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崭新的经济学概念,并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此后,陆续出台的各类政策文件为进一步培养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更为详尽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布局。

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区域特征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破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必要举措,是摆脱外部不确定性干扰的技术保障,也是实现经济增长动能切换的必然路径。那么,如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各地区因地制宜推进新质生产力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为实现区域经济的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现阶段,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整体呈现梯度提升和发展不均的特征。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遵循这一思路,笔者构建了一套综合性评价体系,涵盖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关键维度,并利用该体系对各省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全国范围内新质生产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省际之间的发展较不平衡,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逐渐降低的特征。鉴于这种不平衡性,各区域需要依托自身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的产业政策,促进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有效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产业政策为主要引导,对先决条件要求较高,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在高教资源禀赋、创新人才分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地区具有显著的优势,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有望率先受益于新质生产力,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快速提高,进而驱动生产函数发生质变,为经济发展注入“新质”生产要素。

新质生产力关于产业的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并且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理论精准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导向。

系统性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进生产资料数智化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数字经济产业以数字技术为基石,主要聚焦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核心领域。数字产业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直接运用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涵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与AICG以及算力基础设施等的研发与应用;而产业数字化则旨在激发传统产业的活力,通过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展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紧密融合,重点发展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装备制造以及消费智能化终端等领域。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要举措。结合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新兴产业相关赛道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首先,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所在,对于建设工业强国具有决定性作用。其次,生物技术产业以其高密度的创新技术集群,在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该产业包括基因编辑、先进医疗设备、创新药物研发以及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不仅能够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健康挑战,而且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作用。再次,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已跻身世界前列,在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引领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业将进一步向智能化、网联化迈进,并将有力推动汽车内外装饰及相关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最后,能源转型是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鉴于我国当前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燃料仍占主导地位,推动能源消费向光伏和风电等清洁能源的转变,加快制造业电气化转型,对于实现“双碳”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未来产业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萌芽阶段,更有可能孕育出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这些产业走向成熟,有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因此,及早进行战略布局获取先发优势至关重要,以量子信息、低空经济和氢能为代表的前沿产业在我国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并已成功迈入商业化应用的新阶段,未来可期。

新质生产力主题下投资热点

在新质生产力的指引下,投资机会的“新质化”同样值得关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我国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代表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方向,相关产业附加价值高、发展潜力大,其发展必将催生一批新业态和新需求,从而带来新的投资机会。作为投资者,应密切关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牢牢把握“新质”投资机遇,寻找“新质”投资机会。在新质生产力的“六大赛道”中,可关注布局如下领域:

数字经济方面,关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当前,数字经济产业链正处于景气上行的关键时期,数字确权和数据要素入表正在逐步成为新业态。在产业拐点和政策扶持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投资前景广阔。

高端装备方面,关注工业机器人、北斗产业、增材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长周期来看,部分老旧机床已到10年换新周期,设备更新潜在需求高,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支持下,工业机器人、北斗产业、增材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等设备领域有望迎来投资机会。

生物技术方面,关注创新药领域。目前,创新药在代表性地区的研发投入下行,FDA新药上市申请数趋降,主要指数处于底部区间,短期景气上行受限。但从长期来看,《政府工作报告》将创新药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发力将推动创新药行业景气持续攀升。

智能电车方面,关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两大终端应用。2023年以来,汽车产业链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在智能电车价格下行和政策预期不断催化下,一批又一批的新车型不断涌现,行业景气有所回暖。具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两大终端应用有望带动中上游行业发展,共创投资机遇。

能源转型方面,关注光伏、风电和电力设备。从光伏来看,近期价格端处于筑底区间,光伏装机数量维持高速增长,光伏电池产量增速上行,市场需求保持旺盛,且价格的下行有助于后续装机空间的不断拓展;从风电来看,中国风电市场已踏上良性发展轨道,虽然去年受补贴退坡、海风项目审批放缓等事件影响,风电需求有所下降,但今年限制性因素陆续解除,海上风电景气度拐点已至,起量在即;从电力设备来看,全球能源转型有效拉动电网基础设施需求增长,电网设备基本面回暖,电力设备出海空间广阔。

未来产业方面,关注氢能和低空经济方面。海外日本氢能产品发展速度较快,国内政策也在积极扶持储存板块,氢能板块整体利润空间广阔,产业迎来新一轮景气上行期。在低空经济领域,《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低空经济在物流等领域运用加速落地,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当下六大新兴产业均迎来战略发展的机遇期,宜提前布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长期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赛道,符合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的理念,不仅可为投资者带来稳健又可靠的回报,更能充分发挥金融在推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关键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文/国信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 王开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