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超长国债今天上市,这支备受关注的新债被玩成了新股,当然是史前版本,非注册制下的新股。

两次涨停,涨幅25%(深交所是23%)。
大家还记得2014年,十年前开始,肖氏新政下的新股上市首日就是两次20CM涨停,44%涨幅,一直到收盘。
由于骑行客不玩债,国债的具体交易规则还没弄明白,从分时图上看收盘前3分钟又被放了出来,深交所收涨19.7%,上交所收涨只剩下了1%。
国债交易跟股票交易一样,都是T+1。

且看明天。

国债(债券)的价格越高,隐含的收益率(利率)越低。

举个例子,如果票面100元,每半年支付1.5元利息,到期返还本金100元,相当于利率在3%左右。

如果这张债券被炒到了120元,那么利率就变成了2.5%(=3/120)。如果算上到期只返还本金100元,那么利率就更低了!

当然,就像投机股票大多不是为了吃股息,而是赌价格上涨,如果买债券,不是为了吃利息,而是投机价格上涨,那么也不用看价格所隐含的利率,就像炒股不看市盈率,更不看股息率一样。

都是一个炒,只看有没有接盘侠。

30年特别国债首日暴涨,吸引了眼球,有利于接下去的20年和50年特别国债的成功发行。

就像新股上市如果都是大涨,那么接下去的新股就更是不愁发。

如果新股上市频频破发的话,那么交易所发审委就得缓缓,琢磨下怎么样扭转市场的情绪了。

幸好,大A的新股很少破发,这样首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两次涨停也远比“破发”来得好,可谓开了个好头,接下去的20年和50年的特别国债打新会更加踊跃,利率低了,国家好省点钱。

通常来说国债的收益率(票面价格对应的利息收益)最低,因为最安全。

美国国债(简称:美债)200多年历史几乎从未有违约记录,加上美元的世界地位,几乎是信用最强的保证。所以美债利率也可被视作无风险利率。

国债往下就是各种州市政债和有联邦政府背书的基建债。美国联邦政府尽管没破过产,州和市破产的就比较多了,所以通常来讲它们的票面收益率会更高,隐含了信用违约的风险。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无风险(美债)收益率是5%,州或市政债(剔除税收的影响后)收益率是7.5%,这多出来的2.5%,就是违约的补偿,它大致意思是出现违约你收不回本金的概率是2.5%。

再接下去就是企业债了。理论上企业的风险,比州和市政府还要高。

国家的风险低,是因为国家的收入(税)最分散,来自于成百上千万的企业和上亿的个人(所得税),抗风险能力最强。

州和市次之,因为地方的税收会依赖地方企业,而地方企业通常产业集中度比国家要高。

那么企业债风险就更高了,因为企业经营通常集中于一个行业,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企业经营特别审慎,财务管理能力比州和市政府要保守得多,这种情况下,它的债券也是优质的品种,收益率甚至也会很低,比无风险收益只高一丢丢。

再往下就是那些信用不怎么样,财务管理不怎么审慎,负债比较高,或者行业在走下坡路,甚至深陷危机的企业的企业债了。它们的票面收益率会特别的高。

隐含的违约风险就特别大。这个票面收益率就是一个赌,如果企业到时全额兑付了,那么甚至能赚到1倍以上的收益。

当然如果over了,那么一切归零。

这就是我国当下房地产企业债券的现状。

今天万科的债券又出现大跌,反倒是万科的股价上午一度还涨了不少,下午后才开始回落。

近期房地产市场由于上周末的政策强力扭转了先前一路下行的预期。

尤其是3月底发布年报的万科宣布今年不分红,让债券持有者人人自危。

通常来讲,还在正常给普通股持有者分红的公司,肯定也有能力给债券持有者付息,这样债券持有者的本金也比较有保障。

但是今天跌幅最大的22万科07债券,在此前一度最低跌到63元,相对于100元的票面和每年3.45%的利息,还有3年多到期,如果一切安好,那么可以到手本金100元+3.45*80%*3=108.28元的税后收益。

相较于63元,收益达到了72%!

当然,有些境外地产债的交易价格已不足40甚至30元,基本上,违约成了大概率。

这类债券也通常被称作垃圾债,属于勇敢者的游戏,高风险高收益,甚至比特定类的股票风险还要大。

一般情况下,买股票的期望收益要高于买债券的,这是因为股票可以不分红,但债券一般会付息(或者票面价格低于到期兑付的价格,已经隐含了会付息)。

而且,当公司破产清算,债权人拿到公司资产的优先级高于股东。

换言之,债券更安全,股票更危险,如果更危险的东西没有更高的(预期)收益,自不会有人买单。

但是,如果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的垃圾债,显然风险要大于财务审慎连续很多年分红,且每股分红不断上升的优质公司的普通股。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就号召保守的投资者只买优质债,和优质股(相当于我们的核心资产),而远离垃圾债和分红盈利不稳定,规模也不够大的小票。

当然,2021年被套在中国的核心资产的高岗上的投资者忘了格雷厄姆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不买市盈率超过15倍或市净率超过1.5倍的优质股。

不是所有的核心资产都可以买,低风险首先要有低价格。

巴菲特曾在给投资者的信当中自称是one-price pony。就是买公司的时候只出一次价,不讨价还价,他恪守的正是他的老师的15倍市盈率原则,高一分钱也不买。

他曾回溯他买喜诗糖果,这个当年只花了他2500万美元的收购,日后给他带来了13.5亿税前利润的现金奶牛 - 当时,别人还价3000万,他没答应,幸好后来还是卖给他了。如果没买到,估计他日后要哭出来了。

2021年中国的核心资产价格显然不是3000万和2500万差价的事情,起码蹦着2.5亿去了,当然,如果40年后能有13.5亿的回报,还是能赚钱。

只不过,现在才刚过去了3年。

日经40000点,34年后也回来了。但是,1993年的时候,是何等地绝望。

并非所有的优质债,和优质股都是香馍馍。也并非所有的次级债和小票。

重要的是价格和有效的分散。

两次涨停的国债显然没那么香。跌去了40%面值的万科债不错了,两周涨回了只剩10%折让,稍有风吹草动,今天就又跌了9%。

能看懂长期价格的投资者大致也就能长线稳赢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