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朋友们好,见字如面。


这几年市场环境变化不小,作为投资者,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提高自己对市场、对行业、对公司的认知。最近跟不少投资者交流下来,愈发觉得变化之下,还是有些底层的价值观需要坚守,我自己有一些梳理,也借此机会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投资到底投的是什么?


投资到底投的是什么,或者说投资赚的是什么钱?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个人认为,还是要投有价值的企业,做价值投资,是赚企业价值增长的钱,无关市场博弈。


那么,企业价值源于什么?


我之前有总结过一句话: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和业绩增长是推动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因素,且ROE(净资产收益率)是有效增长的上限


对于一家企业来讲,如果本身ROE偏低,同时还想要追求高增长,那就要不断去加杠杆借债,这就可能会增加企业风险,比如说如果是引入外部股东,那相当于是对原有股东权益进行摊薄。历史上来看,不少成长股阶段性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保持高增长的同时维持一定的ROE水平,但是如果看得更长一点,ROE就是一家企业有效增长的上限,可以理解为只依靠自身现金流。


投资的科学与艺术


作为一名自下而上风格的基金经理,我还是希望能挖掘出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去投资,但是,仅仅找出来这些企业还不够,好公司也需要合理的价格买入才能落地成好的投资。


投资研究可以分为基本面研究和定价能力,前者偏科学,后者偏艺术。


大多数情况下,不管是翻阅过去报表还是进行实地调研,我们是希望找到接近事实的真相,比如一家企业到底是怎样的,商业模式好不好,护城河深不深等等,这是偏科学的部分。但是,不管我们把这个问题看得多清楚(当然这本身也是很难的),投资是面向未来的,这意味着你不仅要去判断这家企业现在的价值是多少,也要判断未来价值可能是多少,从而在当前合理定价。


相对来讲后者会更加困难,因为面对未来就要去考虑未来的事实,这其中会存在不确定性,毕竟如果未来能够百分百确定,就不存在艺术了,那是科学。如果说对未来某个事实会发生的概率只有70%或者80%的把握,那就需要我们在赔率跟胜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这其实就是偏艺术的地方。


当我们找出了一家优秀的公司并且给出了一个定价之后,还需要和市场配合。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提到过“市场先生”,他时而心情愉快,只能看到影响企业的有利因素,于是就会报出非常高的价格;时而情绪低落,只看到前途荆棘密布,报出非常低的价格。


在我看来,任何股票都同时存在着正面逻辑和负面逻辑,负面逻辑就是一个风险定价的过程。如果风险释放完了,股价可能也见底了,但见底之后不一定会马上会涨,可能需要一些新的催化,但至少是见底了,这个时候其实你就打点底仓,或者至少是关注起来。


“‘市场先生’对我们有用的是他口袋中的报价,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某天‘市场先生’表现得愚蠢至极,那么你就可以利用他,当然也可以忽略他。但是如果你受他情绪影响而被他控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


当然,永远不需要卖出的股票是最好的,说明这些股票长期它能维持竞争力、还有成长空间,并且没有被高估


分散和均衡是免费的午餐


解决了买什么、以什么价格买的问题之后,还涉及到一个问题:买多少?其实就是关于组合构建,这也是投资中很重要的一环。


首先,组合的目标是什么?对我而言,是追求风险调整后的超额回报,上涨能够跟得上,下跌回撤小。具体如何做?我的选择是分散和均衡,这是免费的午餐,投资中我不太追求极致,而是追求活得更久


关于为什么要做均衡的配置,我在今年的一季报里面有和大家分享过。


第一,不追求极致,尊重基准。在我看来,任何对基准的偏离都是一种傲慢,背后需要足够的洞见去支持这种傲慢。


第二,从市场角度,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种风格或者行业的超额收益通常不超过3年,任何超额回报都会有均值回归的压力,要去抵抗超额回报均值回归的引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也是我相对分散的一个原因;另外市场对低估值、高成长的追逐永不停息,这也是我在寻找公司时比较看重的。


第三,从持有人角度,追求每年赢一点点,避免短期大幅跑输的风险,也有利于改善持有体验。当然最终还是要能帮助客户赚到钱,这是基金管理人的天职和使命。


$博道惠泰优选混合C(OTCFUND|016841)$

$博道惠泰优选混合A(OTCFUND|016840)$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承诺,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评测,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请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务必仔细阅读基金的法律文件(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