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陈碧婷

电商代运营老大宝尊电商,看起来像是走出了至暗时刻。

5月28日,宝尊电商(09991.HK)披露2024年Q1业绩,公司营业收入19.80亿元,同比增长4.9%;虽然已经连续11个季度亏损,但亏损有所收窄,季度归母净利润为-6663.7万元。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88.12亿元,同比下降4.9%,归母净利润-2.78亿元,比上年少亏了3.75亿元。

20年前淘宝创立,中国电子商务进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阿里巴巴、京东(09618.HK)等电商平台成长为互联网龙头,三只松鼠(300783.SZ)、御泥坊等品牌借助电商渠道快速崛起,就连行业卖水人也自成一派,形成了电商代运营江湖。

2007年,两个清华大学的工科生,拉开了电商代运营行业的序幕。仇文彬在上海创立宝尊电商,黄韬在北京创立丽人丽妆。随后,凯淳、悠可、优趣汇、若羽臣、青木、壹网壹创(300792.SZ)、碧橙等电商代运营品牌先后创立。

2020年前后,电商代运营迎来行业的高光时刻,壹网壹创、若羽臣、丽人丽妆、凯淳股份(301001.SZ)等公司接连敲钟登陆A股,宝尊电商回港上市。上市潮后,一众公司业绩爆发,纷纷展现出超强的吸金能力,电商服务板块名动江湖。

这其中最亮眼的,当属宝尊电商。成立仅3年拿到阿里巴巴(09988.HK)的投资,后来阿里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通过深度绑定阿里系电商资源,宝尊成长为细分市场老大,“电商服务行业的先行者、领导者和数字商业赋能者”。

然而,电商代运营行业,上市即巅峰。2021年,宝尊电商陷入巨额亏损;次年,危机蔓延至整个行业,头部公司业绩悉数下滑,丽人丽妆(605136.SH)等亦陷入亏损。

电商代运营行业,竞争太过激烈。处于电商平台和品牌方夹缝中的电商服务市场,实际规模没多大,却在短短几年内催生了多家上市公司,再加上那几年排队等待上市的小巨头,数得上名字的公司最少有十几家,实力都不容小觑。

如果说,行业内的白热化竞争造成的压力,只是内部矛盾;那么,品牌方与电商平台直接连通,干掉中间商的行业趋势,堪称对电商服务市场的釜底抽薪。

况且,随着新电商的崛起,拼多多和抖音,对淘宝等传统电商形成挑战。拼多多极致低价策略之下,没有品牌方和中间商坐大的土壤;而抖音电商模式,用头部主播取代了电商服务商的价值。

平台迁移,模式转换,电商代运营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谦寻、美腕、辛选、三只羊、东方甄选等,替代了宝尊电商、丽人丽妆、壹网壹创等公司。

电商代运营行业被迫转型,就近转向品牌运营商,成为主流方向。丽人丽妆、若羽臣等头部公司,均孵化、投资了相关品牌。宝尊电商斥资1.76亿元,收购GAP大中华区业务,堪称大手笔。

GAP是美国最大的专业服装公司,业务包括女装、男装、童装、配饰及个人护理产品,2010年开设第一家中国门店。

不过,GAP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并不好。公布收购消息前,经过多轮闭店,其在中国市场的门店只剩下百余家,与其他快时尚巨头不可同日而语。

电商代运营行业几年转型,效果也并不好。品牌管理业务,仅有若羽臣(003010.SZ)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部分公司,仍未走出业绩泥潭。

宝尊电商也一样。2023年2月完成GAP大中华区业务的收购后,公司单列了品牌管理业务。2023年Q1-2024年Q1,该项业务的经调整经营损失分别约为3490万元、6010万元、5010万元、4250万元、2930万元。

公司原核心业务电商服务板块,近年因业务优化、走出淘系而大幅改善,2023年经调整经营利润为1.64亿元,2024年Q1为1180万元。

也就是说,收购1年多,GAP大中华区业务,不仅没能优化上市公司的业绩,反而形成了拖累。

在此背景下,宝尊电商仍在加码GAP业务,计划今年二季度新开5家门店,并通过在关键城市设立快闪店,评估市场潜力。

所以现在,宝尊电商需要谋划的,不仅是电商服务业务如何提升价值,更要关注快时尚品牌GAP在线下及线上的吸引力。

电商服务行业并未走出谷底,宝尊电商的反转时刻尚未到来。作为电商服务市场老大,港股上市公司宝尊电商5月29日收盘市值仅为13.16亿港元,成为板块的垫底公司之一;几年时间,市值缩水九成以上。$宝尊电商-W(HK|09991)$$丽人丽妆(SH605136)$$若羽臣(SZ00301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