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药业(SZ002317)$  






中药隐藏的雷,现金流骤降50%,机构20亿跑路,产品家喻户晓!


飞鲸投研

06-01 18:30




中药ST公司已经增加到了8家。


尤其出现了两家由于审计“否定意见”而被ST的公司,没有连续亏损,也不是财务造假,而是出现了内部控制问题,其中九芝堂是因为实控人私自占用企业非经营性资金,而贵州百灵则是因为销售费用的确认存在明显问题等。


二者恰好都是中药企业,且如果要“摘帽”,就需要2024年重新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最近有朋友正好问到九芝堂,可能便是关注到了这一消息,不过抛开企业内部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不说,单看这持续下滑的业绩也很难让人充满信任。




九芝堂虽然是一家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但是我们最耳熟的产品其实只有六味地黄丸,是补肾的补益类产品,不过大家是否也能意识到,六味地黄丸不只有九芝堂的,而补肾药也不止这一款。


非独家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太大了,尤其是疗效还没有那么明显的产品。




当然,九芝堂的产品比较多,目前还在涉足安宫牛黄丸和阿胶系列产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细看,只是同样面临着市场竞争,销售增长以及对业绩影响方面还需要持续观察。


贵州百灵暴露出的问题或更多,也因此给我们展示出不少药企所存在的诟病:销售费用太多,导致失控;产品销售存在问题,直接产生存货跌价损失等。




2023年,贵州百灵营收42.63亿元,但销售费用率却达到了54.21%,已经明显高于“警戒线”了。


产品端问题也很明显,其苗药产品虽然比较有特色,但知名度还是太低了,让人比较有印象的维C银翘片还是非苗药产品,但其在感冒药市场的竞争力也显而易见。




而另一边,仍有非ST中药企业面临着大大小小的问题。


中药企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除东阿阿胶、羚锐制药、片仔癀、华润三九、莱茵生物还维持着较快增长外,业绩下滑的企业其实更多。




其中,不少中药企业业绩下滑原因存在的一个共同点是,2023年一季度同期因为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业绩基数较高,而导致今年业绩出现下滑。


但即便如此,企业业绩下滑幅度不同,以及最终市场表现也并不一样。


桂林三金成为业绩下滑幅度最大的企业之一,截至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32.59%、40.9%,而且就2023年二季度数据来说,半年报预期也难言乐观。




它到底怎么了?


1、业绩存在明显水分


就在桂林三金表示今年一季度与2022年、21年同期销量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的同时,我们却能发现一些财务上的问题。


即就算业绩可以因为向下游压货而做多,但现金流状况是骗不了人的。


2024年一季度,公司“净现比”明显小于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仅有2505万,不仅同比下滑了53.81%,而且净现比直接下降到了25.05%,历史最低。




净现比≥1是更为健康的水平,小于1则说明公司获得经营利润中有很多钱是没有收回来的,而没有收回钱来就是一个大问题,若非必须提前采购,只能说明公司对下游议价力变差了,即商品销售出去后,只获得了“应收账款”。


所以结合资产周转率来说,在存货周转率并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非常明显,已经远小于2022年之前了。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桂林三金的产品销售状况在变差,甚至2023年就已经有所体现了,公司的产品真的销售给患者/消费者了吗?还是仅仅留在了经销商渠道商手里。


2、产品竞争力堪忧




关注到公司存在的经营问题,我们只能从产品端去寻找答案了,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产品力一定是最重要的,另外作为中药企业,要再加上品牌力。


这也是为何创新药比仿制药、同类的最优产品会更好一些,以及品牌中药企同仁堂、片仔癀、华润三九等愈加突出。


但桂林三金的产品明显处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且因为不是在一个大的细分市场,公司品牌力似乎也很难得到明显的反馈。


其中,“三金片”、“桂林西瓜霜”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二者平均上市时间已经40多年了,不过即使市占率居前,其面临的竞争也一点不少,咽喉中药市场,还有广西金嗓子、桂龙药业、江中药业等诸多公司紧随其后。




另外,因为产品和本身的疗效问题,中药泌尿系统市场规模并不算高,也就使得三金片同时面临着不小的成长阻碍。


因此导致公司产品数量虽然不少,但却没有做出来很大的单品,而呈现出较弱的产品力和品牌力。




3、创新不足


创新本来可以给医药企业带来第三条出路,但对于很多医药企业依然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的问题,桂林三金就是其中之一。


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达到了7.18亿元,研发费用却仅有1.58亿元,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率分别为,差距非常明显。


甚至管理费用率甚至都比研发费用率高,以及研发项目中还有生物药早期投入,还不如集中力量开发中药潜力品种,提升公司的研发实力。




总的来说,了解完桂林三金的实际情况我们就能发现,即便它有着不错的毛利率、净利率,甚至还不错的产品,但仍存在明显“雷”点,所以到2023年底直接有40%多机构退出,合计减持了19.1亿(相比于2023年年中)。


未来医药中药企业越来越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马太效应下,以产品力、品牌力、创新力为核心的竞争力尤为关键,否则一家平庸的公司就很难说有确定性。


来源:飞鲸投研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