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恒生指数在一个月内强势回升,从16000点跃升至19700点,港股市场热度显著升温,港股新股IPO市场也呈现出显著的赚钱效应。五月至今,EDA易达云、汽车街、优博等七家港股IPO公司上市首日全线飘红,投资者收益显著。其中,备受瞩目的EDA易达云(02505.hk)首日涨幅超过80%,成为市场焦点,投资者获利丰厚。这一亮眼表现使得“云”板块成为当前最热门的新股投资领域,预示着云计算行业的风起云涌。而本周,继EDA易达云之后,又一家云科技公司“边缘云第一股”云工厂开始正式招股,预计将进一步激发市场的申购热情。

云工场作为“边缘云第一股”,其业务涉及边缘计算这一前沿技术,该技术正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具身智能领域。而边缘计算的崛起将彻底重构全球生产力,也标志着人类正逐步从人工智能时代迈向具身智能时代。今年以来,港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表现抢眼,阶段最高涨幅超过300%,市场对具身智能时代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边缘计算作为具身智能时代的关键技术,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万亿级别,需求有望实现指数级增长。云工厂的上市无疑将进一步激发市场对该领域的关注与投资热情。

非自建数据中心模式:优势尽显

云工场自创立伊始,便敏锐洞察到互联网发展的浪潮,预见到数据中心服务需求的激增以及5G市场的广阔前景,因此果断进军IDC行业。与其他IDC公司迥异的是,云工场独辟蹊径,采用非自建数据中心模式。

自成立以来,云工场始终致力于与上游电信运营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非选择自行建设数据中心。其独特的业务模式始于为客户提供IDC解决方案的咨询服务,随后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与数据中心资源供应商进行深入沟通,确保资源的精准配置和成本的最优化。这种模式不仅大幅降低了公司的资本投入,减少了物业收购和数据中心建设的庞大成本,更在风险管理和业务灵活性上占据了显著优势。

这种以客户为导向的模式展现出了卓越的灵活性和高效性,进一步增强了客户之间的紧密合作。凭借这一优势,云工场的营收也实现了显著增长。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云工场的收益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从2020年的约2.76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1年的4.64亿元人民币,再到2022年的5.49亿元人民币,最终在2023年达到了6.96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高达36.05%。根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3年间中国IDC市场增速为13.3%,中立IDC运营商平均增速在20.2%。可以看到无论是行业整速还是中立运营商增速,都远低于云工场的营收增速,进一步展现了公司运营模式的优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具身智能对边缘算力的需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未来业务增长空间同样广阔。具身智能的“大脑”不仅要高效处理视觉信息、精准生成提示词,更要负责实时输出指令以驱动机械动作的执行。在移动芯片算力受限的情况下,边缘IDC成为了算力的重要补充手段,为具身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边缘计算:开启本地化智能新时代

云工场在IDC领域的深厚积淀,让其敏锐捕捉到现代与未来的社会趋势,从而成功推出“灵境云”品牌,依靠边缘IDC,将业务范围扩展至充满潜力的边缘计算领域。

边缘计算服务与边缘云,作为分布式计算的前沿技术,通过将应用程序、数据和计算能力推向网络边缘,即更接近数据源和用户的地方,极大地提升了数据处理和响应速度,同时降低了带宽需求,并显著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边缘云作为边缘计算的重要实现方式,不仅继承了云计算的弹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优势,更将其优势扩展至网络边缘。通过部署在边缘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边缘云能够提供低延迟、高带宽的计算和存储服务,为自动驾驶、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传统云计算相比,边缘计算服务与边缘云在响应速度、带宽、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

云工场与包钢集团等合作伙伴紧密合作,采用先进的“云-管-边-端”架构,在充分借鉴传统数据中心运营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边缘计算机房空间、电力等资源受限的特点,精心打造了高性能、高、高集成度和高效处理能力的边缘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能够满足视频会议、无人驾驶等多种边缘业务需求,为合作伙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云工场的IDC业务和边缘计算业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协同、相互补充的。IDC服务提供了稳定、高效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为边缘计算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和计算能力。而边缘计算服务则通过其低时延、实时处理的特点,将IDC服务的计算能力延伸至边缘IDC,满足了客户对于就近、快速计算服务的需求。

 

(摘自公司官网)

近年来,国家积极致力于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推进工作。特别是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各省市聚焦于完善算力基础设施,大力支持边缘数据中心的建设,并积极部署边缘计算节点。此举旨在加快边缘计算在5G+交通、5G+智慧医疗、5G+水利等行业的应用落地,以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

 

(信息来源:公开信息、中国政府网)

随着政策环境的积极助力,以及物联网和Web 3.0技术的迅猛进步,边缘计算已跃升为市场的主流趋势和关键技术。从全球视角审视,根据STL Partners的关键数据,边缘计算市场的潜力巨大,预计将从2020年的90亿美元飙升至2030年的4,450亿美元,实现近50倍的惊人增长,展现出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

在中国市场,边缘计算同样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据招股书披露,预计至2028年,中国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3102亿元人民币,且在2024年至2028年期间,其复合年增长率仍将维持在32.9%的高位水平。

 

(数据来源:STL Partners,华西证券研究所)

边缘计算市场的强劲需求和巨大潜力在云工场的业务增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自2022年涉足边缘计算领域以来,云工场的边缘计算服务业务取得了显著突破,营收从2022年的520万人民币迅猛增长至2023年的1806万人民币,同比增长率高达247.25%。也得益于毛利更高的边缘计算服务的营收占比提高,云工场近两年的净利率有明显的改善,由2022年的1.5%提升至2023年的2.0%。随着边缘计算服务营收进一步扩大,净利率水平也将持续走高。

值得一提的是,云工场在2021年成功成为中国信通院首批“内容科技产业推进方阵”的成员单位,与腾讯、科大讯飞、华为、商汤科技等业界翘楚共同入选。其推出的边缘计算品牌“灵境云”凭借其深厚的行业积累、创新的技术实力以及卓越的产品优势,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荣登中国边缘计算20强榜单,并在2024年跃升至第8名,这一成就充分彰显了云工场在边缘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卓越实力。

 

(摘自边缘计算社区)

除此之外,在2023年11月云工场与西安交大软件学院在无锡成立了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紧密依托西安交大的重点实验室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成功将云工场的产业优势、企业的市场洞察力和研发投入实力与西安交大的创新资源、科技人才优势相结合。这一合作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市场导向的科研发展,使得科研成果能够更精准地服务产业发展,为云工场及合作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展望未来,云工场将积极推动IDC、边缘计算服务以及ICT服务的联动与协同,以全面打开市场并拓展业务边界。公司将持续深耕5G、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致力于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安全的数字化服务,助力其数字化转型与升级。云工场将继续秉承创新精神,与客户携手共创数字化未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