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IDEA Pharma发布了2024年版的创新与发明指数榜单,最大的变化是恒瑞医药新进榜单,并挺进发明指数的前十,这代表中国的“制药一哥“创新实力获得了数量与质量的双认可。不过,全球制药风起云涌,往年霸榜的辉瑞、AZ、强生、罗氏等纷纷排位下滑,诺和诺德、argenx、福泰等新贵正在成为代表全球创新水平的新主角。

撰文| Erin Qsher

编辑| Kathy

惊喜!

恒瑞首次进入IDEA Pharma一年一度发布的创新与发明指数榜单,就冲进了代表药企研发水平的发明指数榜单的前十,在代表产品价值的创新指数榜单中,恒瑞也排到了第11位。

这两份榜单中,恒瑞和百济神州是唯二入围的中国药企,不过,百济神州在今年遗憾掉出了前十,仅位列创新指数的第16位和发明指数的第13位。

国外药企方面,辉瑞和AZ双双跌下“一哥”宝座,诺和诺德、强生强势上位创新与发明指数榜单第一;近两年产品爆发式增长的新贵argenx和福泰分别以15位、10位的增长,攀升至创新指数并列第11;Moderna和BioNTech经历新冠产品沉寂之后,研发实力仍然不俗,也以双位数增长超越多家老牌药企至发明指数第5和第12。

不过,榜单变化的背后也是全球制药生态的演进。就像十几年前的吉利德、安进,argenx、Moderna、福泰、Alnylam等以技术为核心的Biopharma正在崛起。在IDEA Pharma评价的另一份“新鲜指数”榜单(对比过去3年和5年新产品收入占比,用以衡量制药企业“更新”其产品组合的能力)中,这些Biopharma名列前茅,而罗氏、辉瑞、诺华等老牌MNC被“挤”到了中游位置,这暗示出诞生自Biopharma的新产品销售增速更胜一筹。

名为创新和发明指数的两份榜单有何本质区别?或许这句话就能给出答案:创新是从发明中创造价值,而不是发明本身。

因此,可以看到IDEA Pharma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指标排列两份榜单,前者主要围绕创新产品所创造的价值,而后者则围绕研发的数量与规模。

注:创新指数指标为过去3-5年上市新品的数量和销售额占比;过去五年营收增速和研发投入占比;以及与公司的组织架构调整、收并购事件和投融资事件。

发明指数指标为在研药品与已上市药品比例、新药临床试验数量、研发投入、专利数量以及新增管线规模。

中国药企:恒瑞首进榜单;百济跌出前十

今年已经是IDEA Pharma连续第十三年发布创新与发明指数榜单,而恒瑞首次进入这两份榜单,并直冲创新指数第11、发明指数第10。这也是对其过去两年全公司戮力创新研发的回报,可以说是对于数量与质量的双认可。

2023年和2024年对于国内“制药一哥“恒瑞来说似乎是里程碑式的一个阶段,从过去的创新能力被质疑Fast-follow,到如今用实力说话,2023年创新药收入达106.37亿元,实现同比22.1%的增长。2023年,恒瑞的累计研发投入更是达到61.50亿元。

在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iteline发布的《2024年医药研发年度回顾》中统计,2023年恒瑞的研发管线数量增长了38.7%达到147个,跃居全球第8。并且其中约94%为自主研发,如果以此为衡量标准,恒瑞将在全球排名第一。

在IDEA Pharma评选的“新鲜指数”榜单中,恒瑞也排在了第七的位置,其2019-2023年首次获批药物占总收入百分比接近30%,2021-2023年首次获批药物的收入占比达到13%。甚至在前十榜单中超过了辉瑞、艾伯维、诺和诺德三家巨头。

值得一提的是,时间进入2024年,恒瑞在多个大热领域实现了多点开花。一个多月前的AACR会议期间,恒瑞携5款ADC项目亮相,有4个项目都是首次公开,涵盖TF、LIV-1、PSMA、DLL3等多个新机制ADC,并且具有FIC/BIC潜质。

本周,恒瑞自研三款GLP-1类创新药HRS-7535、HRS9531、HRS-4729也完成了License-out交易,首付款加里程金累计可高达6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交易中还涉及了对方公司Hercules19.9%的股权份额,为未来产品的海外进程投入“保险”。

