.5%、88.0%和 97.2%。


2.3 原材料价格数据


2.3.1 锂盐、钴盐及镍盐


锂盐:2023 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大跌,跌幅 78.36%。截至 2023 年 12 月 14 日,碳 酸锂价格跌至11.20万元/吨,较年初的51.75万元/吨下跌78.36%。氢氧化锂价格跌至10.30 万元/吨,较年初的 53.25 万元/吨下跌 80.66%。2022 年 12 月份以来受下游需求不足、中 游电池企业去库存影响,锂盐价格持续下跌了四个月,价格从高点下跌超过 60%,从 2023 年 4 月底开始碳酸锂价格开始企稳并快速回升。6 月份,碳酸锂价格在 30 万元/吨左右震 荡,7 月份开始了新一轮的快速下跌趋势,暂未见到止跌企稳的迹象。从成本端考虑,碳 酸锂价格还有一定的下行空间。




硫酸钴&镍:2023 年硫酸钴价格下跌 37.76%,硫酸镍价格下跌 31.70%。2023 年以 来硫酸钴价格快速下跌,由年初的 4.90 万元/吨下跌至 12 月 14 日的 3.05 万元/吨,跌幅 37.76%。2023 年硫酸镍价格微跌,由年初的 3.88 万元/吨下跌至 12 月 14 日的 2.65 万元/ 吨,跌幅 31.70%。


2.3.2 四大主材


正极主材:2023 年磷酸铁锂价格下跌 69.88%,三元材料价格下跌幅度均超 50%。 2022 年 9 月开始磷酸铁锂价格稳定上涨,由 2022 年 9 月中旬的 15.20 万元/吨涨至 2022 年 12 月中旬的 17.20 万元/吨。2023 年 1 月磷酸铁锂价格开始出现下跌,由 2022 年 12 月中旬的 17.20 万元/吨跌至 2023 年 5 月份的 7.40 万元/吨。随后磷酸铁锂价格出现反弹, 2023 年 7 月 14 日,磷酸铁锂价格反弹至 9.50 万元/吨。2023 年 7 月底磷酸铁锂价格继续 出现下跌,由年初的 16.60 万/吨跌至 2023 年 12 月 14 日的 5.00 万元/吨,今年以来跌幅 为 69.88%。 2023 年三元材料价格大幅下跌。8 系主材由年初的 40.00 万元/吨下跌至 12 月 14 日 的 17.00 万元/吨,跌幅 57.50%。6 系主材由年初的 36.45 万元/吨下跌至 12 月 14 日的 14.65 万元/吨,跌幅为 59.81%。5 系主材由年初的 16.20 万元/吨下跌至 12 月 14 日的 33.75 万 元/吨,跌幅为 52.00%。


电解液:2023 年三元和铁锂电解液价格分别下跌 57.34%和 61.32%,六氟磷酸锂价 格跌幅 66.24%。本月磷酸铁锂电解液价格由年初的 5.30 万元/吨下降至 12 月 14 日的 2.05 万元/吨,跌幅 61.32%;三元电解液价格由年初的 6.40 万元/吨下降至当前的 2.73 万元/ 吨,跌幅 57.34%。 六氟磷酸锂价格由年初的 23.25 万元/吨下跌至 12 月 14 日的 7.85 万元/吨,2023 年 以来跌幅 66.24%。六氟磷酸锂价格自 2022 年年初的高点 59 万元/吨以来,持续下跌,截 至 2023 年 4 月底跌幅超过 85%,4 月底以来六氟磷酸锂价格快速回升,两月时间累计涨 幅达80.56%。7月以来,六氟磷酸锂价格开始出现持续降低,目前本轮跌幅已经超过50%。


