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缺六个月后,博时基金终于再度迎来了新任总经理。5月24日,博时基金发布了一则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的公告,宣告新总经理张东的上任。从履历上来看,张东出身于银行体系,此前并无公募任职经验。而目前的博时基金正面临着净利润下降、高层频繁变动、权益产品偏弱等多项问题,也不知道张东的上任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招行老将履新博时基金总经理 此前并无公募经验

具体来看,据公告披露,自5月24日起,张东正式上任博时基金总经理一职,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不再兼任总经理。上述事项已经博时基金第八届董事会2024年第四次临时会议审议并通过,并将按规定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该公告的发出,宣告着自去年11月11日原总经理高阳离职后,博士基金在时隔半年后终于迎来了新的总经理。

从履历上看,张东曾在银行体系内任职超30年。资料显示,张东于1989年进入银行体系在中国银行工作;1994年,张东正式进入招商银行,历任深圳东门支行职员、办公室主任;深圳向西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行长;深圳东门支行行长助理、副行长;随后其一步步从基层走向总行,历任总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零售金融总部总裁、财富平台部总经理、财务会计部兼采购管理部总经理等职。

虽履历辉煌,但也能明显看出,具有30多年银行从业经验的张东并无公募从业经验,甚至直到5月16日上任才正式取得基金从业资格。

而从基金公司自身来看,向来实行“总经理负责制”,通常通过外部市场化选聘、内部晋升等方式选聘总经理。如博时基金前任总经理高阳,于2000年3月进入基金行业,同样从基层做起,曾任债券组合投资经理、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基金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2021年2月,其通过市场化选聘进入博时基金担任总经理一职,因此也不知道博时基金此举究竟意欲何为。

但从博时基金的股东背景来看,或也少不了股东干预。官网信息显示,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公募基金管理人之一,博时基金成立于1998年7月13日,至今已有超过25年的历史,是一家券商系基金公司。目前,博时基金共有6家股东。其中,招商证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49%;长城资管和上海汇华实业次之,分别持股25%和12%;此外,上海盛业股权投资基金持股6%,天津港集团持股6%,浙江省国贸集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2%。

行业降费、高管出走 博时基金净利润连年下滑

一方面,是张东并无公募管理经理;另一方面,目前的博时基金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尚待解决,因此此次张东的上任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首先从行业层面,自去年7月证监会印发《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以来,行业费率改革已进行至第二阶段。受此影响,叠加A股市场波动、基金赚钱效应减弱等多重因素,多数基金公司管理费在2023年都实现了大幅下滑,公募业绩也面临较大压力。其中博时基金也并不例外。据招商证券公布的年报显示,2022、2023年两年间,博时基金分别实现净利润17.24亿元和15.24亿元,分别下滑了3.1%和11.6%,尤以2023年下滑幅度较大。

而目前来看,费率改革仍未结束,在影响基金公司净利润的同时,也迫使基金公司转而开拓新的业务。也就是说,张东的此次上任,不仅面临着业绩连降两年,再降就无法向股东方交代的问题,还面临着迈入一个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就要立马开始业务上的创新,否则将无法保住业绩的问题。

此外,博时基金还面临着高层频繁变动的问题。自去年年初开始,博时基金已先后有3位高管相继离职,分别为2023年2月17日离职的副总经理邵凯,2023年11月11日离职的总经理高阳,以及今年4月离职的副总经理徐卫。而截至目前,博时基金已仅剩王德英和吴慧峰两位副总经理。对比来看,同为头部公司的易方达拥有副总经理17人,汇添富和富国分别有副总经理4人。虽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副总经理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但从已离职的邵凯和徐卫来看,职位的存在必定有其存在的道理,目前的空缺也反映了博时基金高管层面的空缺。

而对于高管的频繁变更,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金公司高管变动属于正常现象,但过于频繁的高管变动在管理上可能导致管理层稳定性下降,决策不够连贯。业绩方面,则可能导致公司失去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进而影响公司的运营效率和业绩表现,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投资者的信心。之于博时基金来看,出走的副总经理邵凯和徐卫分别于2000年和2015年进入博时基金,均具有这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后续如果补充,新高管的加入均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对于博时基金也将是又一个挑战。

投资者吐槽不断 博时基金旗下股基、混基规模双双下滑

除此之外,目前的博时基金不仅在自身净利和高管层面存在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究其原因,均来自于近两年来权益板块产品的表现偏弱和人才的缺乏。

具体来看,截至5月24日,博时基金旗下的主动权益类产品近1年和近3年来平均收益率均为负数。从股票型基金来看,博时基金旗下产品近1年和近3年分别实现了平均收益-7.3%和-12.72%;从混合型基金来看,博时基金旗下产品近1年和近3年分别实现了平均收益-6.44%和-20.72%。一个个鲜明的数字背后是不知道多少基民的亏损。

同时目前的博时基金在权益类产品方面也并未再出现什么代表人物,现有的几位明星经理随着行情的波动也都消失于人海,难堪大任。

以吴渭为例,作为博时基金中生代明星经理的代表人物,吴渭目前在管规模为72.22亿元,其中其代表产品博时汇兴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的规模就高达66.35亿元,但是任职回报率仅为-31.52。被称为“科技一哥”的肖瑞瑾来看,数据显示,肖瑞瑾旗下有20只在管基金,管理规模59.37亿元。截至目前,上述20只产品中仅2只基金年内收益为正,仅4只任职回报为正。

而产品的亏损也招致了投资者的吐槽。点开博时基金的股吧可以发现,吐槽比比揭示。在博时汇兴回报一年持有期$博时汇兴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OTCFUND|011056)$的股吧中,有投资者表示:“人在做天在看。”在博时新兴成长混合$博时新兴成长混合(OTCFUND|050009)$的股吧中,有投资者表示:“持了几年,亏损20%多。自己炒股也不过如此!该死的基金经理!”

受此影响,博时基金旗下的股票和混合型基金规模也均出现了下降。截至2024年1季度末,博时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管理规模413.04亿元,较比2023年末的469.9亿元出现了下滑;混合型基金管理规模728.14亿元,较比2023年末的772.52亿元同样出现了下滑。

面对如此情景,也不知道张东的上任能否力挽狂澜,为博时基金带来新的发展。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