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散户,大抵有两类人。

一类散户是经验非常丰富的老股民。他们股龄长,资历老,各种技术分析,无所不晓。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待炒股这份工作极其认真严肃,每天都在辛勤忙碌的收集各种利好利空的消息,打探机构庄家的动向,关注量价K线的变化。

就连他们的办公设施,也从不会将就。为了不错过任何一只股票K线的细微变化,往往须配备三五台大屏电脑罗列于面前。此情此景,你千万不要当成这是某家公司的视频监控室——他们是敬业备至的高端散户群体。

另一类散户是以往饱受人们嘲笑的:炒股把自己炒成了股东。这类人后来逆来顺受,干脆就做股东好了。其中竟有少部分人在自甘堕落中悟出了一些门道,学会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常常对别人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后一类散户现在依然经常被前一类高端散户讥嘲,但他们早已习惯了。他们觉得:投资有价证券与经营任何实业并无区别。付出一个理想的低价格,得到一家好公司的股权。在随后的日子里与这家靠谱能干的公司合伙做生意,他们干活我鼓掌,静待花开。

后一类散户的工作设备通常很简陋,往往是一部手机走天下。平时懒得盯盘,不务正业。在游山玩水的旅途中,偶尔摸出手机看两眼,发觉这家公司的价格似乎低于他们平时估算好的价值了,于是动动笨拙的手指买一点。他们美其名曰“价值投资”。

单就办公装备而言,很明显前一类高端散户们是重资产经营,后者仅靠一部手机经营股票这么高大上的生意,恐怕连轻资产都算不上——简直对炒股这么严肃的事情太儿戏了。

然而,这两类人都是有梦想的。

那些高端体面的老股民们,在红红绿绿的大盘变幻中,瞬间账面上的钱就多出来了。虽然大部分时候账面上的钱会变少,但他们的内心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这一次亏了,下一次一定会赚回来的。除了梦想和信念,他们最大的优点是自信,深知自己炒股经验丰富,屡败屡战,久经考验。他们对于另一类自称为“价值投资者”的散户,是尤其瞧不起的。经常不屑的说,连量价关系,K线形态都不研究,居然把“好价格买好公司”这句简陋的话奉为圣经,真是一帮可笑的小白。

这类高端散户不仅觉得价值投资者可笑,他们往往对炒股的招式与自己不同的都会觉得可笑。这一点倒是和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相似。阿Q觉得: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是错的,可笑!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

“手机散户”老沈多年前也做过几天高端散户。对他们经营股票的生意模式有所了解。他们基本上是股票归股票,公司归公司,对股价的趋势形态要求非常严格,至于这只股票背后是什么公司,就不必细究了。比如下面这只中国海油股票(手机散户习惯称为这家公司):

高端散户们看到图中那个跳空的缺口会立马兴奋起来。他们说,这里主力进来了。他们说的确实很有道理,股价在某天跳空高开,确实是买方也就是他们说的多头、主力买入的意愿非常强烈。买卖的平衡被突然介入的资金打破了暂时的平衡,上方的“股票筹码”被一举吃掉,股价被拉高了。

世间任何商品,只要标以价格,均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供不应求则涨,供过于求则跌,供求平衡则徘徊。他们对这个道理深以为然,信之不疑。所以他们的每笔股票生意就是试图完成一次完美的高抛低吸,以期于数日间进几斗金。更有志存高远者上融资,加杠杆。他们不想撬起地球,只想一夜成为富豪。

然而好景不长,他们追进去没几天,一个五一小长假,布伦特原油连续大跌。大家都知道,布伦特油价是中海油的主要标杆销售价。如下图:

这真是一个突发意外,让高端散户们措手不及。很好的一个股票形态,眼看着冲锋的号角就要吹响了。很多人后悔不迭:要是买进后就在20.75那个高点卖掉多好啊。可是那时候形态也没走坏啊,我又怎么能卖掉?他们只能自我安慰,这一次形态失灵不能怪技术问题,那是布伦特原油有问题。这些美国佬,中东佬太坏了。

他们自言自语毕,残酷的生活还是要面对的:现在我该怎么办呢?现在已经跌到19.72了,明天是涨是跌我也不知道啊,看这形态,估计缺口是必填的。在20以上买进的高端散户们正在郑重的思考:我是不是应该先割肉离场了?投资可不是儿戏,资金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是巴菲特一直强调的,好像听一个叫散户老沈的也经常这么说。