石墨:2023 年高中低端人造石墨价格分别下跌 18.88%、43.40%和 44.78%。截至 12 月 14 日,高端、中端、低端人造石墨价格分别由年初的 7.15 万元/吨、5.30 万元/吨、 3.35 万元/吨跌至 5.8 万元/吨、3 万元/吨、1.85 万元/吨,跌幅分别为 18.88%、43.40%、 44.78%。 隔离膜:2023 年 7m 和 9m 涂覆隔离膜价格分别下跌 32.65%和 30.23%。2023 年 7um 和 9um 陶瓷涂覆隔膜的价格多次出现下跌,12 月 14 日价格分别为 1.65 元/平方 米和 1.50 元/平方米,较年初的 2.45 元/平方米和 2.15 元/平方米下跌 32.65%和 30.23%。


2.4 行业格局展望:总体产能利用率下滑,看好优质产能


78.8%电池产能来源于中国,海外产能扩张有望提速:截止到 2023 年 6 月 30 日, 纳入 EVTank 统计范围的全球 46 家动力(储能)电池企业的实际产能已经达到 2383.6GWh, 其中 78.8%的产能来自中国国内,海外动力电池产能仅占 21.2%,主要来自于欧洲和美国, 海外产能目前主要由日韩电池企业贡献。预计随着中国企业大规模在欧美扩产以及欧美 本土电池企业和车企的电池产能的逐步释放,未来几年海外动力和储能电池产能的扩张 速度将明显加快。 预计电池产能利用率将持续走低:预计到 2026 年年底,全球规划产能将达到 6730.0GWh,相比 2023 年上半年的实际产能增长了 182.3%。预计 2023 年和 2026 年全球 动力(储能)电池的需求量将分别为 1096.5GWh 和 2614.6GWh,增长率为 138.45%。从 电池产能和需求增速来看,需求增速明显慢于产能增速。若按照当前预计的产能增速和 需求增速,全电池行业的名义产能利用率将从 2023 年的 46.0%下降到 2026 年的 38.8%。


行业龙头产能利用率从 2021年的 95%下降到 2023H1的 60.5%,但仍远高于全行业: 以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为例,其产能利用率在 2021 年到达顶峰的 95%,随着 2022 年 其产能从 2021 年的 170.39GWh 增长到 390GWh,宁德时代 2022 年的产能利用率已经下 降到 83.40%,随后在 2023H1 进一步下降到了 60.5%,但仍高于行业总体利用率 46.0%。


电池产能利用率分化,优质产能将有更好的表现:总体来看,电池仍属于非标品, 尤其动力电池是根据各主机厂的需求分解然后设计研发的,不同的动力电池对应的是不 同的车型。由于拥有资金、技术、质量体系、可靠性等全方位的优势,优质产能会被更 多优质主机厂选择,而搭载在这些优质主机厂热卖车型上的电池产能利用率也会更为饱 满。因此,未来的电池产能利用率会继续出现分化,优质产能将会有更好的表现。


3 新技术应用加速

3.1 大圆柱电池:特斯拉 4680 放量在即,各家纷纷跟进


3.1.1 圆柱封装形式部分性能优势明显


按照封装形式来划分,锂电池可以分为方形、圆柱与软包三种形态。封装形式是指 单体锂电池的封装结构,不同的封装形式对应不同的工艺制程,也对应了不同形态的电 池精密结构件。目前,锂电池封装形式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圆柱、方形、软包三种形式。 (1)方形:通常采用卷绕或者叠片工艺进行裸电芯的制作,以方形的铝壳或者钢壳 作为封装材料。方形电池有成组效率高、单体容量大、结构简单的优点,但其一致性较 低、散热难度大。 (2)软包:软包动力电池采用铝塑膜作为外壳,通常采用叠片工艺进行裸电芯的制 作。软包电池有单体能量密度高、电化学性能良好、安全性高、设计灵活等优点,但其 产品一致性要求更高、成组效率相对较低、成本相对较高。 (3)圆柱:圆柱电池通常采用圆柱形的钢壳进行封装,裸电芯制作采用卷绕工艺。 圆柱电池具有一致性好、生产效率高、系统层面散热能力强,尺寸升级后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原本的单体能量密度低、模组所需电芯多及其导致的寿命差、管理复杂等问题。 但总的来说,其能量密度较低、产品的成组效率较低仍然是较为明显的劣势。


