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晚间,造车新势力极氪汽车正式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ZK,发行价21美元/股,为此前公布价格区间的最高价。极氪扩大了发行额度,从原定的1750万股ADR增加至2100万股ADR,募资总额为4.41亿美元。此次发行由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美银和中金担任主承销商,承销团队还包含法巴银行、中银国际、汇丰、CMBC证券等8家机构,阵容堪称豪华。


上市当天,极氪高开近24%,盘中一度大涨40%,截至当日收盘,极氪股价大涨34.57%,收于28.26美元/股,成交额2.65亿美元,市值近70亿美元,即将追平小鹏。


极氪股价走势


这个表现对于一年前参与极氪A轮融资的投资者而言并不理想。一年前极氪完成7.5亿美元融资时,投后估值已高达130亿美元,自动驾驶科技公司Mobiley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教授、宁德时代、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等五家投资人参与了该轮融资。


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增速下滑,新能源车企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资本对新能源汽车已不再狂热追捧,眼下已不是造车新势力上市的最好时机。虽然销量节节攀升,但包括极氪在内的造车新势力们仍遍寻不得盈利的解药。


极氪爆冷大涨


据了解,承销商享有315万股ADS的超额配售权,若执行“绿鞋机制”,极氪的募资规模最多将超过5亿美元。


此次IPO,极氪获得了其股东、产业链合作伙伴和第三方投资者的大力支持,仅吉利汽车一家就认购了3.2亿美元,是此次募资总额的七成多。此外,宁德时代认购了近2000万美元,Mobileye认购1000万美元。


极氪的认购在5月8日提前结束,并获得近5倍的超额认购。


二级市场出人意料的高热度证明极氪被严重低估。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极氪累计交付了196633辆汽车,是近2年里中国高端纯电汽车市场交付速度最快的品牌之一。今年前4个月,极氪销量为4.56万台,在20万以上纯电汽车品牌中仅次于特斯拉。4月单月销量就达到16089台,约为去年同期的2倍。


成立之初,极氪曾计划到2025年,销量达到65万辆,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过去三年,极氪平均每年卖出8万辆车。而在剩下不到20个月的时间里,极氪要卖出41万台车。时间紧,任务重。


李书福的第九家上市公司


作为国内最早转型新能源的车企,吉利2015年就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但以失败告终。2019年,吉利还曾孵化了新能源品牌几何,并将其视为新能源转型的希望,但由于先天的缺陷及战略上的偏差,几何始终未能在C端市场打开销量,最终沦为了依赖B端走量的二线网约车品牌。


2021年3月,新能源高端纯电品牌极氪含着金汤匙出生了。


基于180亿资金打造的SEA浩瀚平台,极氪推出了首款纯电豪华轿跑概念车领克ZERO Concept,这款车后来成了极氪001的前身。随着几何汽车的品牌逐渐被弱化,极氪承担起最新版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中“正面参与智能化纯电动汽车市场竞争”的重担。


在吉利汽车研究院的技术加持下,极氪一路高歌猛进。成立仅一个月,首款车型极氪001就正式上市。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这款定价28.1-36万元的豪华猎装轿跑成为了极氪的销量担当,曾一度在大型车细分市场月销量排行榜中力压奔驰e和奥迪A6l,成功逆袭BBA豪华阵营。


期间,极氪又接二连三地推出了极氪009、极氪X、极氪007、极氪MIX,覆盖了轿车、MPV、SUV等多种车型。


与此同时,凭借着吉利亲儿子的身份,极氪的融资之路可谓顺风顺水。


在2023年完成A轮7.5亿美元融资前,极氪就已经获得英特尔、博裕资本、哔哩哔哩、宁德时代、鸿商集团的5亿美元Pre-A轮融资。


成立仅三年就成功挂牌纽交所,极氪刷新了新能源车企上市速度。对李书福而言,他也收获了继钱江摩托、汉马科技、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力帆科技、极星汽车、亿咖通、路特斯之后的第九家上市公司。此次极氪IPO后,李书福将拥有近75%的股份,极氪CEO安聪慧则持股近3%。


纯电轿跑巅峰对决


招股书显示,极氪的营收主要来源于整车销售、三电业务、研发及其他服务。2021年-2023年,极氪的营收分别为 65.28亿元、318.99亿元和516.73亿元。同期,极氪的汽车销售收入分别为15.44 亿元、196.71亿元和339.12亿元,在营收中占比达到23.6%、61.6%、65.6%;毛利率分别为1.8%、4.7%和15%。


这意味着在高端纯电赛道,极氪2023年的毛利率已高于蔚来的10%,仅次于特斯拉的19%。在创立之初,吉利就表示极氪将采用轻资产独立运营模式,不拥有工厂等重资产。


生产制造方面,在吉利的支持下,极氪拥有眉山工厂、春晓工厂、成都工厂、极氪工厂4个生产基地。在渠道建设上,极氪坚持直营,截至2023年末已经建立了24个极氪中心、240个极氪空间、31个极氪交付中心和45个ZEEKR House,还布局了882个充电站。


直营通常意味着更低的销售成本,但随着交付上量逐年增加,极氪的销售费用支出也从2021年的2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9.2亿元。


同时,极氪的研发成本也逐年攀升,2021年-2023年累计研发投入近170亿元。上述两项大额支出挤压了极氪的盈利空间,过去三年,极氪累计交付量196633辆,累计亏损超204亿元。以净亏损除以交付量计算,每卖出一辆车就亏损近10.4万元。


在巨大的盈利压力下,定位高端的极氪也开始变相降价。


今年3月底,小米SU7横空出世,21.59万-29.99万元的售价实现20万元区间全覆盖,获得市场热烈反馈,最新锁单量已破10万。以每台定金为4.4万计算,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小米仅定金就收了44亿元。


对于同样卡位20万元区间的极氪007来说,小米SU7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这让原本稳居20万以上纯电品牌销冠宝座的极氪如芒在背。


压力之下,极氪新增了极氪007后驱增强版车型,以替代此前推出的极氪007后驱版车型,变相降价2万元。


财经光年通过市场数据计算,截至4月28日,极氪007当月销量约为3197辆,而今年1月-3月的极氪007的月均销量在4000-6000辆之间。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