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SH603259)$  cxo药明康德515投票:这次生物安全法案闹剧对国内创新药行业绝对是重大利好。

之所以说“闹剧”,因为法案起因并非CXO,而是基因测序。22年华大智造美国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在美国特拉华州法院诉因美纳基于多款基因测序仪器及相关试剂的专利侵权案胜诉,因美纳被判赔付华大智造22亿元人民币。结下梁子后,因美纳游说美国国会制裁华大系,倚靠脱钩背景,并基于生物安全名义,参议院议员Peters和众议院议员Gallagher发起制定生物安全法草案,且明确对四家特定公司的业务限制:华大基因、华大智造、Complete Genomics以及药明康德。其中,前三家公司是因为和因美纳有直接利益冲突,而列入药明康德的原因则是其在15年和18年收购了基因分析公司Nextcode和爱尔兰基因组公司GMI(现均以剥离),并在当时公开宣布要成为该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所以也被因美纳惦记上了,这次就顺带一起搞。所以,整件事一开始是围绕基因测序来的,但随后的一系列演变却让CXO成为了主角。

12月参议院版法案草稿出炉,市场没有任何反应;1月众议院版法案草稿出炉,明确罗列了几条药明康德的“罪状”,主要是涉军的阴谋论,于是药明系股价应声暴跌,并连带着A股和港股的整个CXO板块乃至生物医药板块暴跌。由于药明康德目前主营CXO,所以市场认为美国的这个法案是要搞CXO脱钩。然后各路消息灵通人士开始粉墨登场,比如美林一个所谓的资深行业分析师,信誓旦旦说这个法案影响面很大,大家要做好心理预期什么的。然后就是参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对法案的内部投票,11:1。至此,法案所引发的针对CXO脱钩行动的市场恐慌情绪达到顶峰。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法案本身都没有提及任何CXO的字眼,包括众议院在3月开的法案听证会,全程都在聊基因测序问题,也没有提到CXO,甚至连药明都没有提。

然而,墨菲效应开始应验,主要是在参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投票通过后,法案的推进受到了严重阻碍。首先,国土安全委员会内部投票中,唯一投反对票的Rand Paul对该议案出发点表达了强烈质疑,认为是在“利用对中国的愤怒,为他们所在的州做一些狭隘的保护主义行为。”由于分歧的存在,参议院版草案被内部搁置进行修改;然后就是众议院法案提议人Gallagher的提前离职使得众议院版法案也被搁置。接着就是各种包括BIO,biocentury等游说组织或行业媒体发声,说这个法案对CXO行业影响太大,产业链没有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吧啦吧啦诸如此类的话术。

可能直到这个时候,美国国会才反应过来,我们这是在制裁CXO哇。哦哦,CXO是啥,先找点资料学习一下,药明康德跟CXO有啥子关系,哦哦,原来是这样。那我们接下来要不要搞CXO?

之所以参众两院法案在近两个月都没有动静,可能就是因为内部在激烈地讨论这个事。

之所以“激烈”,因为骑虎难下。制裁吧,其实没什么必要,CXO跟国家安全根本不沾边,而且制裁了以后属于自断臂膀,药明系物美价廉的服务,外部还真没能力承接,因为技术含量高,所以没法像电子产品代工可以直接往东南亚转移;又因为服务成本低,效率还高,所以甲方也不太愿意转移给美国本土CXO。抛开这些,药明系的老板还是个美国人。。。断然脱钩,确实会破坏产业链安全,完全没必要。但是,不脱钩吧,话都放出去了(虽然不是我的本意),收回来岂不是太没面子了?

都到这份上了,只能脱了。实在不行,就搞个八年缓冲期吧。八年时间,让承接的供应链好好准备一下,跟药明学学也搞个CRDMO一体化,做点精细化管理把成本也往下降一降,八年时间总够准备的吧?八年后如果还不行,到时候再说吧,反正跟我也没关系了。

这次的众议院版法案的修改思路大概就是这么个逻辑。(转发)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