3.1.2 巨头推动大圆柱应用


索尼发明圆柱电池并在早期将其应用于消费领域,特斯拉联合松下将其在动力电池 领域普及。1991 年索尼公司发明全球首款商业化锂电池-18650 圆柱电池,推动锂电池开 始商用,早期圆柱电池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2008 年,特斯拉 Roadster 上市,搭载松下生产的近 7000 颗圆柱电池,开创圆柱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先河。 2017 年,特斯拉与松下联合推出 21700 圆柱电池并搭载于 Model 3 中,该电池采用 NCA+ 少量掺硅负极方案,单体容量较 18650 电池提升约 50%。2020 年 9 月,特斯拉在电池日 上正式发布 4680 大圆柱电池,单体容量较 21700 电池提升 5 倍,并且成本实现进一步优 化。


圆柱电池向大直径发展,能量密度得到提升:特斯拉 21700 电池较 18650 电池实现 了单体能量 50%的提升;4680 电池较 21700 电池能量提升了 5 倍,功率提升了 6 倍,续 航对应提升 16%。随着电池尺寸的增大,电池不贡献能量密度的结构件等重量或体积占 比会减小,从而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得到提升。此外,单体电池尺寸和容量提升后,整 体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和成组效率得到相应提升,从而带来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提升以及 成本的下降(4680 电池相比于 21700 电池单 KWh 成本降低 14%)。 46mm 外径是大圆柱兼顾续航和经济性的设计方案:在动力领域,圆柱电池尺寸增 大虽然能够提升能量密度、减少整车使用的电芯节数,降低电池管理系统的管理难度, 然而也会带来性能和其他方面的问题。随着外径的增大,电池不贡献容量的部件占比会 减少,生产效率会得到提升,因此成本会随之降低。当外径增加到 46mm 后,整车的续 航开始下降,同时降本的边际效益也逐步趋缓,因此综合考虑电池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性 两方面,46mm 外径是当前技术水平下的最优解。大圆柱电池的高度尺寸则主要是与整 车厂的底盘和电池包设计有关,目前主流的高度尺寸为 80/95mm。其中,80mm 高度设 计以特斯拉为代表,而 95mm 高度设计以宝马为代表。


3.1.3 最新进展:特斯拉 cybertruck 开启交付,大圆柱发展提速


大圆柱电池凭借其优异性能获得全球主流厂商一致认可,国内外新能源车企如特斯 拉、宝马、戴姆勒、蔚来等均在积极布局大圆柱电池产能,而上游电池厂商亦纷纷宣布 对其的生产规划,松下、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将集中在 2023 年下半年后陆续 实现量产。 特斯拉 4680 电池产能快速爬升,累计产量突破 2000 万颗:10 月 12 日,特斯拉宣 布,其美国得克萨斯州超级工厂 4680 电池电芯累计产量突破 2000 万颗。特斯拉在 X 平 台发文称,刚刚在得州超级工厂制造出第 2000 万颗 4680 电池电芯。今年 6 月 17 日,特 斯拉宣布得州超级工厂 4680 电池电芯累计产量突破 1000 万颗。 Cybertruck 已开启交付,年产量有望在 2025 年达到 25 万辆,大圆柱电池发展有望 提速:根据特斯拉 2023Q3 财报解读会,Cybertruck 已于 9 月试生产,并于 11 月 30 日开 启交付,目前在手订单超过 100 万辆。由于车身材质、4680 电池等因素影响,其爬产节 奏预计较慢,目前年化产能为 12.5 万辆。Cybertruck 将是特斯拉 2024 年车型平台期的重 磅新品,预计 2024-2025 年分别交付 10/25 万辆。我们认为 cybertruck 的交付开启将会倒 逼 4680 电池的技术开发和工业化进展,大圆柱电池发展有望提速。


亿纬锂能已取得大圆柱意向需求 574GWh:根据国内电池厂商亿纬锂能的公告,截 至 2023 年 11 月初,亿纬锂能圆柱磷酸铁锂电池已取得的未来 5 年的客户意向性需求合 计约 88GWh,三元大圆柱电池已取得未来 5 年的客户意向性需求合计约 486GWh。亿纬 锂能是国内大圆柱电池发展领先的电池厂商,已经获得了宝马等主机厂的定点或合作资 格,随着其获得的意向需求逐步兑现,有望推动国内大圆柱电池产业链的发展。


