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流量的地方就有贷款广告。

市场上存在一个说法,在互联网平台发布贷款广告的门槛更高,费用也更贵,从另一层面而言,贷款广告为互联网平台带来的收入也会更多。

所以,互联网平台到底要收入,还是要“清白”,还真的挺难抉择的。

在所有的APP中,腾讯的微信、QQ绝对是存在贷款广告最多的互联网平台之一。

在使用微信时,不管是浏览朋友圈、公众号文章、订阅号消息列表,还是视频号以及小程序等各个模块,总会存在贷款广告。

想必腾讯2023年1014.82亿元的网络广告收入中,贷款平台贡献的收入就不少。

这些五花八门的贷款广告,如今虽然已经没有“空姐和武大郎”的“狗血”剧情,但仍然存在一些不符合监管要求,不切实际的宣传,以及更为离谱的……

下面就请欣赏:

一、光明正大宣传年化利率36%的贷款

(截图自:$嘉银科技(NASDAQ|JFIN)$嘉银科技旗下“极融借钱”)

(截图自:萨摩耶云科技集团的“省呗”)

(截图自:哈啰集团旗下信贷产品)

(截图自:$百融云-W(HK|06608)$百融云创旗下“榕树贷款”)

(截图自:广州金控旗下“小安钱包”,还款期限的图片和文字描述不符。)

(截图自:$简普科技(ADR)(OTCBB|AIJTY)$融360集团旗下产品)

以上是「一只互金鹅」近一个月在微信刷到的光明正大宣传年化利率36%贷款产品的广告截图。

一般来说,平台宣传的贷款利率区间,最低线极少客户可以拿到,而最高的线才是给大部分客户的利率。

伴随着市场风险攀升,从2023年开始,就已经有很多助贷平台在公开宣传年化利率36%的产品。

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即对于金融机构的金融借款,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年利率24%。

也就是对于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年利率24%。即年化利率36%的贷款并不受法律保护。

近两年,法院不支持金融机构年利率超24%的相关案例其实非常多。

比如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法院在今年2月的一份判决书「案号(2024)浙0602民初92号」显示:

被告人王某分别在2021年1月13日和1月28日通过“中原消费金融APP”与中原消金签署了两份《中原消费个人借款合同》,合同约定贷款金额分别为15000元和10000元,贷款期限均为放款之日起12个月,年利率35.5%。贷款合同中还约定,若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偿还的贷款本金,中原消金有权根据实际逾期天数,将按照合同项下贷款实际执行利率加收50%计收罚息,直至贷款本息清偿完毕为止。

贷款发放之后,王某仅归还11454.43元,剩余本金16437.38元以及相关利息并未归还,中原消金向被告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最后判决结果:王某和中原消费金融公司依法存在金融借款合同关系,但对于35.5%的贷款年利率以及高达39.6%的罚息年利率却被判定为“超过法律允许的范围”。

法院根据《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所划定的“两线三区”,民间借贷年化利率超过24%的部分便不再受法律保护,而年化利率超过36%已属于违法高利贷。

最终,法院决定仅对案件中根据年化利率24%计算的利息予以支持,超过法定范围的利息金额则按归还本金予以计算。

法院都不支持年化利率24%以上的贷款,为什么这些平台还会宣传自己的年化利率36%?

二、不催债的贷款

(截图自:重庆小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提供的信贷产品)

说起“不催债”,就不得不提趣店罗敏曾在201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放言称:“凡是过期不还的,我们这里就是坏账,我们的坏账,一律不会催促他们来还钱。电话都不会给他们打。你不还钱,就算了,当作福利送你了”。但事实却是当时很多借款人晒出了被催债的截图。

朋友圈这条号称“不催债”的贷款广告的小程序主体为「重庆小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据悉,在2023年就曾有媒体报道“小康贷”宣传“不催债”的广告,并就相关问题致函重庆小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当时得到的回复是:不属实,上述「小康贷」产品不是「重庆小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提供的信贷产品,小康小贷亦无所谓“不催还,不回访,可分96期还”的信贷产品,该产品应为不法分子非法冒用重庆小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资质杜撰的小康小贷金融服务产品。

然而,过去一年了,「小康贷」“不催债”的广告仍然打得火热。

如果上述回复是真,那么这家「重庆小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又为什么会容忍相关不法份子冒用自己的公司这么久?

腾讯也竟然识别不出这个贷款广告是冒用了别人的小贷牌照?

还是说“不法份子”就是自己?

如果真不催债,借款人是不是都可以去薅羊毛了?如果要催债,那是否涉及虚假宣传?

三、不具备放贷资质的平台打贷款广告

(截图来自:四川金鑫鼎非融资性担保有限公司提供的贷款产品)

如图,这个叫「票子哥哥」的平台打的贷款广告,提供服务的是一家叫「四川金鑫鼎非融资性担保有限公司」的公司,这家公司并不具备放贷资质。

不知道腾讯针对贷款广告投放的门槛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之松?

四、擦边视频贷款广告

(截图来自:马上消费金融旗下「安逸花」)

“空姐和武大郎”剧情的离谱剧情贷款广告已不在,但却有很多贷款平台喜欢找衣着暴露的来拍摄略带“擦边”性质的贷款广告,以此吸引用户点击。

去年网信办曾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短视频传播虚假信息、短视频展示不当行为、短视频传播错误观念三类突出问题,具体包括摆拍制作虚假短视频、技术生成虚假短视频、罔顾事实篡改造假、“色情擦边”行为、打造低俗人设……

上述,只是一些比较基础的,存在于微信平台的离谱贷款广告类型。

其他网络平台还有另外别样的贷款广告类型。(后续会持续更新)

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贷款营销有较为细致的法律法规要求。基本上都是各家互联网平台有一套自己或严谨,或开放的广告投放要求。

值得参考的是——2010年 9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布了《抵押贷款广告行为与惯例》法案,旨在禁止任何虚假房屋抵押贷款广告行为,2011年12月30日,这项法案正式宣告实施。

这项法律规定了房产抵押贷款广告活动的对象主要包括:需要提供抵押贷款的借款方、中介机构、房地产中介机构、广播公司、住宅建设公司、市场推广专家、按揭证券公司等,而这些都是 FTC和CFPB(消费者金融保护局)权责范围内负责管理的对象。

当时这项《法案》正式生效一年后,FTC 与 CFPB向 30 家违法《法案》条款的企业下达警示函,并处以相应的罚款。原因是他们的贷款广告存在欺诈性,具体包括:(1)宣传抵押贷款利率极低,并且利率固定,实际上却存在着高利的可能;(2)将等额本息、等额本金等还款方式的费率混淆,造成客户选错了还款方式,不清楚每个月的还款金额,错误的还款方式导致用户每月不停还款,本金没有减少,整体还款金额还在增加。

虽然目前我们的贷款广告法律法规还没有这么细致,但真要从严监管,也只是时间问题。

#腾讯Q1业绩大超预期,该给多少估值?#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