这个时候他们想到了巴菲特,甚至散户老沈这么一个小角色也很荣幸的被他们想到了。最终,一大部分高端散户严格遵守他们事先制定好的止损铁律,果断抛售离场。

老沈是怎么知道的?老沈茶馆中散户云集,高中低端散户都有。之前已有人在19.26元买进这家公司,在跌到18.3元附近离场的了。并且这个散户对老沈茶馆充满了失望和怨责。虽然我从不向别人推荐股票,但我还是要反省一下,我的问题在于所有的文章都是以免费的方式供大家阅读,高端散户们不相信免费的东西还能有什么参考的价值。他们相信只有成千上万花钱才能得到股市高人的真经。免费的文章没兴趣看。

相比高端散户,“手机散户”经营股票的伎俩就不值一提了。不问指数不看图,一心只想做股东。他们的股票生意模式就是:找到一家大概率一直赚钱,稳定赚钱,轻松赚钱的公司,通过买入股票的方式入股这家公司。与其他大小股东分享这家公司的经营成果。

他们在找到这样的公司后,通过大量的跟踪、分析,研究,计算出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然后耐心等待这家公司的股票跌到这个价值之下买进。继而长期持有并关注这家公司的经营动态,财务状况,盈利水平。不断计算未来可能获得的收益。这个过程中,“这家公司”是他们心目中的“我家公司”——我爱我家。

股价依然在每天波动,有时候市场上的其他散户会无端的送钱给他们。但是成熟的“手机散户”不为所动,绝不会用手里的股权去换回一点蝇头小利。他们就跟山西土财主一样每天精明的计算着。算什么呢?又是怎么算的?

比如一位手机散户好酒,看中了贵州茅台这家公司,他觉得这是家好公司。通过长期的分析研究后,他觉得这家公司未来能保持15%的利润增速,再看看这家公司刚出的23年年报,每股盈利高达59.5元。他觉得现在28.5倍市盈率是合理的,基于这家公司优秀的生意模式,资产和盈利水平的高度确定性,在利率下行时期相比于无风险收益,未来多年的回报符合自己的预期。他决定在当前1700元股价时买入。

到了2024年末,他可能面临几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一年下来,股价一分未涨,还是1700元。但是这个散户无动于衷,因为他心里早有一本账:24年这家公司的每股收益将提升到59.5*1.15=68.43元。如果股价一分没涨,那么市盈率为1700/68.43=24.84倍。而他之前对公司付诸大量心血研究过了,认为28.5倍是公司合理的市盈率,那么24年末的合理股价应该是68.43*28.5=1950元。虽然现在还是1700元,那是市场先生报错了价,要是还有闲钱,正好再买点。24年的1700元股价,可比23年买的时候的1700元便宜多了。精明的山西土财主都知道1700元>1700元的道理。所以这个散户既不慌不忙,也不声不响。他可不想把这么简单的道理让高端散户们知道。

这个手机散户还可能遇到第二种情况,这家公司24年赚了68元,居然要分红40元现金给他。股价没涨,分红后一除权,股价变成1660元。再一算,分红后市盈率变成了1660/68.43=24.25倍。公司没变化,盈利能力没变化,原先的合理市盈率自然无变化。它的合理价依然应该是1950元。1660元不是比不涨的1700元更便宜了?嘘,悄悄买,别声张。

这个土财主也可能会遇到第三种情况。24年末的时候,市场先生很清醒很乐观,股价居然从1700元涨到了2050元。而年底的合理股价只有1950元啊。股价不但如期涨达价值,还多送了100元。现在卖掉吧?拿起算盘一算,不对啊。年年岁岁花相似,25年末的时候,这家公司的每股盈利将变成68.43*1.15=78.7元。外甥打灯笼,合理市盈率照旧。25年末的合理股价应该是78.7*28.5=2243元。好险,差点就在2050元把这家公司的股权贱卖掉了。

手机散户们就这么一年又一年的好整以暇,游着山,喝着酒,算着账。散户老沈这两年在中国海油、中国移动这些公司上就是这么算着的。其实在大约八九年前,老沈就从“高端散户”成功转型为“手机散户”了。为什么我要转型?因为上面类似茅台这样的算账,约等于小学三年级的代数题,我有信心算得上来。其实不的说,就是五年级的代数,我也会算。但是那些图形K线几何题,恐怕需要研究生的水平算。不,研究生也无法计算。伟大的投资家芒格说:预测股价,那是上帝干的事。

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那是“手机散户们”的盛宴。今年最感染到我的是大投资家们的情怀。我这里说的情怀是情义和怀旧的简称。巴菲特在一番热情洋溢的话语后,习惯性的对边上的继任CEO阿贝尔说了句:“查理,现在轮到你了。”阿贝尔的机慧正如芒格的影子,他说:“我非常荣幸(被误当成芒格)”

真正的投资者,他们的笑容永远那么灿烂明朗。

$中国海洋石油(HK|00883)$$贵州茅台(SH600519)$$长江电力(SH600900)$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