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隆基绿能(601012.SH)HBC电池转换效率突破世界记录的消息再次传来。这也是光伏产业链下行周期下,隆基绿能选择技术创新战略的一个缩影。

然而,一次又一次技术突破的好消息已经难以在市场中掀起浪花。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或许与BC技术产业化落地能否帮助隆基绿能重回行业巅峰的前景还不明朗密不可分。

与此同时,隆基绿能的经营业绩遭遇重创。与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组件龙头相比,隆基绿能虽以1295亿元的营收位列组件龙头首位,但是其增速大幅度放缓。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与其营收规模差距缩小。此外,其归属净利润同比下滑27.41%至107.5亿元,是四大组件龙头中唯一出现下滑的企业。

隆基绿能方面表示,总体经营业绩受到了光伏价格快速下行和部分产线迭代升级带来的减值影响。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70.25亿元。今年一季度,该项损失达28.14亿元,两个季度内该项损失接近百亿元。因此,隆基绿能出现了罕见的一季度亏损。

有观点认为,组件龙头业绩显著分化实则是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劣。也有观点认为,BC路线还在成长期。可以确定的是,隆基绿能想要依靠HBC重回巅峰,且与TOPCon厂商拉开差距,还有重重难关需要攻克。

成长性难见,隆基绿能在二级市场上也风光不再。截至5月13日收盘,报收18.92元,相比巅峰时期最高价125.68元,已经跌超8成。

PART/1

资产减值拖累业绩

日前,隆基绿能发布2023年以及2024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总营收1294.98亿元,同比微增0.39%;实现归母净利润107.51亿元,同比减少27.41%。但是今年一季度净亏损23.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对于2023年的业绩表现,公司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光伏行业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供给阶段性过剩的问题,导致光伏产业链价格在2023年出现大幅下降,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给光伏企业经营带来很大的挑战。

受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报告期内,隆基绿能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合计高达70.25亿元,同比增加238.39%,进而对公司的净利润产生影响。其中,公司计提存货减值损失高达51.71亿元,占比超过70%。也就是说,公司减值损失大部分来自库存商品,产品销售不畅。另外,考虑到部分产线迭代升级的因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约16亿元。

从具体的光伏产品来看,隆基绿能在2023年实现硅片出货125.42GW(其中对外销 53.79GW),同比增长47.45%;电池对外销售5.90GW;组件出货67.52GW(其中对外销售66.44GW),同比增长44.40%。

进入一季度以来,光伏行业迎来传统淡季,产业链价格继续探底。受供需失衡和价格低迷双重影响,光伏行业一季度整体盈利能力同比大幅下滑,光伏企业一季度普遍承压。

一季度财报显示,隆基绿能实现营收176.73亿元,同比降低37.59%;净亏损约为23.50亿元,同比降低164.61%。

同样的,由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下行,隆基绿能整体毛利率明显下滑。一季度,隆基绿能毛利率为8.89%,同比下降9.02%。

遭遇成长性难题,隆基绿能在二级市场上也风光不再。截至5月10日收盘,报收18.62元,相比巅峰时期最高价125.68元,已经跌超8成。

PART/2

BC路线遭质疑

隆基绿能营收微增净利润下滑,其主要竞争对手业绩却表现不俗,此消彼长之下,光伏行业“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濒临瓦解。

营收方面,2023年隆基绿能的1294.98亿元,依然领先于同期晶科能源的1186.82亿元,以及天合光能的1133.92亿元,差距仍有百亿。但净利润方面,2023年晶科能源的归属净利润为74.4亿元,距离隆基绿能仅剩33.11亿元。

从出货量看,晶科能源2023年组件销量为78.5GW,而隆基绿能同期全部产量仅72.77GW,销量66.44GW。

到今年一季度,隆基绿能已被反超。2024年一季度,隆基绿能仅实现营业收入176.74亿元,已经落后于晶科能源同期的230.84亿元。净利润方面,隆基绿能归母净利润大亏-23.5亿元,而同期晶科能源却实现了净利润11.76亿。

晶科能源重回全球光伏组件第一,市场上因此有声音质疑隆基选错了技术路线。

随着光伏技术的快速迭代,在新一轮N型高效电池技术的选择中,隆基绿能“抛弃“主流TOPCon技术,将重心放在BC电池技术上。从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2023年,隆基的西咸29GW、泰州4GW高效HPBC电池产能全部实现投产,但并未公布年内出货详细数据。不过,在业绩说明会上,隆基管理层披露,2024年一季度HPBC产品出货4.75GW,而且3、4月份的月均出货都达到了2GW。

BC电池为背接触电池,技术尚处于成长期阶段,市占率、整体营收规模落后于TOPCon,隆基绿能的市场地位也因此受到威胁。

对于BC技术,隆基绿能认为,在N型电池技术中,BC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更高;如果BC技术工艺拉通且成本问题得到解决,则BC产品将有竞争优势。公司也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BC电池产能扩大至100GW的水平。

近日,隆基绿能发布第二代HPBC产品,转换效率高达24.43%,预计今年下半年量产。发布会现场,隆基绿能向世界公布了其研发团队刚刚创造的BC技术效率新纪录,其自主研发的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BC)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7.30%。

公开报道显示,当前TOPCon电池量产转换效率达26.31%。隆基绿能HPBC量产转换效率能否超过TOPCon,仍有不确定性。

事实上,BC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为29.1%,TOPCon电池为28.7%,仅高出0.4个百分点。在转换效率稍稍领先之外,BC电池成本高、生产工序多、与当前P型生产线不兼容以及量产难度高等硬伤不可忽视。

对于BC电池降本,隆基绿能给出了时间表。据其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预计在2024年底或2025年年初公司的BC类产品成本将会低于PERC产品。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隆基绿能把未来重回组件王座的“赌注”,押在HPBC上。但想重回巅峰,且与TOPCon厂商拉开差距,不仅要在光电转换效率、生产成本上取得优势,还要研发出具备效率优势的集中式场景产品,且大规模扩产要先于下一代技术落地。

科创100指数ETF(588030)重点布局医药生物、电子、新能源三大成长板块,并且对于计算机、机械设备、国防军工等板块布局良好。无论是从基本面上还是政策上来看,科创100指数的反转趋势都非常明显,后市表现也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外,本文中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BY:光储焦点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隆基绿能(SH601012)$$科创100指数ETF(SH588030)$$奥特维(SH688516)$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