3.2 复合集流体:复合铝箔已量产应用,复合铜箔测试中


3.2.1 复合集流体大幅提升安全性


复合集流体是指在塑料薄膜 PET、PP 等材质表面上采用磁控溅射等方式,将铜均匀 地镀在基材表面从而制作而成的新型材料。当电池发生内短路时,复合集流体中间的高 分子材料层会融化并发生断路效应,可以抑制短路电流从而控制电池热失控,从根本上 解决了电芯爆炸起火的问题。除此之外,复合铜箔的成本仅为传统铜箔的 65%,具有低 成本的优势。同时,复合集流体重量比纯金属集流体降低 50%-80%,从而电池能量密度 能够提升 5%-10%。目前,重庆金美、元琛科技、璞泰来均已投建复合集流体产线,宁德 时代等电池厂也将在验证完毕后逐步导入复合集流体,2024 年复合集流体技术方案有望 被更多主机厂和电池厂采用。




3.2.2 最新进展:复合铝箔率先应用,材料厂商积极扩产、送样


复合铝箔已量产应用:2022 年 11 月 11 日,金美新材料在重庆綦江基地举行了新一 代复合铝箔产品量产仪式,宣布新一代 8 微米复合铝箔量产下线。2023 年 4 月,搭载了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极氪 009 上市,该电池应用了复合铝箔,让电池的安全性得到提升。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测试的推进,未来更多的电池将有望应用复合集流体,安全性能也能 得到大幅提升。


英联股份积极扩产、送样:公司于 2022 年投资建设新能源动力锂电池复合铜箔、复 合铝箔项目,总投资 30.89 亿元,计划建设 100 条复合铜箔和 10 条复合铝箔生产线,项 目分为 2 期,建设期约 3 年。复合铜箔:2023 年 3 月份正式完成第 1 条复合铜箔量产产 线运行并启动批量送样,目前已建成 4 条复合铜箔产线,后续产线仍在持续有序推进建 设中。产品方面,PET 复合铜箔产品已送样多家电池企业,正在密集开展测试与反馈阶 段;PP 复合铜箔近期已送样部分头部企业,结合力测试评价较好,后续送样和测试正持 续进行。复合铝箔:公司已于 2023 年 9 月与设备供应商爱发科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采购 10 条复合铝箔生产线,第 1 条产线将于 2024 年 1 月发货,后续设备将会在 2024 年底前 完成全部交付。 璞泰来投建复合集流体研发生产基地,与宁德时代开展合作:公司于 2023 年 4 月与 江苏省溧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上海璞泰来溧阳集流体项目投资协议》, 拟在江苏溧阳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卓立,负责公司复合铜铝箔集流体材料的研发、量产 及相关的产业化,并投资建设年产 1.6 万吨复合集流体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投资额 20 亿 元,项目建设期 6-12 个月。此后,公司于 2023 年 10 月与宁德时代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同意就复合铜箔集流体业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开拓新能源海内外市场。双方 优先投入优势资源配合复合铜箔集流体产品的技术开发、样品制作与验证,紧密协作加 快量产进程。


3.3 固态电池:电池的理想形态,半固态作为过渡


3.3.1 固态电池大幅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


固态电池工作机理与传统锂电池一致,但电解质为固体,固态电解质不可燃烧且难 以被锂枝晶刺透,因此可以大幅降低热失控风险。此外,固态电解质兼容高比容量的正 负极,能够大幅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液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 250Wh/kg+,半固态能量 密度可达 350Wh/kg+,准固态能量密度可实现 400Wh/kg+,全固态能量密度可突破 500Wh/kg)。


现阶段固态电池主要分为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三大类固体电解质,目前在技术 路线上这三类固态电解质仍存在分歧和讨论,其中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率先实现应用,但 存在电导率低、电化学窗口窄、能量密度低等不足;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由于质地硬,界 面阻抗大等问题,只能在薄膜电池、高温、小电流条件下工作;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电导 率最高,开发潜力大,但存在对湿度极其敏感、电化学窗口窄导致其对正负极界面不稳 定、固相传质等难题。


