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科技巨头——索尼(SONY)宣布其开发了一款微型手术辅助机器人,能够实现自动手术器械更换和精密控制。据悉,这款微型手术机器人需要搭配显微镜等设备,可用于处理微小组织,如静脉和神经。该机器人采用高灵敏度控制设备,能够准确捕捉外科医生手部和手指的微小运动,并将其精确复制到手术器械上,实现近乎人类手腕的自然流畅运动。此次微型手术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索尼正式进入外科手术机器人市场。


介入手术机器人市场

与骨科、腹腔镜机器人不同,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面对的是更脆弱的人体血管,同时需要操作导管、导丝、球囊等介入器械,产品在性能与稳定性上的要求较高。因此,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一直是手术机器人市场的稀缺标的。过去,全球范围内仅西门子医疗研发的CorPath 200及CorPath GRX获得了FDA认证及CE认证;Robotcath开发的R-One(微创医疗机器人合作项目)获得CE认证;强生的Sensei X2、Stereotaxis的Genesis RMN取得FDA批准。此外在中国,介若医疗、爱博医疗、奥朋医疗、柳叶刀、梅奥心磁、润迈德、唯迈医疗等企业也都步入了介入机器人赛道。


国产鲁班手术机器人

“鲁班”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是由北京天坛医院李佑祥教授临床研究团队联合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一款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能同时完成造影和治疗操作,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此项目的实施,成功实现了多项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的突破。2019年,该手术机器人系统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脑血管临床试验。

截止至2021年8月底,“鲁班”神经介入机器人手术已达到100例,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一组介入机器手术病例。手术成功率100%,无一例并发症。过程中术者0射线,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每台2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域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人机交互问题、智能化、机动化等,例如,得到极高认可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使手术操作在极小创口下变得极为方便,但依然存在装机复杂等问题。同时,无法实现商业化平衡也是大部分企业所要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机器人行业整体在产品上市后的业绩表现差强人意,多数企业在投放和手术开展方面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但可以明确的是,手术机器人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机器人技术层面来看,“小型化、专科化”将成为手术机器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索尼此次微型手术机器人的发布正是顺应这一发展方向的重要一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