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生物表示,终止决定不会影响公司对腺病毒载体技术平台的持续布局。

4月24日晚间,疫苗龙头沃森生物(300142.SZ)发布2024年一季报。今年一季度,沃森生物实现营收约6亿元,同比下降28.02%,主要原因是疫苗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减少;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13万元,同比下降91.79%。

根据公告,沃森生物第一季度的公允价值变动亏损达到8481.79万元,原因是公司持有的圣诺医药股票期末价格下跌,形成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以及公司持有的其他股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综合影响所致。

就在当天盘后,沃森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由全资子公司北京微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的临床试验。沃森生物在公告中解释称,该疫苗启动研发时间较早,主要针对当时流行的新冠病毒原型株进行抗原设计和研发,已经不符合当前国家对于新冠疫苗需含有针对XBB变异株或者对XBB变异株有效的要求,继续研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较低,因此决定终止该疫苗研发。

根据沃森生物过往公告,2021年5月,沃森生物收到了国家药监局批准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黑猩猩腺病毒载体)《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该疫苗由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共同合作申请。在宣布终止研发之前,上述重组新冠疫苗正处于2期研究数据整理和收尾阶段。

沃森生物是国内最早布局新冠疫苗研发的疫苗厂家之一。

早在2020年5月,沃森生物联合艾博生物、军事医学科学院合作开发新冠mRNA疫苗,并且在随后的时间里,不断加码新冠疫苗研发。根据沃森生物2023年年报,包括上述宣告终止研发的疫苗在内,沃森生物进入注册申报阶段的在研新冠疫苗产品有6个,涉及mRNA、腺病毒载体和重组蛋白三条技术路线。

仅在mRNA技术路线上,沃森生物就先后与艾博生物、蓝鹊生物达成合作。其中,与艾博生物合作的新冠mRNA疫苗在2022年9月获得了印尼紧急使用授权,与复旦大学、蓝鹊生物合作研发的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Omicron XBB.1.5)(代号:RQ3033)则在2023年12月在国内获得紧急使用批准。

对于新冠疫苗,沃森生物似乎并不打算全盘“放弃”。沃森生物在今年4月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目前正在积极申请RQ3033的附条件上市,并且认为高效安全的新冠疫苗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2023年度辉瑞及Moderna旗下的新冠疫苗收入仍然有180亿美元。

不过,新冠疫苗市场需求萎缩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市场需求大减后,辉瑞和Moderna都宣布提高新冠疫苗的价格,每剂的价格在120美元~130美元之间,是此前美国政府采购价格的约5~6倍。

从财报数据来看,辉瑞和Moderna的新冠疫苗收入正在断崖式下滑。在新冠疫苗需求大幅下降后,辉瑞新冠疫苗2023年实现营收112.2亿美元,同比下降70%;Moderna新冠疫苗2023年的收入为66.71亿美元,同比减少63.8%,不过这一销售额超出了华尔街的预期。

中国的新冠疫苗制造商同样不再寄希望于维持新冠疫苗的收入。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康希诺(688185.SH;06185.HK)亏损14.83亿元,这是康希诺连续第2年亏损,2022年这一数字为亏损9.09亿元。康希诺解释称,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苗收入大幅下降,产能减少,且基于对新冠疫苗未来预期,康希诺对相关资产计提了减值损失。

2023年4月初,康希诺子公司上海上药康希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下称“上药康希诺”)疑似停产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根据网络流传的图片,上药康希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2023年经营生产计划,决定从2023年4月4日开始暂停产线生产,期限为180天。

随后,康希诺相关人士就此事回应称,这是基于新冠疫苗需求情况,公司做出的优化运营的决策。

此外,上海斯微生物、北京科兴的新冠疫苗生产线都先后传出停产消息。万泰生物(603392.SH)也于2023年6月宣布终止鼻喷疫苗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万泰生物的鼻喷新冠疫苗此前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紧急使用授权。

今年2月,云顶新耀宣布终止与加拿大mRNA疫苗公司Providence的协议,全面终止合作及授权许可协议、COVID-19疫苗授权许可协议及股份发行协议。

关于其他在研新冠疫苗管线的规划等问题,4月24日,时代财经致电沃森生物,但无人接听。

对于沃森生物来说,新冠疫苗的研发带来了mRNA疫苗技术平台和重组腺病毒疫苗技术平台。在终止研发的公告中,沃森生物也表示,终止决定不会影响公司对腺病毒载体技术平台的持续布局。

沃森生物表示,基于四大疫苗技术平台,计划在未来5-10年内,力争逐步实现4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九价HPV疫苗、更高价次肺炎球菌结合疫苗、B群链球菌结合疫苗、带状疱疹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DTaP-Hib和mRNA新冠-流感联合疫苗等产品上市。

尽管需求疲软,但制药商们还没有放弃继续mRNA疫苗的临床研究。沃森、石药、斯微都表示,他们还在研究其他适应症,包括治疗传染病和肿瘤。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流行病学家Dicky Budiman认为,中国的研发人员可以通过低成本生产和知识转让来支持非洲和亚洲的疫苗供应,他曾就新冠向印度尼西亚政府提供咨询。

一项研究估计,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美国或欧盟疫苗工厂的建设、装备和更换成本在工厂和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约为每剂每年0.20美元,而在中国则更低。

石药集团 表示,其目标是在2026年推出RSV疫苗,在2028年推出带状疱疹疫苗。

4月17日,CDE官网显示,石药集团旗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mRNA疫苗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受理。


沃森生物 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推出新冠和流感mRNA联合疫苗。

然而,由于疫苗存量市场有限,这三家中国公司落后于竞争对手Moderna,可能会阻碍他们的雄心壮志。

2023年,石药集团的收入为314.5亿元(43亿美元),沃森生物为5.714亿美元,而Moderna则为68亿美元。

此外,就在他们遭遇挫折之际,Moderna宣布在上海建立新的生产基地,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推出多达15种新的mRNA药物,并将多达50种候选药物投入临床试验。

迎头赶上,错失良机?

斯微生物前高管Frank Zhang说,由于技术、人才和理念方面的差距,中国制药业无 法与国外的创新公司竞争。能够在美国获得市场份额才是真正有实力的公司。

艾博生物首席执行官、前Moderna科学家英博则表示,生产和资金都不是困扰中国创新疫苗企业的主要问题,速度和时间才是。mRNA疫苗的研究、开发和获批需要很长时间,这对中国的开发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速度永远是创新生物技术最大的敌人。

以沃森为例,疫情爆发之初沃森就启动了mRNA疫苗研发的工作。但是,直到2023年12月,沃森生物联合复旦大学、上海蓝鹊共同研发的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才获批纳入紧急使用,“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而Moderna和BioNTech已占 据mRNA市场的先发优势;中国企业如要赶上,任重而道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