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暴跌让人想起去年10月底公布三季报前的那次跌停,起因都是业绩不及预期。但我想说的是:即使在下跌前,大生的业绩也是对得起股价的。上市以来除了2022年受疫情影响ROC(净资产收益率)小于20%(为18%)其余年份都在20%以上,即使今年一季度也有5%以上,推算全年20%以上。上市以来8年的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8%,营收复合增长率25%。近三年的利润复合增长率为9%(包括2022年唯一的一次负增长),营收复合增长率47%。应该说除了是一只优质的价值股还是妥妥的成长股。目前是市盈率只有13倍是非常不合理的。而合理的估值应该是20倍。这也是我一直秉承不到25元持股吃息,超过25元才视市场情况而定的交易原则,一路逢低增持的原因。
虽然一份无需审计的一季报本身就不值得如此的兴师动众,但我们还是简单找一下业绩不及预期的原因。
一种说法是“黄金租赁”造成亏损,包括一些机构研报。我觉得可能性极小。投资损失是指租赁和归还之间差价,这部分虽然损失了,但产品销售赚到了。理论上两者相等。即使没做任何风险防范措施,黄金上涨也不会造成太大损失。因为黄金上涨过程中,卖出的产品也是上涨的,抵消了大部分的损失。更何况金交所对于大额的租赁标的都强制用远期合约来规避风险。
第二种也是确定的原因是三费,尤其是销售费用的增加。现在机构研报给出原因是“价格战,给加盟商折扣让利”。这个靠谱。自从“水贝模式”搅局,黄金市场的价格战不可避免。“水贝模式”本身的长久不了的,没有IP,没有品牌背书,只是特定时期的产物。但对市场份额向头部公司集中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它们起到了清道夫的作用,把一些个体珠宝店推向了“周大生们”的怀抱。总所周知,决定传统行业利润的不是需求端,而是供应端。比如家电,需求旺盛时,大量资本云集,行业竞争激烈,大打价格战,大家都赚不了钱。但竞争结束后留下几家头部企业,有了定价权,就开始大赚特赚。黄金珠宝业一直以来一片祥和,行业份额集中度不高,产品差异性小,没有定价权,处于低级阶段。希望经过这轮竞争,让行业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说短期来看,周大生确实损失了一些利润,但长期来看,至少在市场份额和渠道开拓上占得先机。
市场的反应过度了。这与近几天市场的炒作偏好的转变有很大的关系。无独有偶,“江苏银行”当天也接近跌停,原因也是业绩不及预期。我还看了一下北向资金,江苏银行北向大逃亡,而且也基本上都是散户,几家银行(类似国内的机构)都有少量加仓。最近几天高股息股跌幅比较大,这个可以理解,这些年大部分高股息股都涨成了低股息股,今年以来的涨幅也比较大。但周大生例外,依然是5%以上的股息率。去年高息(红利)股成为市场热点时,有人说到头了。我的当时的看法是不会轻易到头。现在来看,虽然有些股票股价偏高,但依然不会到头。但七月份可能会真正到头。但高股息股都是大盘股,这些股票到头后,市场会有一个泥石俱下的过程。所以,不要以为高股息股不行了,“成长股”就可以有牛市。(请注意我加上了引号)
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晒足180天》的文章,预计今年七月份,大盘见顶,大生到26元。现在把大生的预测调低一点,23-25元。希望到25元吧,这是我的心理价位。但大盘的预测仍然维持在七月份。还有三个月,唯一的希望是大盘的成交量大一些。现在都是场内资金(大部分是游资)在炒作,场外观望的机构还是比较谨慎。不过机构都是这个德性,底部比较谨慎,高位开始接盘。相信大生里的机构会有幡然醒悟的一天。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