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房产新政“四剑齐发”,力度可谓空前。然而最劲爆的新政无疑是支持地方国企收购已建未售商品房(以下简称“存量房”),消化存量并用以保障性住房配售配租。具体应关注三大主线:

一、关注收购主体。谁成为代表地方国企收购存量房的主体,谁将享足新政红利。收购主体代表政府信用和背景,在收购环节享有很高的议价权,在配售配租环节储备有丰富的优惠政策(税费利率减免调降等)、配套资源(落户教育医保等)、调节工具(视消化存量成效适时调整租售价格、发放Reits等)。因而收购主体的盈利模式是确定的,硬生生地增加了一块盈利业务。那么重点来了!谁将有幸成为代表政府的收购主体?起码应有以下三条:
1、各省、直辖市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包括非上市公司);
2、主营房地产、城市投资、城市基建等业务,且原有保障性住房业务占比较高;
3、公司治理完善,运作规范,业绩稳定。
鉴此,各省、直辖市国资旗下履行城市建设投资职能和拥有保障房运作经验的上市公司(包括非上市公司)最有可能撞大运!
核心标的:城投控股(上海)、城建发展(北京)、渝开发(重庆)、津投城开(天津),首选四大确定性较高的直辖市。各省也应优先关注城投、城建类的省国资旗下上市公司(如有)。
二、关注土储量大和存量项目富集于北上广深、省会城市以及落地新政力度大动作快城市的房企上市公司。在新政推波助澜下,土储量大代表发展后劲足,而存量房富集于上述热点城市,有利于上市公司出清存量、盘活资金,有利于率先体现经营业绩,促进恢复造血功能。因此这些上市公司将率先起死回生,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具备上述特征的主要集中在央企头部房企和部分地方优质房企上市公司中:包括招保万金、华发股份、滨江集团、首开股份、中华企业、华侨城等。
三、关注最新一期财报资产负债表“合同负债”项下待结转项目余额。房地产公司估值修复,除了要看土储面积和优质地段存量项目多不多(关乎中远期发展后劲),更要看待结转项目余额大不大(关乎当年经营绩效)。
资产负债表中的“合同负债”是指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如果客户已经支付了合同对价或企业已经取得了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利,则企业应当在客户实际支付款项与到期应支付款项孰早时点,将该已收或应收的款项列示为合同负债。
在房地产公司的财报科目中,“合同负债”往往是指开发商与购房人已签买卖合同、购房人已支付购房款项但开发商尚未交房时所列示的款项。此项余额随着开发商分批交房的实施而被结转为下一期财报营业收入。因此这个科目是反映房企今年半年报、年报业绩的试金石。资金实力强大、存量房项目区位优势突出的房企更容易如期竣工交房并结转收入,去库存进度更快。因此选择“合同负债”项下待结转款项庞大的房产公司是不二之选。
据不完全统计,以下房产公司“合同负债”项下的待结转款项余额名列前十强(截止今年一季报,仅列出待结转款项总额和每股所含待急转款项数额,并以后者排序):
1、新城控股:1024亿元,每股45.39元
2、滨江集团:1379亿元,每股44.33元
3、华发股份:973.2亿元,
每股35.36元
4、保利地产:3774亿元,每股31.53元
5、万科A:     2985亿元,每股30.70元
6、招商蛇口:1705亿元,每股18.82元
7、城建发展:393.5亿元,每股18.26元
8、绿地控股:2555亿元,每股18.18元
9、合肥城建:  132亿元,每股16.43元
10、金地集团:685.7亿元,每股15.19元
当然,具体选择标的时,除考虑“合同负债”余额外,还要结合大股东背景、存量项目所处城市区位、此轮股价涨幅等因素综合评估。满足上述四大指标越多的就越值得投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