IDEA Pharma评价恒瑞为“这家新晋公司有望在制药创新和发明领域掀起波澜。”

不过,作为最先挺进创新和发明指数榜单的另一家中国药企百济神州,似乎到达了增长瓶颈,并且在今年的两份榜单中,双双被新进榜的恒瑞超越。

百济神州乏力的背后其实反映出其最近三年在新产品上的疲软,这点从IDEA Pharma的“新鲜指数”榜单就可以明显看出。

百济神州2019-2023年首次获批药物占总收入百分比超过90%,2021-2023年首次获批药物的收入占比却不足5%。

盘点百济神州在过去5年首次获批的药物,似乎泽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占据了绝大部分视野。

虽然百济神州让行业看到了首个国产10亿美元分子泽布替尼在2023年取得了12.9亿美元的销售额,替雷利珠单抗也卖出了5.37亿美元,但是这两款产品之后就呈现出断层式下降,甚至在2021-2023年间仅获批了帕米帕利一款自研产品,之后再无其他。

相对而言,恒瑞的1类新药在这三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小分子TPO-R激动剂海曲泊帕乙醇胺、CDK4/6抑制剂羟乙磺酸达尔西利、SGLT-2抑制剂脯氨酸恒格列净、AR抑制剂瑞维鲁胺、PD-L1单抗阿得贝利单抗、PI3K抑制剂林普利塞等接近10款,平均每年两款获批新药,至少在数量上就取得了胜利。

但当看到百济神州2023年年报中呈现出的同比增长14.90%,高达128.13亿元的研发费用之时,似乎又让行业回忆起曾经对于百济神州“翱翔空中的大鹏鸟”的比喻。

不过,2024年对于百济神州其实也是考验,替雷利珠单抗分别在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年初获得欧盟和美国FDA的批准,这也是百济神州在行业中的特殊考验——在行业纷纷“借船出海”的当下,百济神州的实体瘤海外商业化能力等待验证。

而在后续创新实力上,也可以看到百济神州有着庞大的BD合作与多款FIC/BIC潜力的早期研发管线,诸如OX40抑制剂、DGK抑制剂、CCR8单抗等。

总结来看,两家代表中国制药实力与创新能力的“一哥”在2024年纷纷位列海外权威榜单创新与发明指数前茅,其实已经代表中国制药的议程设置获得了更新,质量与数量双双得到验证。

两大榜首易主:诺和诺德取代辉瑞,强生取代AZ

继过去连续两年,辉瑞、AZ分别霸榜创新指数和发明指数榜首,这次宝座双双易主了。

根据IDEA Pharma全球“2024制药创新和发明指数”,诺和诺德一骑绝尘,排名幅上升了18位,一举登上创新指数榜,原本的“霸王”——宇宙大药厂辉瑞此次位居创新指数榜单第三。

此次变化背后,脱离不了业绩的冰火两重天表现。对于诺和诺德而言,在成立100周年之际,2023年也成为了它历史上大丰收的一年。背后有力支撑是“2023年业绩强劲表现”,收强劲增超过30%,净利润也幅增加超50%。

尤其是诺和诺德GLP-1类产品合计销售额239亿美元,占总营收的70%。过去一年多,凭借GLP-1类药物在糖尿病和肥胖市场获得的巨大成功,原本低调的诺和诺德近乎一路“走红”,颇受资本市场追捧,市值在步步攀升。

相反,此前两年霸榜的辉瑞,尽管在创新指数排榜上较两年前位居榜相下滑了两位,在发明指数排榜上也下滑了一位,但它仍然在医药创新和发明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在创新指数排行榜位居第三,在发明指数排行榜位居第六。

回想前两年,辉瑞之所以攀升至创新指数榜首,与新冠肺炎中辉瑞的突出表现,以及辉瑞对于未来新产品开发的规划不无相关。彼时,IDEA Pharma总裁Mike Rea形容,当海浪来临时,辉瑞就在水里。辉瑞在疫情前就与BioNTech进行mRNA领域的合作,他们能够迅速转向新冠疫苗,这是一种创新、敏捷的思维方式与生物技术互动的能力,这也离不开辉瑞强大的临床、生产制造、商业化与分销的能力。

