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23日,贝壳发布其2024第一季度财报,今年Q1贝壳净收入为164亿人民币(约合23亿美元),同比下降19.2%。总交易额(GTV)为6299亿人民币(约合872亿美元),同比下降35.2%。净利润4.32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13.92亿元。

毛利从2023年同期的63亿元下降至41亿元人民币(6亿美元),大跌35.1%。2024年Q1毛利率为25.2%,2023年同期为31.3%。

对于毛利率的下降,贝壳给出的原因是由于“房屋租赁服务对净收入的贡献较高”,但对毛利率的贡献较低于其他收入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是贝壳首次单独公布租房板块服务收入,该板块从去年同期约9.07亿人民币增长到Q1的26.25亿人民币,增幅达到189.3%,是本季度增长最迅猛的一个板块。在贝壳一体三翼的业务中,租房业务承担起了贝壳Q1季度总收入的16%。

与此同时,该季度贝壳的租房服务营业成本也暴涨150.8%到25亿元(3亿美元),利润为1.44亿元,对整体利润的贡献率为2.7%。

根据贝壳未经审计分部贡献利润指标显示,存量房业务利润率为44.45%,新房业务利润率为22.27%,家装家居业务30.6%,房屋租赁服务利润率为5.51%。

可见尽管租房业务利润率最低,并且一定程度上也拉低了贝壳整体的毛利率,但其在贝壳的重要性正在增加。

此次贝壳将租房业务收入暴涨的主要原因归结于:“省心租模式下的租赁房源数目增加”,而贝壳的省心租模式,跟目前租房行业已经成熟的自如模式也已逐渐形成差异。

01、贝壳自如各自安好

众所周知自如的创始人是熊林,2010年,熊林加入链家集团任副总经理一职,于2011年创立自如。

后来自如从链家独立出来,2021年8月自如又公开回应跟链家的关系,据当时的媒体报道,链家、我爱我家被禁止在京从事房屋转租业务,自如则是称公司与链家和贝壳是独立运营的,关联的地方是业务上有合作。

“外界主要是对链家和自如的关系不清楚,以为是一家公司。但其实,有些客户在找链家租房时,如果没有合适的产品满足他的需求,恰好自如有这个产品,我们就会介绍客户去找自如。”

而贝壳和自如同为链家催生出的互联网平台,一个核心在房产交易,一个核心在租房服务,由上述报道也不难看出,尽管自如跟链家及贝壳独立,但是在实际一线业务层面也不是没有合作。

2021年11月,贝壳进行新一轮战略升级,贝壳自己的租房业务从边缘提升至战略位置,按照彼时提出的还是“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其中一翼就是租房业务。对此,贝壳称:促使贝壳找房做出这一调整的原因,除了住房租赁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之外,在客户租房体验较差带来主体运营效率低下的行业背景之下,解决痛点成为贝壳租房盈利新方向。

而这次财报的披露方式,无疑再次将租房业务的重要性提升。不过正如上述所说,该业务利润率最低,作为贝壳最不赚钱的业务,贝壳此举自然不是指望租房业务为其在财报上增色,很大程度上是想要通过披露租房业务的数据,侧面佐证其核心板块存量房业务的韧性。

此次贝壳在针对租房业务数据单独披露的划分解释中就提到:房屋租赁服务涉及关于分布式及集中式的租赁住房管理运营服务,和包括流量商业化业务、在线租赁管家服务等在内的租赁相关服务,此前主要归类为「新兴业务及其他业务线」,而租赁经纪服务仍包括在「存量房业务」业务线中。

毕竟房产交易也往往同时伴随着租房服务,其业务流程仍然存在一定的难以分割性,在贝壳的商业模式中,租房业务基本上可以视为存量房业务的延申。

而贝壳作为一个老本行是房产交易的平台,从此前尝试拿地,到房产中介,装修服务,再到租房服务,其核心客户群体显然为房产拥有者,业务本质是围绕这部分群体展开服务。

所以从整体商业模式上来讲,自如跟贝壳的租房业务目前不会产生实质性竞争的关键原因在于,贝壳的租房业务的服务中心是房东,而自如的租房业务核心群体是房客。

02、合作仍需契机

在贝壳2023年的年报中就曾提到自如,其称:“我们认为Ziroom经营的业务与我们之间没有实质性竞争。但是,我们不能向您保证Ziroom和我们之间的竞争不会变得更加激烈。”

即使是从具体的业务落地来看,这两个模式也确实暂时不会产生太大的竞争。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贝壳租房平台上主要是整租房源,而自如租房平台上主要是合租房源。在租房服务范围上,贝壳围绕租房展开的延伸服务不如自如多样化。

而如此模式自然会分割两种不同需求的租客群体,对于追求性价比且有能力整租租客群体会选择贝壳,而倾向于合租且愿意为丰富的租房服务买单的租客群体会选择自如,这两个群体的重合度并不高。

尽管随着贝壳今后在租房业务上的发展和完善,可能会和自如的业务重合程度也会越来越高,但短期来看,贝壳的业务基因暂时无法支撑自如式的合租服务,况且租房业务对于贝壳来说本就不赚钱,这部分业务也不会是贝壳的重点发力板块。

但由于业务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很大程度上二者可能会进行合作。要看懂其合作的可能性,还要看此前贝壳在租房业务上的合作案例。

在2022年,贝壳租房与乐湾公寓完成签约仪式,并落地首个青年公寓项目,开始下场做集中式公寓,尽管没有选择自如来合作,但贝壳回应媒体称:“自如将继续是贝壳租房的重要合作伙伴,未来双方将开展更多合作。”

由此不难看出,贝壳租房与其他租房品牌达成合作是有前例的,而跟自如暂时无法合作成功,《新立场》推测,原因可能是彼时的贝壳租房主要定位在于高性价比,而自如租房定位于高质量的服务,尤其是2022年还处于贝壳租房发展初期,二者业务虽然能够很好的互补,但对具体租房产品定位却大不相同。

而贝壳和自如真正想要在租房业务上达成深度合作,可能还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

03、写在最后

像贝壳租房和自如这样战略层面谨慎,但极有可能一线业务层面紧密合作的关系,时常会在互联网企业中上演,尤其是重线下资产的业务,所以今后二者的合作契机极有可能是自下而上产生的。

而一个是房源强势的租房平台,一个是服务强势的租房平台,在现在租房市场对于存量房市场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如何继续在“住”这一主题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似乎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