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凝思软件宣布准备在创业板上市时,市场对这家专注于安全操作系统和云计算产品的公司充满了期待。

这家以技术创新著称的公司逐步拓展业务领域,它背后却面临着客户集中、盈利乏力和高毛利率等风险,这些问题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构成挑战。

7项发明专利,综合毛利率却高达98%,这不禁让人质疑凝思软件的成长性是否仅仅是背靠大型国有企业?

目前,凝思软件已顺利通过深交所上市委会议,暂未提交注册。

背靠大型国有企业 投入产出比远低于竞争对手

凝思软件的核心产品是凝思安全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的生产和关键业务系统。

报告期内(2020年、2021年、2022年),电力行业几乎成了公司收入的唯一来源,收入占比分别为99.31%、98.32%和96.87%。

这种过度集中在电力行业的收入结构,暗示着凝思软件的客户群体异常狭窄,主要依赖大型国有企业。

不仅如此,凝思软件的前五大客户占公司收入的比重也相当高,分别为75.03%、71.07%和65.49%。

国家电网作为最重要的客户,其收入占比分别为52.41%、47.39%和44.38%。

这种极度依赖某一特定行业和少数大客户的状况,给公司的经营稳定性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一旦这些客户的业务状况发生变化,或与凝思软件的合作关系出现问题,公司未来的业绩将受到严重影响。

凝思软件的营业收入在报告期内稳步增长,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1.98%。报告期内,净利润分别为10,472.84万元、10,316.56万元和12,093.71万元,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这表明,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面临挑战,无法与收入增长同步。

此外,公司的盈利情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税收优惠政策。报告期内,凝思软件享受的税收优惠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5.17%、24.11%和26.37%。

凝思软件的高毛利率成为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

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分别为98.58%、98.39%和97.79%,远高于市场上的其他同行公司。这种高毛利率究竟源自何处?

与凝思软件同行的麒麟信安、东方通和宝兰德,毛利率分别在70%至90%之间,显著低于凝思软件。

这种过高的毛利率可能暗示了成本核算上的问题,或反映出公司在财务上可能存在操作空间,需进一步调查。

与此同时,凝思软件的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也在不断上升。报告期内,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14.19%上升到17.44%,管理费用从8.44%上升到9.64%,研发费用则从13.56%增长到20.54%。

销售成本逐年增长,因凝思软件在报告期内尝试拓展其他领域,销售费用中相当一部分用于支付销售人员的薪酬。

销售人员的薪酬水平和投入产出比也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2022年,凝思软件的销售人员总薪酬为2964.90万元,而公司只有36名销售人员,平均每人薪酬高达82.36万元,远高于同期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

然而,尽管销售人员的薪酬高昂,他们每人平均贡献的营收却并不如想象中的高,仅为585.50万元,投入产出比约为7.11%。

相比之下,麒麟信安,这家早一年上市的公司,2021年的销售人员总薪酬为4794.46万元,销售人员有122人,平均每人年薪39.30万元。同年,麒麟信安整体营收为40035.62万元,每位销售人员平均贡献营收328.16万元,投入产出比约为8.35%。

由此看来,凝思软件的销售人员薪酬高企,但其投入产出比却低于竞争对手。

这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凝思软件的营销投入为何如此高?公司在IPO中计划募资3.68亿元用于业务支持及营销服务中心建设,而麒麟信安去年上市时,仅拟募资1.12亿元用于类似的营销项目。

这种差异引发了关于凝思软件资金使用效率的疑虑。

凝思软件与麒麟信安的营收规模差距不大,但在营销投入上却存在明显的差距。凝思软件为何在营销方面投入如此之多,而其投入产出比却不如竞争对手?

靠“凑数”的研发和专利领域

在创业板上,科技公司通常以创新和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然而,凝思软件在其招股书中揭示了一个令人困惑的事实:在研发和专利领域,公司似乎在“凑数”,而非真正致力于技术创新。

报告期内(2020年、2021年、2022年),凝思软件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920.98万元、2,930.74万元和4,328.9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3.56%、17.05%和20.54%。

尽管数据表明研发费用逐年增长,但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这个数字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招股书显示,凝思软件的同行业可比公司,如麒麟信安、东方通、宝兰德和普元信息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高于22%。

这一显著的差距暗示了凝思软件在研发投入上存在不足,令人质疑该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

凝思软件的专利数量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招股书显示,凝思软件截至目前仅拥有7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是通过受让取得的。更引人注意的是,这7项发明专利中的4项是在2022年申请并获得的。

这种突击申请专利的行为,让人怀疑公司是否为了在即将到来的IPO中展示更强的研发能力,而进行了临时补强。

相比之下,同行业的可比公司在专利数量上远远领先于凝思软件。

例如,麒麟信安、东方通、宝兰德和普元信息的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31项、95项、28项和31项。而中创股份,已有141项发明专利。

这样的差距说明,凝思软件在专利方面的积累并不充分。

研发和专利是科技公司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凝思软件在这些领域表现平平甚至欠缺,这意味着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可能处于劣势。更重要的是,如果公司在研发和专利上的行为仅仅是为了“凑数”,而非真正投入,那么其上市后的发展前景将非常不确定。

对于一家科技公司而言,长期发展的基础在于技术和创新,而凝思软件的表现是否符合这一要求,仍需拭目以待。

凝思科技是刻意还是恰好?

根据招股书,凝思软件在注销控股子公司凝思科技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该公司的一位股东汤凡已经去世,他所持股权对应的分配所得被转入了一项单一信托,受益人为汤凡的合法继承人。

然而,尽管公司试图联系汤凡的继承人,通知他们关于清算分配等相关事项,但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宫敏和凝思软件并未收到继承人的回应。

这种联系上的困难,可能导致潜在的争议或诉讼。汤凡的合法继承人可能会对清算分配的价值等相关事项提出异议,并向凝思软件的实际控制人宫敏提起诉讼。

这意味着,未来凝思软件可能会面临法律纠纷,宫敏可能承担相应的责任。

凝思科技的注销原因,在招股书中解释为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

然而,这个理由似乎过于简单,未能充分解释为何凝思科技选择在2022年1月9日到期注销。这一时间点恰巧在凝思软件准备上市之前,是否有其他原因导致凝思科技的注销?

公司章程中提及的营业期限届满是否是唯一原因,还是有其他因素促成了这一决定?

凝思软件的IPO之路面临清算分配的潜在争议和法律风险,这可能对公司的上市进程和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