不过,成也萧何败萧何。辉瑞2023年业绩出现明显波动,净利同比下降超9成,背后主要由于新冠产品Comirnaty和Paxlovid销量下降。同时,辉瑞也削减了研发支出。

尽管财务业绩出现波动,辉瑞仍是制药创新和发明领域的巨头之一。新冠红利褪去后,寻找新增长点成为了辉瑞的重点战略之一。近日,辉瑞任命花旗分析师安德鲁· 鲍姆 (Andrew Baum) 为席战略和创新官,负责管理投资组合战略和业务发展,将于6月3日起正式上任,并在推进辉瑞的长期企业战略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负责投资组合分析和优先排序功能、业务开发活动、加强与生物技术生态系统的伙伴关系以及研究管线的商业评估等。

发明指数同样经历了一轮更替。强生取代阿斯利康,成为发明指数的赢家。

过去一年,强生在药物获批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尤其是2023年8月,强生新型药物TALVEY™(talquetamab)获得FDA加速批准投入市场,主要用于治疗那些接受过至少四种不同的治疗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CD38抗体等后依然无法得到治愈的多发性骨髓瘤(RRMM)成年患者。这是一款具有靶向GPRC5D/CD3功能的双特异性抗体。

相较而言,阿斯利康退步两名,在发明指数中排名第三。不过,过去一年,阿斯利康同样在监管方面取得了重大里程碑。另外还通过对合作和收购的战略重点,显示出进步创新和发明的前景。比如收购 CinCor Pharma, Inc. 增强了其心肾产品线,与 Quell Therapeutics 的合作又使其能够开发于1型糖尿病和炎症性肠病的T-reg细胞疗法。阿斯利康还与诚益生物合作,获得了新型口服 GLP-1受体激动剂 ECC5004的全球权利。

谁在上升?谁在下降?

纵使排名起起伏伏,但背后内涵从来不曾改变。根据创新指数,argenx、福泰、安斯泰来的排名稳步上升,新兴疗法和平台型公司仍在持续受到榜单的“偏爱”。

argenx是创新领域的颗新星。作为去年的新晋者,argenx在新一年的创新指数中上升了15位,与福泰和恒瑞并列第11位。

虽然argenx经营仍属亏损,但净利润增长了58.5%,其中32.7%的收来过去三年批准的药品。

最值得一提的是产品是Vyvgart(efgartigimod alfa) 。argenx 仍在专注于扩大Vyvgart 的覆盖范围和可选性,该产品是用于治疗全身性重症肌无力的首创新生儿Fc受体阻滞剂,最初需要输注,但推出后提供了种下注射的选择,更是大大提高了其商业吸引力。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在计划加快 FDA 批准 Vyvgart 用于治疗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并将其适应证扩到 15 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推进产品线的同时,argenx 还投资了差异化免疫学资产。在其规划中,正进步优先通过创新免疫学计划建其创新生态系统。

福泰在2023年同样取得了些可喜的进步,攀升10位,在创新指数中位居第11位,同时在发明指数中与再生元并列,上升2位至第8位。该公司强劲的增长和对创新的关注体现在其研发支出增长约40%以及超过200%的管道投资组合比率上。

福泰增长的个关键驱动力离不开其重磅产品——囊性纤维化联合疗法Trikafta(elexacaftor/tezacaftor/ ivacaftor),该药物的销售额与2022年相比增长了 16%,并扩大了适应证范围。另外,“变性”创新产品同样是其受到重视的关键因素,两种开创性的基因疗法Casgevy和Lyfgenia的问世,标志着镰状细胞病治疗迈入重要程碑。

有人欢喜有人忧。榜单中,一些遭遇重大挫折的公司也得以体现。

2023年,吉利德科学遭遇了重挫折,从创新指数前10名跌落,直接下滑12位第20位。与此同时,该公司在发明指数中下滑至第24 位。

抗CD47 疫疗法的受挫成为主要稻草。2023 年 7 月,吉利德宣布停针对高风险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 ENHANCE 研究,理由是不太可能取得有意义的结果。不久后,FDA 将吉利德的马格罗利单抗项目部分临床暂停,以进行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研究。紧随其后的是,另项针对 TP53 突变 AML 也终。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