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相关产业和优势企业迎来新的增长空间,资本市场上中国企业“出海”主题的关注度也持续升温。有关注到出海机遇的小伙伴们可能也注意到,近期关于“出海”方面也有两件大事,在这里也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件大事就是出口数据的改善

5月9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13.8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7.81万亿元,增长4.9%;进口6万亿元,增长6.8%。

如果按美元计价口径统计,1至4月进出口总值达1.94万亿美元,增长2.2%,其中出口1.1万亿美元,增长1.5%,较3月(-7.5%)有大幅回升。 这样的宏观数据可以说是可喜可贺了,也进一步体现了我国优质产业出海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那么,这一次的出海数据改善,其中又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1. 出口数据亮眼

(1)从国家来看,对东盟、美国、韩国的进出口增长

根据海关总署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的前四个月,我国的前四大贸易伙伴分别为东盟、欧盟、美国以及韩国,具体的贸易数据如下: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网站

根据中泰证券研报观点显示,4月份进出口数据均超预期改善,一方面有2023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海内外需求的边际回暖有关。 出口方面,东盟、中国香港等地区增速较快,发达国家需求亟待回暖,汽车、地产等后周期商品出口加快;进口方面,我国从东盟、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区域进口同比增速均有所回升,原油、铁矿砂等大宗商品对进口起到正向拉动作用,或反映我国工业生产或基建有所回暖。(2)分行业来看,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6成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4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4.62万亿元,增长6.9%,占出口总值的59.2%。增长较为显著的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和汽车。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4349.2亿元,增长9.7%;集成电路3552.4亿元,增长23.5%;手机2667.6亿元,下降5.5%;汽车2548.5亿元,增长24.9%。 出口上的行动能源于何处?我们可以从机电和汽车两个方向来看

机电

东方证券研报观点表示,商品端来看需求可能主要源于机电中的电子中间品,主要和国际需求推动电子产业链有关,一方面当前国际电子贸易需求较为旺盛,可以形成印证的是4月韩国出口表现强于越南,另一方面是中国正在逐渐转变为进口和出口都是中间品的贸易结构。 机电产品累计同比增速为7.9%(6%),其中,汽车(包括底盘)、机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8.9%、-8.9%、49.9%、11.9%(-17.7%、-5.9%、48.9%、10.3%)。

汽车

从汽车行业来看,根据中泰证券研报观点显示,汽车对出口的拉动作用再度走强。2021年以来,汽车对于出口的重要性明显提升,维持正向拉动出口增速。2024年1—4月,汽车包括底盘正向拉动出口约0.6个百分点。4月份当月,汽车包括底盘对于出口金额正向的贡献约为0.8个百分点。

也有专家认为,汽车出口大增的主要动力源自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大幅增长,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潜在需求巨大。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1465万辆,同比增长35.4%,主要国家的市场平均渗透率仅为16%。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的3倍多。这意味着,未来1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将持续强劲增长。

关于其他出口商品的数据,我们也可以从下面的图表中得窥一二。

图片来源:东方证券研报


第二件大事就是美国加征对华关税靴子落地

根据最新媒体报道,5月14日,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

看到这里,有的小伙伴也不禁打了一个问号,出口数据刚刚有不错的增长,在这个档口上传来加征关税的消息,会对出口有影响吗?对于此,我们也可以看看各大券商的观点。

兴业证券:加征关税短期影响有限,继续看好外需修复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根据美国口径,本次加征关税涉及180亿美元商品,占2023年中国总出口份额仅约0.5%。考虑到其中还存在一些排除项目,实际影响出口规模可能更少。其中部分商品加征关税时间较晚,短期影响有限。半导体、非电动车锂电池等商品加征关税时间分别在2025年和2026年。参考2018年情况,部分商品或有潜在“抢出口”空间,对短期出口不必过度悲观

扰动不改趋势,继续看好外需修复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今年海外大选年和地缘形势不确定加剧环境下,后续出口订单节奏或面临较强波动。但结合一季度出口细项结构和4月总量数据来看,本轮外需修复趋势进一步明确。






光大证券:锂电产业链利空已在股价中充分消化


美国通过IRA补贴等政策限制国内锂电产业链,相关利空已在股价中充分消化。随着国内锂电公司海外产能的逐步落地,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内锂电公司将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国泰君安:范围和力度在预期之内,不会对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量造成显著影响


拜登宣布提升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范围和力度都在预期之内。中国乘用车包括电动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很低,影响十分有限。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中国乘用车对美国直接出口量为6.6万辆,占乘用车出口总量不足2%,纯电动乘用车对美国直接出口量为1.0万辆,占纯电动乘用车出口总量不足1%

受中美关系影响,中国乘用车出口至美国的绝大部分是通用、福特、沃尔沃等合资品牌,本轮加税预计不会对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量造成显著影响。中国乘用车出口量60%左右出口至一带一路地区,独联体、拉美、中东/非洲等地为中国汽车出海的主战场,未来仍将持续贡献增量





总结

总的来看,三家券商分析师都认为,加征关税对于出口总量的影响有限,且针对相关的锂电池产业链、汽车产业等影响也已经在股价中充分体现,不会对相关产业的出口量造成显著影响。

一方面是强劲的出口数据,另一方面海外虽有扰动因素,但影响较为有限,因此,对于未来的出海投资机会,我们依然是可以保持关注的。如果你也看好出海相关的投资机会,也可以考虑配置出海主题,如工程机械、光伏、汽车、家电等的相关指数基金哦!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