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行业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大潮中,洞悉生物科技的发展趋势和市场格局的演变,显得尤为关键。因为时代变化太快,就连出海趋势都在日新月异。

在国内药企的出海军团中,除了百济神州、传奇生物等明星企业,一些平台型企业的尝试也日益引人注目。

例如,在商业化平台方面,科兴制药、康哲医药等企业在进行尝试;而在技术平台出海方面,则涌现了以诺纳生物为代表的玩家。

就目前而言,以诺纳生物为代表的少数技术平台企业,发展正在持续加速。就在5月23日,诺纳生物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一项临床前单抗的合作协议,总金额高达6.04亿美元。

这一系列动作预示着,这些平台型企业正在成为推动中国创新药物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新力量。

/ 01 / 高频出海“新物种”

自2023年起,国产创新药的国际化步伐显著加速,这标志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分工与合作中的新地位,也反映了产业生态日渐成熟。

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新一代技术平台型biotech,正在成为这场出海浪潮的主力军之一。

诺纳生物便是其中的代表。尽管公司成立于2022年11月,但在出海的数量上,诺纳生物已经展现出不俗的实力。

据不完全统计,诺纳生物成立至今,合作伙伴中属于大型跨国药企及明星企业的数量近20家。得到这些头部合作伙伴的认可,证明其在全球主流药物研发领域的竞争力。

诺纳生物成功出海,与其明确的商业模式密切相关。

公司采取了"技术出海"策略,通过技术赋能海外药企,以合作研发的模式推进;同时,也通过管线出海,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实现价值最大化。多样性的出海合作模式,也是其在数量上大幅领先的关键因素。

然而,诺纳生物在出海这条道路上,并非仅靠数量取胜,更关键的是合作质量。

首先,诺纳生物在出海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去年12月份,辉瑞通过引进的方式,获得诺纳生物MSLN ADC药物HBM9033全球权益。由此,HBM9033成为首个出海的MSLN ADC药物。

其次,是合作伙伴的质量。上文提及,成立一年以来,与纳诺生物合作的大型跨国药企、全球明星企业数量近20家,这些巨头的认可,验证了其技术实力。

最后,是合作条款的质量。对于一笔BD交易来说,合适的首付款与可观的里程碑款,共同决定着交易的质量。此次与阿斯利康的合作项目,首付款加上近期里程碑就达到2900万美元,另有高达5.75亿美元的开发、监管及商业里程碑付款和基于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此前,辉瑞与诺纳生物就MSLN ADC的合作,交易预付款和近期付款则达到5300万美元,此外还有高达10.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和净利润分成。

灵活且高质量的合作,为诺纳生物构建了业绩"蓄水池",目前其合作协议总额已经接近30亿美金。未来,诺纳生物有望基于里程碑款等多种创收模式,实现业绩层面的持续增长。

/ 02 / 技术与远见的胜利

去年以来,国产创新药密集达成出海合作,实际上是新一代biotech研发成果的集中展现,研发实力正在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诺纳生物的快速崛起,正是这一趋势的诠释。

创新药的开发过程,本质上是基于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诺纳生物的底层技术平台包括Harbour Mice旗下的H2L2和HCAb。

H2L2技术以其高效产生全人源抗体的能力著称,所产生抗体成熟度高且亲和力强,在开发具有BIC或FIC潜力的分子方面具有优势;HCAb技术则专注于开发现有技术难以实现的分子,同时降低产业化的难度和成本。

在Harbour Mice的基础上,诺纳生物进一步升级形成了HBICE平台,具备两大优势:

其一,双重结合机制导致TME内免疫细胞的选择性激活,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外周免疫细胞的非特异性激活;其二,足够灵活,能够生成具有不同结构和亲和力的分子。

也就是说,HBICE在继承母公司技术平台提高研发效率、开发形式多样性的优势同时,还能够突破现有联合疗法甚至双抗平台的局限性。

例如,B7H4xCD3双抗HBM7004是HBICE平台的一个典型分子。它采用独特的"2+1"不对称形式设计,由二价 B7H4 VH结构域和活性降低的单价CD3 Fab结构域组成,实现了“前者增加亲和力驱动的细胞毒性、后者降低全身毒性”的目标,有望打破4-1BB靶点不可成药的历史。

诺纳生物的技术平台不仅拥有固有优势,更具备了前瞻性这一核心特质,使其成为下一代疗法开发的有力候选。

在近期的投资者活动日上,阿斯利康宣布了其雄心勃勃的800亿美元营收目标,并展示了其战略路线图,明确了在下一代免疫疗法领域的重心:双抗。其中,由HBICE平台研发的HBM7022也是阿斯利康未来推进研发的重中之重。

也就是说,诺纳生物的布局重点,与阿斯利康这样的MNC不谋而合,这无疑彰显了其在行业内的前瞻性和战略眼光,也为双方后续的合作带来更多可能。

诺纳生物的前瞻性思维,也体现在Harbour HCAb PLUS技术平台的开发上。这一平台的先进之处在于,它能够将HCAb平台产生的分子与抗体/蛋白、有效载荷、细胞和纳米颗粒等多种分子相结合,为未来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无限选择。

正是基于上述技术平台的优势,诺纳生物在赋能合作伙伴和推进自身管线研发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进而使其在新一轮的出海浪潮中脱颖而出。

当然,除了技术优势,诺纳生物还具有效率优势。作为合作伙伴,诺纳生物能为对方提供从发现到临床前研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即I to I™服务:

通过提供全面和专业的一体化服务,诺纳生物尽可能降低新药开发过程中的沟通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这并非传统的CRO服务,I to I™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创新想法转化为现实。也正是这种高效的服务模式,让其获得了诸多合作伙伴的青睐。

/ 03 / 创新力量的速度与激情

时间与技术的结合,就像在最佳季节选择肥沃土地耕种,中国创新药企在出海领域迎来了黄金时期。对于诺纳生物这样的平台型企业,则借此契机,展现速度与激情的成长轨迹。

核心逻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技术平台型企业,由于技术的全面性,能够抵御周期性波动,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带来重大交易。

正如前文所述,诺纳生物的技术平台优势不仅在于能够提高效率、突破现有局限性,还在于其广泛的覆盖范围。

就目前而言,基于技术平台,无论是双特异性/双表位ADC还是CAR-T等下一代疗法,诺纳生物都能实现覆盖。这保证了其出海的可持续性。

其次,"技术+效率"的双重优势,往往更容易获得合作伙伴的认可,形成良好的口碑,加速合作进程。

对于创新药物而言,质量和速度的结合至关重要。因此,那些拥有优异成绩的企业,通常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

以海外企业为例,尽管Medpace的报价高于IQVIA,但客户并不会因此而排斥它。核心原因在于,客户选择Medpace并非基于价格,而是基于其服务质量,这也正是Medpace积累良好口碑的原因。

诺纳生物的发展也正在体现这一点。自去年年底与辉瑞达成合作以来,短短半年时间内,诺纳生物又成功牵手阿斯利康,连续与跨国药企建立合作关系。这一系列动作不仅彰显了诺纳生物在行业内的品牌影响力,更是其市场扩张战略的有力体现。

可以预见,以技术为支撑,以效率为保障,诺纳生物有望进入发展加速阶段,不断推动医药行业的发展,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福祉。

当然,诺纳生物的发展轨迹并非孤立的案例,它映射着中国创新药物行业的崛起和雄心。

$和铂医药-B(HK|02142)$$辉瑞(NYSE|PFE)$$阿斯利康(UK)(LSE|AZN)$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