3.3.2 最新进展:部分半固态电池装车亮相


固态电池实现产业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目前固态电池生产制造难度及 生产成本较高,相关上游配套尚在培育中,发展成熟亦需要一定时间,我们认为全固态 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在 2028 年以后。而在接下来的技术发展过程中,电池将逐渐减少液态 电解质,从混合固液电池最终迈向无液体的全固态电池,预计还需要 5-10 年实现全固态 电池商业化。 多款半固态电池已于 2023 年发布:现阶段固态电池体系包含部分液态电解质(半固 态电池)以取长补短,2023 年有部分半固态电池产品发布并装车亮相,布局厂商包括卫 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辉能科技、赣锋锂电、比亚迪、宁德时代等。2023 年 9 月,赣锋 锂电发布超级半固态“新锋”电池,该电池采用柔性固体电解质隔膜和超级半固态电芯, 可实现 3000+循环寿命,该电池可实现 10 万公里无衰减且电池低温使用温度达到-40℃。 东风旗下已有两款搭载了半固态电池的车型,2022 年 E70 实现首批小规模交付,2023 年 岚图追光正式量产。


丰田克服固态电池寿命问题,预计 2027-2028 投入实际使用: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 为固体,离子运动速度更快,对高压、高温具备更强的耐受力。能够带来稳定的高功率、 增加续航里程以及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此前,全固态电池寿命较短是核心课题。固体 电解质随着电池的充放电反复膨胀和收缩,可能会引发龟裂,导致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 的流动会变得困难。2023 年,丰田在其技术说明会上宣布已经发现了克服这一课题的新 技术,并预计在核算成本后,将全面进入面向量产研发的阶段。全固态电池将搭载到 BEV 车型上,并有希望在 2027~28 年投入实际应用。


三星 SDI 采用新型阳极等新技术,预计 2027 年量产固态电池:2022 年 3 月,三星 SDI 宣布最近在位于京畿道水原市灵通区的 SDI 研究所内开始建设了全固态电池试验线, 试验线将建设成约 6500 平方米的规模。SDI 公司在完成试验线的建设后,将开始小规模 的电池生产和验证,并计划在 2025 年开发出大型电池生产技术,以便于 2027 年量产全 固态电池。SDI 公司的全固态电池结合了 NCA 高镍技术、高性能硫化物型固态电解质、 新型阳极和堆叠技术,通过高导电性的硫化物型固体电解质,实现高功率输出。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新能源电池行业分析:产业增速回落,复合集流体和大圆柱应用提速.pdf

3积分 567 13

2024/01/01

海兴电力研究报告:海外电表龙头享受行业红利,拓展新能源构建产品新生态.pdf

3积分 131 1

2024/04/02

新能源配储系统与燃煤发电的经济性对比研究.pdf

3积分 216 10

2024/04/01

精测电子邮件报告:面板+半导体+新能源平台化布局领先.pdf

3积分 61 2

2024/04/01

新能源行业年度投资策略(上):展望2024年新能源产业新周期并探讨EPS与PE双螺旋投资框架的变化趋势,能源,定海神针,否极泰来;科技,举重若氢,眼里有光.pdf

7积分 123 5

2024/03/28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市场白皮书.pdf

12积分 60 8

2024/03/28

第一太阳能公司研究:薄膜电池龙头乘美国本土制造之风起.pdf

3积分 100 0

2024/04/03

祥鑫科技研究报告:需求拐点将至,电池客户突破海外市场.pdf

4积分 49 1

2024/04/02

光伏行业电镀铜专题报告:N型电池降银底牌-技术篇,降本增效,助力N型电池发展.pdf

3积分 170 2

2024/04/01

中国全球微型电动车铅酸电池行业市场调研报告.pdf

29元 94 0

2024/03/28

中国两轮电动车、低速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市场调研报告.docx

29元 154 0

2024/03/23

收藏

 

点赞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