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市场名城与物流枢纽,还悄然崛起为中国小额票据交易的中心地带。临沂批发市场的中小商户作为中国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每年6万家商户、3000多家物流企业年票据需求量超过1000多亿。其区域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条件,汇聚了一批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如食品加工领域的金锣集团、能源巨擘奥德集团,以及安全防护用品专家新明辉等,它们围绕产业链深耕细作,共同塑造了集群式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潜力。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探商业承兑汇票领域以来,临沂经历了蜕变。初期,受限于市场机制的不成熟及企业认知的局限,商业承兑汇票的应用局限于本土供应商的小范围流通,面临着流通效率低下、市场接纳度不足的挑战。企业间对票据真伪及兑付流程的疑惑,促使商业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频繁互动,共同摸索票据贴现与再贴现的可行路径,这一过程虽艰难却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1994年,临沂开启了商业承兑汇票试点的新篇章,随后的岁月见证了市场的几经迭代:从1994至1999年的初步探索与培育,跨越至2000至2004年的快速增长期,再到2005至2006年的整顿与调整,直至2007年至今的全面兴盛。这一历程不仅推动了临沂本地奥德燃气、恒通化工、金锣集团等企业的茁壮成长,更见证了“临沂模式”——一种以商业承兑汇票为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逐渐成为引领全国票据市场创新与变革的典范。

如今,临沂区域的商业承兑汇票不仅在当地畅通无阻,其影响力更是跨越地域边界,辐射至周边更广阔区域。这一发展历程,不仅是临沂经济转型与金融创新的生动注脚,也是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彰显了在挑战中寻求机遇、在变革中实现跨越的勇气与智慧。

商业信用起步

1994年初,临沂票据业务起步。

1996年,临沂成为山东省首批4个商业承兑汇票业务试点市之一,全市4家试点企业开展商票业务。

金融时报《票据市场看沂蒙》,连续6期刊载临沂做法。

2001年初,人民银行临沂市中心支行制定《临沂市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召开商票推介座谈会。一是确定主办银行制度,二是建立额度控制制度,三是建立期限和结构配比制度。

2002年6月,临沂商票业务试点企业由初期的4家扩展到29家。临沂日报民营经济周刊专访人民银行临沂市中心支行副行长赵峰同志,作《构建临沂商业信用的基石》专题报道。

区域商票雏形

2006年,济南金融刊登临沂区域票据市场课题组撰写的《基层票据业务发展的缺陷及区域票据市场的完善》。

2007年,人民银行行长参阅件刊载“临沂市民间票据市场调研报告”。

2017年,中国金融刊登人民银行临沂市中心支行王朝阳同志文章《区域商票市场外部约束及推进机制》。就约束区域商票市场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推进商票市场发展的有效机制,以期显著提升商票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区域商票临沂模式探索

2017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0月5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结合山东银监局“进走访“活动安排,临沂银监分局深入企业展开调研,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企业存在融资成本高问题。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临沂银监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临沂市中心支行共同发起“临沂市商业承兑汇票相关业务座谈会”。此次会议由深度数科集团承办,于 2017年10月19日在临沂银监分局顺利召开。会上,临沂市各商业银行、试点企业、业务支持部门结合自身丰富的金融经验与票据业务经验,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思想颇具前瞻性、可操作性。深度数科集团董事长全传晓在会议上探讨如何共同推动商业承兑汇票业务走出临沂,吸引更多的外地资金服务临沂实体经济发展。

2018年,人民银行临沂市中心支行、临沂监管分局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发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助推产业链融资的指导意见》,金融时报分别以“区域商票为何发端于临沂”、“临沂模式是怎样打造的”、“临沂模式的意义”专题报道区域商票临沂模式。通过区域商票推广,开展和普及电子票据业务,可以帮助中小商户平均降低采购成本达6%。以龙头企业或集团企业为重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使用商票,如临沂市鑫海科技、奥德燃气、金锣集团这3家企业2018年1-9月累计签发商票17亿元,为供应链上1600多家小微企业实现低成本融资,低于市场利率2-3个百分点,降低供应链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约6000万元。

2019年,山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王俊寿“希望临沂模式能够给全国在破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上,提供齐鲁样板,用山东方案来解决全国问题。”

区域商票临沂模式是票据市场的典型创新和区域实践,也是深度数科集团探索票据场景数字化应用的有利实践,一定程度上,为票据市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和路径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