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周二)股事杂谈。


近期,证券市场可谓是风波不断。


1,诺安基金明星经理蔡嵩松很出名,芯片股上涨的时候基民称他为“蔡总”,芯片下跌时又骂他为“菜狗”,自打去年8月份他离职之后,就一直失联了。


本周一(4月15日)有消息称“昔日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已获刑”引发市场关注。事后经有关人仕核实获悉,3月27日,蔡嵩松、曲泉儒(此前也为诺安基金经理),董博雄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一案,在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案号为(2024)浙07刑初1号。


在过去两年中,国内公募亏了几万亿,但收的管理费却高达1000多亿,蔡嵩松最高时管着400多亿资产,拿着千万年薪还有分红,还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这种乱象的存在肯定不止


诺安基金这一家,的确是应该好好整顿一下了。


2,从中信证券到华泰证券,接连发生的事件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揭示了证券行业内部的深层次问题。


证监会新任主席吴清推出的严监管措施,似乎成为了这一系列事件的导火索。

那么,吴清的严监管到底动了谁的“奶酪”?为何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响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证券行业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业务拓展与交易量挂钩的佣金、高额的保荐费以及量化交易带来的稳定收益。

而吴清的严监管措施,如减少IPO数量、取消融资融券等,无疑触及了证券行业的核心利益。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会影响证券公司的业务拓展和交易量,更会降低其保荐费和量化交易收益,从而动了他们的“奶酪”。

我们也需要看到,这些严监管措施并非无的放矢。IPO的泛滥、融资融券的滥用以及量化交易的过度等市场乱象,已经对市场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


吴清的严监管正是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合理竞争。这既是对投资者的保护,也是对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负责。

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接连发生的风波,也让我们看到了证券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这些事件不仅暴露了证券公司在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不足,更揭示了证券行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面对吴清的严监管措施,证券公司应该反思自身的行为,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并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严监管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证券公司、监管机构以及投资者的共同努力和配合。证券公司要摒弃短视行为,加强自律和风险管理;监管机构要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共同维护一个健康、稳定、有序的证券市场。

综上所述,吴清的严监管措施虽然动了证券行业的“奶酪”,但它是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长远发展。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