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洛酮糖是一种稀有糖,其味道和功能与糖相似,几乎不含卡路里,且该成分已获得FDA 批准用于食品和饮料产品,是糖的优秀替代品。

阿洛酮糖化学式为 C6H12O6,摩尔质量为 180.156g/mol,熔点为109℃,常温下白色粉末状晶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属于稀少糖的一种,这是一类天然存在于自然界、含量极少,来源于少部分植物和少数细菌的糖。

 阿洛酮糖行业目前现状分析

1. 截止目前,全球已经有多个国家将阿洛酮糖授权为食品可用成分,包括日本、墨西哥、新加坡、韩国和美国。此外,阿洛酮糖获得了FEMA(美国香味料和萃取物制造者协会)的GRAS安全认证,可作为食用香精使用在饮料和乳制品中,来进行风味和口感的调节。

2. 阿洛酮糖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成分被批准,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低热量的甜味成分,更是一种有助于人体健康的功能性成分。低热量/低糖食品的开发也可以支持政府的减糖政策。

3. 目前阿洛酮糖对消费者来说仍然是一种比较陌生的成分,但随着更多新产品的推出以及企业对消费者的教育,这种成分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

4. 阿洛酮糖目前正被大量应用于各类新产品中,甜食、乳制品、饮料是最常见的几类应用。

5. 主要生产工艺是: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利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天然原料,以生物酶为催化剂制备阿洛酮糖,不仅有利于降低工业化生产成本,而且符合当下绿色环保的生产原则。目前主要方法是以酶作为催化剂的生物转化法。

 阿洛酮糖发展趋势

1. 阿洛酮糖已成为全球代糖领域的新星。2021年,阿洛酮糖正在迅速成为美国食品饮料企业新产品配料表中的常客。

2. 随着全球各国对阿洛酮糖法规的完善,相信这种新型甜味剂将成为代糖领域注目的新星。

3. 阿洛酮糖产品形式主要以阿洛酮糖糖浆或糖粉为主,在饮料、烘焙、糖类食品、保健食品中应用,目前主要在美国,韩国、日本及拉美国家出售。未来随着国内政策的逐步完善,阿洛酮糖市场的需求还会上一个台阶。

4. 由于阿洛酮糖的种种优势和特殊功能,被美国食品导航网评价为最具潜力的蔗糖替代品,阿洛酮糖正在以飞跃式的速度成为美国食品饮料NPD的首选甜味剂之一,我们预测阿洛酮糖将成为甜菊糖、赤藓糖醇之后的下一个席卷全球的热门天然甜味剂。

5. 随着全球市场代糖产品的下游需求爆发、加之阿洛酮糖的口感好、稳定性高、耐高温、降血糖等优良代糖特性,随着未来2-3年技术进步,酶制剂成本下降,阿洛酮糖就有足够低的成本来替代蔗糖和果葡糖浆的现有市场。

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调查及趋势分析

根据QYR(恒州博智)的统计及预测,2023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达到了173百万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544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7.83%。

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少数的企业生产该产品,其中主要包括Matustani Chemical,Tate&lyle,CJ CheilJedang,Samyang,Ingredion,百龙创园,保龄宝等。其中Matustani Chemica是全球首家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企业。自从2014年得到FDA批准之后,便迅速在美国和日本市场得到认可。之后韩国CJ和Tate&lyle等企业迅速推出自己的产品。

中国企业则进入市场较晚,2019年百龙创园是国内首家实现商业化的企业。但是受制于国内法规。全部用于出口,2021年已经大量出口日本和美国地区。从上市至今,该产品发展比较缓慢。但是2019年FDA最终将阿洛酮糖排除在总糖和添加糖之外,意味着阿洛酮糖可作为“0糖”成分用于食品饮料中,这一分类也更符合从阿洛酮糖生理功能特性。这为无糖饮料等产品做了政策支持。同年大幅拉伸全球需求量。QYR预计在2024年,全球需求将达到4.5万吨,2030年达到14.5万吨。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1.11%。

目前中国市场还没有批准阿洛酮糖应用于食品工业。2021年10 月,我国卫健委已经受理了D-阿洛酮糖作为新食品原料的申请,鉴于国外对阿洛酮糖安全性的长期研究以及更多国家地区对其应用的批准,我国的阿洛酮糖食品级应用也有望通过审批。届时国内应用放开后,无糖饮料规模增长将成为阿洛酮糖需求增长的核心驱动,同时,目前很多主流代糖在高温环境下难以保持性状稳定,由于阿洛酮糖不仅能保持稳定,同时还能产生与普通糖类一样的美拉德反应,制作出有完美焦糖风味、湿润度和颜色的低糖烘焙产品,并且基于其保水性还能延长烘焙产品保质期、保持湿度和稳定的硬度,阿洛酮糖在烘焙行业中有其他代糖难以匹敌的优势。阿洛酮糖政策端国内法规放开后,市场规模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更多行业研究报告内容请参考恒州博智研究中心调研出版的【2024-2030全球与中国阿洛酮糖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最新版

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阿洛酮糖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历史数据为2019至2023年,预测数据为2024至2030年。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