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各公司披露的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从公司规模、管理团队、核心业务、财务状况、费用管理、资本市场表现和人才市场表现七个维度对7家处于第二梯队的创新药企业进行对比解读。

本文解读的7家企业分别是科伦药业、翰森制药、信达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和黄医药、再鼎医药、君实生物。

公司规模

7家公司成立时间最早的是和黄医药,距今24年,各企业中2010年以后成立的居多。

从企业总部位置来看,上海市有3家该类企业,江苏2家,四川1家,香港1家,大部分位于华东区域。

从总资产来看,5家公司总资产超100亿,其中科伦药业最多,其次是翰森制药,均超300亿;且7家企业中仅这两家营收在100亿以上。

从员工数量来看,科伦药业的员工数量远超其他几家企业,接近2万人,其次翰森制药接近1万,人数最少的是和黄医药,在2000人以下。

管理团队

7家企业中大部分是民企,少部分外企。核心高管团队的年龄在37-75岁之间,其中年龄最大的是金斯瑞的董事长朱力先生,今年已75岁,其次是科伦药业的董事长刘革新先生,今年73岁。

核心高管团队的学历都在本科以上,以硕士和博士为主。高管团队薪酬最高的是和黄医药的高董事长,在1000万和2000万以上;其次是翰森制药的高管,大部分在1000万以上。

核心业务

7家公司的创新药业务实力不容小觑,其中科伦药业主要核心领域为输液领域;翰森制药主要领域包括抗肿瘤、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代谢和自免等;信达生物主要从事抗体及蛋白质医药产品;金斯瑞主要领域分为四个方面,生命科学服务及产品、生物制剂开发、工业合成生物产品、细胞疗法;和黄医药主营肿瘤/免疫业务;再鼎医药致力于解决各种未满足医疗需求的领域;君实生物主营抗肿瘤药物产品。

根据营收的地区贡献来看,科伦药业、信达生物、和黄医药、君实生物都以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以美国为主;金斯瑞在美国的营收超60%。

财务状况

从2023年整体业绩来看,所有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均在增长,但信达生物、金斯瑞、再鼎医药、君实生物都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再鼎医药和君实生物亏损额均超20亿,已超过自身营收。

2023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最高的都是和黄医药,其营收增长接近100%,净利润增长超100%;7家企业的毛利率占比都很高,其中翰森制药和信达生物均超80%,而毛利最高的是科伦药业,超100亿。

费用管理

从2023年各企业的研发费用来看,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十分巨大,7家企业的平均研发费用就有20多亿,其中投入最多的是金斯瑞,超30亿。值得注意的是,君实生物的研发费用超过了营收,占比128.95%,再鼎医药研发投入也与营收基本持平。

从销售费用来看,7家企业除和黄医药以外,销售费用占比均在20%以上,其中再鼎医药销售费用占比超100%。

从薪酬费用来看,占比最高的分别是君实生物、金斯瑞、和黄医药,均在50%以上。从2023年的费用支出情况来看,有部分企业的存在运营问题。

资本市场表现

截至6月,目前市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翰森制药、信达生物、科伦药业、和黄医药、君实生物、金斯瑞、再鼎医药。其中翰森制药的市值已达千亿,信达生物和科伦药业市值均超500亿。

市盈率最高的是和黄医药,信达生物、金斯瑞、君实生物、再鼎医药为负值。市净率最高的是信达生物,为4.5倍。

人才市场表现

人均营收方面,4家企业的人均营收在100万/人以上,其中最高的是和黄医药,接近300万/人;君实生物人均营收最少,为58.51万/人。

由于部分港股上市企业并未公布薪酬数据,或不完整,所以只列明了科伦药业和君实生物两家A股上市人均薪酬,其中君实生物的人均薪酬较高,接近50万/人。


企业竞争力对比合集:

血液制品:上海莱士 华兰生物 天坛生物 博雅生物 派林生物 卫光生物

CRO: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泰格医药、九洲药业、博腾股份、昭衍新药

创新药:恒瑞医药 百济神州 中国生物制药 石药集团 复星医药 齐鲁制药

疫苗:智飞生物 万泰生物 沃森生物 康泰生物 华兰疫苗 百克生物

中药:白云山 云南白药 华润三九 同仁堂 以岭药业 片仔癀 东阿阿胶

医疗器械:迈瑞医疗 威高股份 联影医疗 新华医疗 乐普医疗 鱼跃医疗

体外诊断:迈瑞医疗 迪安诊断 安图生物 三诺生物 新产业 九安医疗 华大智造

医疗耗材:威高股份 英科医疗 微创医疗 山东药玻 蓝帆医疗 振德医疗

互联网医药平台:京东健康 阿里健康 药师帮 1药网 叮当健康 平安好医生

医药流通:国药控股 上海医药 华润医药 九州通 重药控股 白云山

更多文章请关注卓锐求职小程序,内含大健康、新能源、高科技等赛道相关文章及岗位信息。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