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制转型成果待考。

5月21日,拥有“大润发”及“欧尚”大卖场品牌的国内一线超市零售集团——高鑫零售(06808)发布了2024财年(会计期间为2023.4.1-2024.3.31)的业绩成绩单。

期内,公司实现收入725.67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13.3%;毛利为179.58亿元,同比下降12.7%;经营溢利为亏损10.09亿元,同比下降185.7%;净利润为亏损16.68亿元,同比下降22倍;股东应占亏损16.05亿元,上年同期股东应占溢利1.09亿元,同比盈转亏;每股基本亏损0.17元;拟派末期股息每股0.02港元。

图片1.png

根据观察,自2022财年以来,公司收入连续处于下降态势。反映出,高鑫零售作为国内大卖场业态的领导者,其商业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业绩压力。

销售费用高涨 年报由盈转亏

高鑫零售的收入来自销售货品、销售货品、会员费及来自租户的租金收入。期内,除了新收入来源会员费,上述分部的业绩均呈现下滑态势。

其中,来自销售货品的收入为694.31亿元,同比下降13.8%,占总营收比例为96%,堪称其业绩主力。该业务的下滑,主要源自关闭长期亏损门店、保供业务收缩及客户囤货心智消退导致平均客单下滑。会员费收入约为0.16亿元,为新收入来源;租金收入为31.20亿元,同比下滑0.2%。实际上,自2022财年,商品零售收入就已经呈不断下降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本财年内,高鑫零售同店销售继续录得负增长,为-6.6%(注:上一财年为-4%)。在线渠道对终端消费者(B2C)业务日均客流增加抵减了平均客单下滑,使得B2C业务实现低位数正增长。尽管线下客流略有回暖,平均客单下滑导致线下营收高单位数下滑。

从历史上看,自2014年起,公司的同店销售增长就呈下降态势,不过2022财年以前,下降幅度较小,2022财年以后,下降幅度加大。反映出,公司的大卖场门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弱。

图片2.png

对于业绩亏损,高鑫零售曾在4月中旬发布了相关盈利预警,据其表示,该期业绩亏损,主要归因该财年记录的减值损失,主要由于负现金流门店和关闭门店及拟关闭门店的使用权资产及固定资产减值、商誉减值等。

据悉,若不考虑应计减值损失13.48亿元的影响,高鑫零售该财年的经营溢利为3.39亿元,经营溢利率为0.5%。若不考虑应计减值损失的除税后影响为10.46亿元,集团录得净亏损为6.22亿元及净亏损率为0.9%。

不过,发现,期间费用率的上升,也是公司亏损的一大原因。

2024财年,公司毛利率为24.7%,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同期的期间费用率为28.7%,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上升速度比毛利率更快,导致公司亏损加大。拉长时间线来看,2020至2024财年,公司的期间费用率从18.8%至28.7%;同期的毛利率从25%增长下降至24.7%。一升一降,导致公司亏损持续扩大。

将期间费用拆分,可以发现销售费用率增速更快。2021财年至2024财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从16.4%增长至25%;同期的管理费用率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从2.1%及0.4%增长至3.1%及0.6%.

图片3.png

销售费用率提高,主要是亏损门店的影响较大。若不考虑负现金流量门店和关闭门店及拟关闭门店应计的减值损失的影响,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1.70亿元,同比下降6.4%。该减少主要由于人事开支减少及销售货品的收入减少导致的可变成本减少。

新零售转型不利 会员制是“良方”?

高鑫零售是一个以大卖场业态为主的企业。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共有472家大卖场、32家中型超市以及3家M会员店。

近几年,逆时代潮流的大卖场行业日子并不好过,疫情前受电商冲击,疫情中再被社区团购暴击。线上模式对大卖场模式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至2019年,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从不足9%飙升至20%以上。

为应对电商模式的冲击,高鑫零售选择积极入局。在阿里巴巴入主后,主要包括大润发优鲜以及淘系业务淘鲜达、饿了么、天猫超市等的B2C业务就成了高鑫零售的主要增长动力。

不过,好景不长。新零售战略给高鑫零售带来的也只是昙花一现的曲水流光。2024财年的亏损,佐证其转型不利。

根据观察,为了加快转型,高鑫零售还确立了“多业态全渠道”的长期战略发展方向,推出了高端付费制会员商店—M会员商店。

2024财年,高鑫零售继续进行闭店调整,全年关闭20家大卖场,其中4家位于华东的门店将被改造成会员店。高鑫零售新开6家大卖场、14家中型超市及3家M会员店。财年内,首家M会员店的付费会员人数已破6万,会员总数破11万。常熟及嘉兴亦已启动会员招募,财年内,累计付费会员人数接近14万,会员总数已接近24万。

在M会员商店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到山姆、Costco式会员商店的影子。随着中国消费者生活水平、收入逐步提高,双职工家庭数量增多、工作也日趋繁忙,曾经在国内“水土不服”的会员制商店俨然正在重焕第二春。

不过,从根本的商业逻辑来看,会员制商店并没有表面上那样“简单”。精简SKU、宽类窄品的特点,考验企业选品、开发网红爆款的能力;做自有品牌,则考验企业能否寻找到价廉物美的供应商;最后,想要消费者自愿为会员费买单,还需要深化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拥有足够强的用户粘性。

众所周知,零售行业的功底难以速成。即使背靠沃尔玛的山姆会员店,扩张步伐也走得很慢。据统计,从1996年进入中国至2016年年底期间,其会员店增长仅为16家。从目前开店速度上看,山姆近年在中国每年开出约6家新店。

相比之下,M会员店不论是从供应链还是市场知名度,均与山姆等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尚未形成鲜明的自身特色及竞争优势的背景下,高鑫零售若想在会员店领域杀出一片天,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目前的业绩来看,会员费用作为新的营收来源,规模尚小,还蕴含着一定不确定性。

更为重要的是,高鑫零售的换帅,使得高层及中层团队的稳定性成为接下来其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先稳定、再向好”会是高鑫零售下一步的主旋律。此外,在“阿里将大润发作价约100亿元卖身中粮”的传闻下,高鑫零售的实控权究竟会花落谁家成为业内比较关注的重点。

在从财报中,高鑫零售表示,扭亏为盈是公司第一目标。究竟能否重回营收增长、确保利润回到正常水平,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