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直 出品|天下财道

一家行当比较奇特的企业,赴港上市的“宏伟蓝图”刚发布,就遭遇媒体种种质疑。


这家公司就是“东郊到家”,该公司为何连续卷入舆情漩涡?其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


争议不断

“东郊到家”其实是一款APP软件,背后主体是重庆聚米网络科技(下称“聚米科技”),公司成立于2013年,主营业务是上门推拿,也就是O2O(线上到线下)服务平台。

聚米科技业务模式可以理解为,在技师和顾客之间搭建了一个线上平台,然后从中抽取佣金。公司大本营在重庆,按其自己的说法,目前平台服务已经覆盖全国接近50个城市,其中3/4都在南方地区。

“东郊到家”创始人汤帆,本身互联网出身,深谙线上品牌推广。

公司开业之初,线上+线下结合的经营模式起初并不顺利,一度还遭遇日接单量不足30单的窘境。汤帆后来选择关闭线下门店,专注发展线上模式。

这个决定恰好赶上疫情带来的线上商机,独特商业赛道模式+不走寻常路的营销轰炸,使得“东郊到家”业绩迅速扩张。

按照“东郊到家”官网的描述,2019年至今,平台用户由不足10万人,增长到超700万人。

尽管业务扩张了,利润也见到了,但从客户端的角度来讲,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东郊到家”的投诉已达200余条,主要涉嫌虚假宣传,强制消费等方面。

有消费者称,到家技师与照片相差悬殊,涉嫌虚假宣传。还有用户直接投诉技师,用修图软件和美颜相机,来刻意隐瞒和过度修饰本人的容貌和身材。

为此,“东郊到家”在服务须知中,还就技师容貌做出特别说明。

但是,这显然无法解释技师照片与本人容貌不符的问题。因为很多人在意的,也许不只是容貌本身问题,而是宣传的与上门的,是否为同一个人的问题。

其背后,更是广告宣传是否真实的问题。


实际上,聚米科技此前就曾因违反《广告法》被处罚。

2022年,重庆市两江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因聚米科技“违反《广告法第17条》规定”,对其做出罚款的处罚。

其实,“东郊到家”最被媒体诟病的还是“涉黄”事件。

在2024年315当天,福建卫视《现场》栏目直接点名包括“东郊到家”在内的若干上门按摩App,表示有平台技师在按摩过程中暗示和怂恿顾客“加钟”,并且升级“特殊服务”。

而就在几天前,还有媒体爆出,某消费者因“东郊到家”技师提供的服务涉黄而举报平台。


问题本源

问题的症结之一,恐怕是技师与“东郊到家”的劳资关系问题——按摩技师并不是“东郊到家”的员工。

天眼查平台信息也显示,“东郊到家”母公司聚米网络2022年年报中,员工人数仅有19人。

这说明,“东郊到家”和技师之间本身并不存在雇佣关系,技师和公司之间签署的,也只是合作协议。这样一来,无论技师涉黄或出现意外,责任主要由个人承担,公司责任大幅减轻。

也正因为是合作关系,“东郊到家”就不必给技师们缴纳社保。既然技师和公司之间不存在强关联关系,那么又如何有效约束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正规行为呢?

另一方面,从“东郊到家”的客户群体上来看,男性(尤其是单身男性)占据绝大多数。百度指数数据显示,2024年3月1日至3月31日,对“东郊到家”进行搜索的用户中,20岁至39岁的用户占比,超过80%,上述用户当中,超过90%的比例,均为男性。

目前,“东郊到家”号称有1000万注册用户和2.5万签约技师,而在其App展示页面,女技师的靓照也都堪比明星。这其中,如何处理一些“踩线”的交易,成为问题的关键。


合规前提

不可否认的是,“东郊到家”所属的“上门到家服务”业态目前已经足以支撑起万亿规模的市场体量。

美团数据显示,生活服务消费频次正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生活服务(含家政、洗涤、维修)在去年全年的交易额同比增幅超过1倍。

而上门按摩服务,恰恰就是“东郊到家”区别于其他传统按摩店的重要特点。

不过,目前这一行当竞争也非常激烈,上门按摩及推拿服务平台遍地开花。各种“到家”类上门按摩服务小程序和APP,令人目不暇接。

但是,这种竞争环境下,也容易造成泥沙俱下,上门服务业态的发展必须以合法合规为基础。

也因此,有业内人士向《天下财道》分析说,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合规性是监管机构和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任何合规上的纰漏,都可能导致上市计划的延迟或失败。而除了合法合规,这种“一对一”上门服务还可能涉及客户隐私和技师自身权益保护问题。因此,相关公司不能只是简单地提供交易平台和从中抽成,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天下财道》也注意到,在合规方面,“东郊到家”已起草《平台商户违规治理白皮书》,并且专门提到治理“涉黄”问题。但其效果如何尚未可知。

“东郊到家”合法合规情况究竟如何?公司在治理“涉黄”方面有何具体措施?其上市之路会平坦吗?一切都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 END -

免责声明:文章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