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横空出世的概念“科特估”进入到大家的视野,这一阵风席卷整个资本市场,貌似满世界都在说“科特估”,那科特估是什么?怎么看?未来能成为新的主线吗?我相信都是大家最关心的。


“科特估”,俗称“科技特色估值”,具备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科含量”高,兼具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双重特征,主要分布在国产替代及自主可控领域;二是部分具备较强科创属性和科技前景的领域当前估值偏低,行业有估值修复的需求。


长期来看,“科特估”其实是发展目的,旨在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从行业来看,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前沿科技进一步转化成为的未来产业。


“科特估”企业应该满足战略稀缺性、创新程度高、质地好但估值偏低、有国际竞争力等条件,尤其是高端装备、精密制造与新材料等,以及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如AI、国产算力、机器人等。


这样了解下来,“科特估”好像是一个非常性感又有非常好的预期的方向,毕竟“科特估”之前还有“中特估”的前车之鉴,要知道中特估是走出来一波非常不错的行情的,即便到现在仍然还有很多中特估的股票在创新高的,自然能够激发大家的无限想象力。


但真的是如此吗?首先我们要知道中特估的出现,因为国家层面的扶持,要打造对标世界一流大企业的公司,提升长期被低估的国企央企的估值。反观“科特估”并没有这个层面的消息,有的仅仅机构之间的研报。


最早提出“科特估”的是方正证券这一类型的机构,随着国家大基金持股芯片半导体的消息被传播开,芯片半导体也是迎来了强势的上涨, 也恰恰是有了这些催化剂的影响,科特估一下子就成了市场热议的焦点。


如果说中特估面向的是低估值的优质公司,那么科特估面向的就不是低估值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因为国内的科技类型的公司,基本上都没有低估的,你很难用估值来衡量这些,尤其是我们A股科技类型的公司,估值那是高的离谱。


很显然科特估和中特估是没法比的,这个就当个概念看看就好了,很难看的长的,尤其是我们市场现在风险偏好那么低,更加很难去选择这些高风险特征的股票的。


不过短期是在热点风口上,出现上涨也一点都不奇怪,更多的还是投机属性,很难具有投资的价值。


市场方面依日还是一个弱势的阶段,下跌的股票仍然还是远多于上涨的股票,不过成交量是有所放大一些,有将近7500亿,不过这样的交投仍然还是一个地量的水平,所以这里也很难有什么好的表现。


上涨近4个月,调整连一个月还不到,调整空间上也不到三分之一,所以调整的时间和空间都是不够的,这里很难说调整结束,只能是多耐心等待。


目前的主要方向:自由现金流向好、高股息、高分红、还兼具成长性 

#“科特估”行情火热,如何掘金?#  $半导体(BK1036)$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