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ahuang.com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系统和银行业经历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摆脱了过往的资源配置效率瓶颈,市场化程度也得到加深。从经济地理和“金融深化”的角度来讲,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商业银行网点在地理空间上的扩张,这种扩张提高了经济体中企业和个人的信贷可及性,对于真实世界的经济运行产生了深远而有趣的影响。


国内外的过往研究对于商业银行扩张的影响已有一些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对金融层面后果的讨论,对银行扩张引致的企业环境行为的关注较少。在全球变暖和化石能源隐患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环境效率究竟是否受到地理上银行网点特征的影响,显得尤为引人关注。

两位中国学者于2023年发表在China Economic Review上的一篇文章尝试解答这一问题。通过手工整理中国银行网点的数据并将其三个重要的企业数据库合并,文章尝试分析银行网点的扩张对制造业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

该文对过往文献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通过细致识别银行网点对邻近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为正在兴起的“金融与能源的关系”的讨论提供了扎实的经验证据;(2)通过地理上识别银行网点的经纬度,避免了使用地区层面的加总指标所存在的各类内生性问题和误差问题。

数据和研究设计


文章使用的数据主要有四个来源。其一,文章从中国银保监会的金融许可证信息中手工收集了商业银行网点的信息,并通过python识别了网点地址的经纬度坐标。其二,文章使用了中国环保部的环境调查数据库(ESR),获取了1998-2010年企业层面的煤炭、石油与天然气消耗量(无法获取电力的信息,因而文章的效应可能低估)。其三,通过工业企业数据库(ASIF)获取了企业层面的其他特征,包括建立年份、雇员人数以及资本强度,也识别了企业所在的经纬度信息(由于使用ASIF,因而需要删去2010年的样本)。其四,文章还通过专利数据库获取了1998-2010年间企业专利申请的信息,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文章基准回归的实证设计使用一个简单的OLS框架:


其中,被解释变量是企业的能源强度(使用能源消耗量与总产出的比例)。BranchK表示企业周边K千米(K=5,10,15,…,30)范围内银行网点的数量。回归中控制了企业-年份以及两位数行业-年份层面的一系列控制变量,以及个体、行业、城市与年份的固定效应。文章所核心识别的系数是1,即一定地理距离范围内的银行网点数量如何影响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

实证结果


文章的实证首先验证了邻近银行网点密度对企业能源使用效率的影响,在各个回归中对不同距离内的银行网点数量分别回归。回归结果表明,10km以内的银行网点数量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具体来说,10km以内银行网点数量10%的变化会使得单位产量的能耗强度降低8.3%。值得注意的是,5km以内的银行网点数量对能耗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5km范围内的银行网点数量较少,不足以显著影响银行业竞争和信贷可及性。

为了进一步检验银行业发展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文章构造两个交乘项的回归,分别将信贷可及性和银行业竞争与核心解释变量相乘,做如下的回归:

交乘项的系数表明,银行网点的扩张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银行业竞争的路径,而非对信贷可及性的改善。尽管银行网点扩张优化了企业的信贷可及性,但并无助于提高企业的银行效率。一种可能的解释在于,给定一家与企业存在借贷关系的银行,随着银行网点与企业地理距离的接近,银行能够获取更多有关企业的信息,反而可能借助信息优势提高对企业贷款的利率(获取“信息租”)。


文章还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通过对自变量进行各种替换,以及加入更多的控制变量,实证结果证明了全文的稳健性。

银行网点的增加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还存在异质性。从自变量分开考察,股份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网点扩张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更强。从样本来看,能源效率提升在企业总部离银行分支机构功能距离更近、非国有非外资的企业、外部融资依赖更强的企业以及法治环境更好的企业中更显著。分开看各种能源,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煤炭和石油的使用上。

进一步地文章检验银行业扩张对企业创新和资本更新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0km以内的银行网点数量显著促进了企业的资本更新行为,但是并未体现出对企业专利申请的显著影响。

总结


这篇文章尝试讲述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新故事。文章篇幅不长,尝试做了一些初步的工作,这个故事中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点,例如金融深化如何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环境表现。对金融中介与发展经济学各类议题之间关联的深入讨论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户,透过其中我们能够得到很多新的洞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篇文章所关注的话题很值得我们进一步作阅读和思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