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线集运2412(INE|ec2412)$  

5月底的舱位基本都没了,现在只有需求没有供应。”长三角一家较大规模的货代企业负责人纪森(化名)告诉第一财经,大量的集装箱在“外面游走”,港口缺箱严重,“一舱难求”再现。

这样的紧缺之下,涨价显得顺理成章。“5月上旬美线(运价)差不多是4100美元一个柜(40英尺的集装箱),已经连涨了两次,每次各涨了1000美元左右!”纪森估计,涨价还将继续,并将在5月下旬飙升到5000美元以上。这也意味着,这波运价的涨幅将是成倍的。

另据数据机构Freightos提供的数据,自4月底以来,从亚洲出发的集装箱运价上涨了约1000美元/FEU(40英尺的集装箱),使得运往美国西海岸和北欧航线的价格升至约4000美元/FEU,到地中海航线的运价上涨到约5000美元/FEU,到美国东海岸航线的运价则上升到5400美元/FEU。

事实上,今年的4月初,船公司就已纷纷宣布涨价,但受现实需求影响却显得有些乏力。没想到,局势出现反转,船东们如愿涨价,马士基方面甚至直言,“和竞争对手相比,我们的新船订单还是下少了”。

货物积压严重,集装箱重回景气区间

缺箱、缺舱,价格疯涨,这让货代及外贸企业大呼“难受”。

“爆仓、缺柜,一片狼藉。货代和货主都非常难受。”深圳堡森三通物流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王志从告诉第一财经,缺柜从一开始的宁波港蔓延到上海港,如今全国各大港口都出现了供应紧缺的现象。

“涨幅很大,难受啊。”浙江一家货代企业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在供应紧张的当下,并没有感受到业务的明显回升。相反,受到运价再现疯狂的影响,近期的业务量迫于涨价压力下降了不少。

对外贸人而言,影响也是直观的。近期生产完成的货物不得不延迟发货,积压严重。

“不管是中东还是欧洲,还是南美,运到各个地方的货基本都延迟了!”外贸人丁言东告诉第一财经,目前有大概4个柜子的货推迟了发货,最晚的比原定时间推迟了将近一个月,“本来4月下旬要发的现在也都还没发”。发货慢了,必然对应着返单慢,也很可能会影响后续订单的规模。

和货代及外贸人的“难受”相比,船公司和集装箱制造企业的日子似乎又舒坦了起来。在马士基感叹新船订单下少了的同时,集装箱行业的最新景气度已经从原先的过渡区间重回景气区间。

作为全球集装箱制造龙头,中集集团今年一季度的集装箱业务复苏明显,干货集装箱销量同比上涨近5倍。中集集团预测称,今年集装箱制造量有机会超300万TEU(20英寸的标准箱),整体行业前景好于去年。以集装箱制造为核心业务的中远海发,今年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也同比增长了四成左右,动因正是集装箱业务回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