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研网

一、医疗器械行业简介

医疗器械是指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具有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功能。医疗器械是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医疗器械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作为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庞大而稳定的市场需求下,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尤其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目前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医疗器械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增长迅速。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规模从 2015 年的 3,080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12,40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01%,远高于同期国内 GDP 增速及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增速。

图表:2015-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从产业链角度看,上游以各类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相应的技术研发企业为主。中游以各类医疗设备、耗材相关的制造企业为主。下游则以各类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第三方检验中心以及C端使用者为主。国内医疗器械产业链构建相对完善,未来将逐步向更为高端的市场环节进行渗透。

根据《医疗器械蓝皮书》定义,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可分为医疗设备、高值耗材、低值耗材与体外诊断四大细分领域。

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是中国医疗器械赛道下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数据显示,2022年医疗设备占比中国医疗器械整体市场规模约60%,整体市场规模超7000亿元。医疗设备占据最大市场份额,未来国产品牌发展潜力巨大。

从医疗设备的产品类型来看,医疗影像、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高端产品仍然由跨国企业主导,而超声波、电子胃镜、血液透析等中低端产品则由国内企业占据较大优势。未来,随着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国产替代将在更多高端产品领域实现突破。

高值医用耗材主要指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高值耗材市场规模达到2200亿元。血管介入类与骨科植入类耗材占据了主要市场地位。人工晶体、骨科产品、冠脉介入等技术较为成熟、且临床需求较高、国产品牌竞争较强的领域,短期内将面临较高的集采压力。国家医保局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集采范围,并指导各省均开展省级或参加省际联盟耗材集采。同时,种植牙等产品逐步加入集采,也释放出了集采向涉及民生的更多非医保领域拓展的政策信号。

医用低值耗材一般指临床多学科普遍应用的价值较低的一次性医用材料。低值耗材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产品优化升级或为发展机遇。

近年来,低值耗材公司通过不断提升创新研发投入和丰富自身产品组合来进一步加强自身核心竞争优势。例如,医用敷料、医用口罩、医用手套等产品在疫情期间需求激增,同时也推动了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提升。未来,随着消费者对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等要求的提高,低值耗材企业将有机会通过产品优化升级来实现差异化竞争。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发展。例如,《关于促进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医疗器械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医疗器械创新政策体系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材料电子化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电子化申报材料的范围、要求和流程,简化了申报手续,提高了审评效率。《关于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为各级医疗机构更新改造医疗设备提供了财政支持,扩大了市场需求。这些政策都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医疗器械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消费者对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等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低端、低质、低价的产品,而是更加倾向于选择高端、高质、高价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医疗器械的功能和用途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不仅仅是用于治疗和护理,而是更加关注预防和健康管理。

例如,消费者越来越青睐于可以实现自我检测、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家用医疗器械,以及可以提供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健康管理等服务的智能医疗器械。这些消费升级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

《2024-2029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以上来自中研网


公开资料显示,医疗器械ETF(SZ159883)为目前A股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行业ETF,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一指覆盖医疗设备、医疗耗材、体外诊断细分领域,全面表征A股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医疗器械ETF(SZ159883)$

同时该指数二级市场长期业绩表现较为突出。截至2024年4月30日,自2004年12月31日基日以来,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区间累计涨幅980.81%,折合年化收益率13.51%,不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沪深300等宽指,也跑赢了同期中证医疗、300医药指数

场内可通过159883高效交易,场外也有联接013416、013415可布局。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以上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作为个股推荐,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通常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风险越大。永赢医疗器械ETF属于中高风险(R4)产品,风险等级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等级测评后结果为成长型(C4)及以上的投资者。基金风险等级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级对照表详见永赢基金官网。投资者通过代销机构提交交易申请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本基金特有风险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失败的风险、投资者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申购赎回清单标识设置风险、股指期货投资风险、资产支持证券投资风险、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低于面值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成份股停牌的风险、第三方机构服务的风险、存托凭证投资风险、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等。敬请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迈瑞医疗(SZ300760)$$联影医疗(SH688271)$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