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冶(SH601618)$  

6月13日,由中冶建研院、中冶环保共同编制的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钢渣碳酸化固定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审定。本次标准审定会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来自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冶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钢铁企业的20家单位40余位审定专家参加会议。

审定会首先由标准编制小组详细汇报编制过程、征求意见等工作情况,并对重点条款进行说明。审定专家组对审定稿进行讨论审议,最终一致认为该项标准符合编写要求,内容安排合理,送审材料齐全,同时表示该项标准填补了国内外钢渣固定二氧化碳(以下简称固碳)含量测定方法标准的空白,将对钢渣固碳技术发展起到规范和指导的作用,给予审定通过,并推荐评定该项标准为国际先进水平。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2022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钢渣碳酸化固定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位列其中。

近年来,利用钢渣封存二氧化碳被视为最具前景的钢渣利用途径之一,固碳技术呈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钢渣碳酸化固定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作为碳中和、碳达峰国家标准专项计划项目,为钢铁行业固碳技术应用提供了准则和指引,能够有效推动我国钢渣资源化利用和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该标准主要内容、适用范围及测定范围如下:

规定了红外线吸收法测定钢渣中碳酸化固定二氧化碳的含量

适用于转炉钢渣和电炉钢渣碳酸化固定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确定了测定范围为0.2%~30.0%

《钢渣碳酸化固定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为钢渣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对钢渣固碳技术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中冶建研院、中冶环保持续发挥钢铁行业环保领域技术优势,进一步深度参与国家环保体系、标准、战略的规划与建设,以实际行动和专业能力,为推动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发挥环境污染防治国家队的表率与示范作用。

来源:中冶环保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