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嘉银科技官网)

据企查查消息,上海五行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近期发布的注销备案/公告和债权人公告信息显示,2024年2月1日上海五行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因决议解散拟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请债权人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债权。公告期为2024年2月1日-2024年3月17日。

上海五行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你我贷的运营主体。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是上海嘉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嘉银科技)的全资子公司。而嘉银科技的原名称为上海嘉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11月变更为现名称。

据公司官网,嘉银科技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服务集团,致力于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消费场景内连接消费者与金融机构,让每位用户都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科技服务,同时助力金融机构业务高速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嘉银科技成立于2011年6月,总部位于上海,2019年5月10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据消费日报网2024年4月3日报道,嘉银科技日前发布了2023年财报,与2022年相比,嘉银科技去年的营收、净利同比增速均出现了下滑。

与此同时,嘉银科技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增长42.3%至15.39亿元,同期的逾期率也在回升。

01 获客成本增加

年报显示,2023年嘉银科技促成交易金额881亿元,同比增长58.7%。去年第四季度,嘉银科技的促成交易金额从三季度的242亿元下滑到了201亿元,环比减少了近17%。

2023年嘉银科技实现营业收入54.67亿元,同比增长67.1%;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2.98亿元,同比增长10%。

和前两年对比,嘉银科技2023年度的业绩指标特别是净利润增速出现了下滑。

自上市以来,嘉银科技的营收和净利润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20年至2022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3亿元、17.8亿元、32.7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3亿元、4.72亿元、11.80亿元。

单就2023年第四季度来看,嘉银科技净利润出现了负增长。第四季度,嘉银科技营业收入为16.01亿元,同比增长51.8%;净利润为3.68亿元,同比减少31.1%。

对此,嘉银科技方面回复称,2022年第四季度,嘉银科技下属的几个核心主体正式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享受所得税减免,适用15%的所得税率。“如果将这一非经常性项目的影响扣除后,那2023年第四季度与2022年第四季度的营收水平与净利润水平并无明显差距。”

嘉银科技2023年四季度M1、M2、M3逾期率分别为1.13%、0.90%、0.68%,在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但相较于2023年三季度,其第四季度的M2、M3逾期率均有所回升。截至2023年底,其90至180天的逾期率从2022年底的1.18%升至1.48%。

近年来嘉银科技的营销费用在快速走高,2020年至2022年分别为3.75亿元、6.59亿元以及10.81亿元。2023年,嘉银科技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5.39亿元,同比增长42.3%。财报解释称,增长原因是“获得借款人的费用增加”。

02 消费者投诉

2023年,嘉银科技进行了更名,其公司品牌名由“嘉银金科”变更为“嘉银科技”,公司名称已从“上海嘉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改为“上海嘉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一直在进行数字化、科技化转型,嘉银科技也是顺应了行业大趋势。除了嘉银金科更名为嘉银科技外,360金融也更名为奇富科技,拍拍贷更名为信也科技等,均在剥离金融属性,不断强化科技标签。

从收入结构来看,2023年度,嘉银科技贷款便利服务收入为34.89亿元,同比增长21.1%。其收入结构中贷款便利化服务所占比重较大,达到63.82%。而这类业务极易随着监管政策、信用风险、市场竞争等因素的波动而受到影响。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同程金融以赊销礼包、回购礼品卡的套路变相开展高息“现金贷”等业务乱象。

3月19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关于自查整改变相高息“现金贷”、“套路贷”等问题的通知。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官网截图)

消费日报网记者关注到,近期互联网平台上有不少网友投诉嘉银科技旗下的“你我贷”借款必须要开通会员。

此外投诉内容还涉及贷款被额外收取担保费服务费、逾期后遭受暴力催收等,消费者要求退还超过24%利率的费用。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看到,目前和“你我贷”相关的投诉为68117件。

对于消费者的投诉,嘉银科技方面回复:“用户在你我贷平台确认借款前,均需确认借款合同,其中资金方、担保方、息费收取详情等会详细展示。只有借款用户认可上述信息后,点击确认借款,签署相关合同并生成可备查的电子签章,才会进入放款流程。”

对于诱导用户购买会员方面的投诉,嘉银科技方面回应称,会员权益与借款申请并无捆绑关系,用户可以选择不购买,并不会对借款申请产生任何影响。(消费日报网)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