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证券时报网

5月22日,上交所举办科创板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第八期,联影医疗、奕瑞科技、惠泰医疗和山外山4家医疗设备代表企业与多家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就中国医疗设备产业发展动态、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医疗“出海”趋势等话题,深入探讨中国医疗设备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国内医疗设备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高端医疗设备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创新密集、资本密集的产业。中国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第二大市场。今年初,《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包括医疗等领域的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的目标。在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政策鼓励下,国内市场不断扩大,推动医疗设备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资源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中汇聚。

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表示,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力度大、时间周期长,可能对未来2至3年甚至更长时间产生深远影响,在提升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效率同时,进一步提振内需、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先进产能的比重,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结构的有效转型和升级。

奕瑞科技董事长顾铁也对政策影响表示肯定,认为将促使企业在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上投入更多资源,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在他看来,随着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对医疗设备的需求增加,也会为医疗设备厂商带来业绩增量。

惠泰医疗董事戴振华表示,随着老年人群的增多及其支付能力的提升,延年益寿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而心脑血管疾病在所有致死因素中占比最高且会持续走高,与此相关的先进医疗器械会快速迭代和进化,这也符合国际巨头的发展情况,未来心脑血管相关设备和高值介入耗材有望成为巨大市场。

山外山董事长高光勇则提到,近年来,为推动国内创新医疗器械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各级医院的各科室,尤其是区县及乡镇等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需求增长。其中,床位扩容、重症能力建设和设备更新换代等政策,则有望推动血液透析机和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CRRT)这类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实现高速增长。

科创板医疗设备细分领域广、板块特色显著,整体业绩表现亮眼。联影医疗、山外山等多家企业2023年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平均增速超过40%。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放开等多重政策效果释放,中长期来看优质国产品牌有望持续快速成长。

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形成

作为方兴未艾的赛道,高端医疗设备行业要求企业不断投入研发、转化成果,在诊断和治疗技术上要不断创新突破,以满足与支撑更高水平的精准医学需求。客观上,医疗设备行业又存在横跨多个技术领域,具有较高技术门槛、细分市场较多的特点。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国内医疗设备企业利用各自技术研发平台优势,推动研发成果不断转化落地,保障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薛敏介绍了联影医疗打造的业内唯一覆盖“整机系统-核心部件-关键元器件”垂直创新体系。他表示,联影医疗已经实现了PET数字光导探测器、MR超导磁体、谱仪、梯度功率放大器等全线高端医学影像及放疗产品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核心部件自研比例业界领先。

高光勇也提出,山外山依托于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与技术创新实力,公司已掌握了血液净化设备专用核心零部件长期连续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构建了完善的核心零部件技术体系。目前,公司正在持续开展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国产替代,且已取得了巨大进展,即将完成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

针对国产医疗设备企业研发核心技术的痛点和难点,顾铁表示,高端医疗装备领域需要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国内这类人才相对不足。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培养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医疗设备行业出海初显成效

近年来,全球医疗装备企业百强榜单中均有十余家中国医疗设备企业上榜,且排名逐步上升。面对国家集采带来的影响,行业人士认为,虽然短期会产生阵痛,但长期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医疗设备行业结构,帮助企业实现从中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型。

对于国产医疗设备厂商来说,无论是主动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还是被动应对国内市场的压力,出海都成为一大方向,且正逐步与国际品牌比肩并跑。

薛敏表示,中国企业的上榜和排名上升,预示着全球医疗装备市场格局可能发生变化。传统上由发达国家企业主导的市场,现在正逐渐融入新兴市场的力量,特别是中国企业的影响力。过去几年,联影医疗代表中国智造陆续破冰美、日、欧海外高端市场。

顾铁表示,2013年公司即已成功打开海外市场,2023年海外销售占比接近40%。公司产品销往8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探测器出货总量(不含线阵探测器及其他核心部件)超30万台。

针对国内企业的竞争之道,戴振华提出,国产医疗设备企业要通过内生式增长形成核心竞争力,持续不断解决关键技术,通过高速复合增长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未来国产龙头企业有望将与国际巨头进入全面竞争格局。

高光勇表示,公司将“打造全球一血透品牌,造福全世界肾脏病患者”作为企业愿景,扎根中国,志在全球。目前,公司产品已实现出口意大利、希腊、西班牙、马来西亚、印度、南非等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品牌效益及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23年,山外山境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1.65%,2024年一季度,境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0.66%。

作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一环,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已发展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随着国产医疗设备龙头企业出海的动作不断展开,国产品牌效应和产品口碑也将不断提升,形成更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支撑国产医疗设备企业的快速发展。

校对:廖胜超

来自证券时报网


公开资料显示,医疗器械ETF(SZ159883)为目前A股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行业ETF,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一指覆盖医疗设备、医疗耗材、体外诊断细分领域,全面表征A股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医疗器械ETF(SZ159883)$

同时该指数二级市场长期业绩表现较为突出。截至2024年4月30日,自2004年12月31日基日以来,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区间累计涨幅980.81%,折合年化收益率13.51%,不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沪深300等宽指,也跑赢了同期中证医疗、300医药指数

场内可通过159883高效交易,场外也有联接013416、013415可布局。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以上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作为个股推荐,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通常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风险越大。永赢医疗器械ETF属于中高风险(R4)产品,风险等级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等级测评后结果为成长型(C4)及以上的投资者。基金风险等级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级对照表详见永赢基金官网。投资者通过代销机构提交交易申请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本基金特有风险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失败的风险、投资者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申购赎回清单标识设置风险、股指期货投资风险、资产支持证券投资风险、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低于面值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成份股停牌的风险、第三方机构服务的风险、存托凭证投资风险、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等。敬请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奕瑞科技(SH688301)$$惠泰医疗(SH688617)$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