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海洋油气完井工具“智慧工厂”在天津投产,标志着我国高端海洋完井工具制造产业全面走向智能化,对提高复杂构造油气田生产效率、缩短油气田建设时间、延长油气田开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海弘”系统智能化生产线上,机器人正在进行加工单元内部工序流转作业。

完井是钻井作业的最后环节,是确保油气顺利流出地下岩层、输送至地面采集的关键工程技术。完井工具能够根据油气层地质特性,在井底建立油气层与油气井井口之间的合理连通渠道,保障井下油气通道畅通,实现油气田安全、高效生产。

工程师正在检查柔性加工生产线生产程序。

旋转、前进、转弯、再前进、停止……,上面放着不同尺寸的钢管,沿着既定轨迹,不停地在车间内来回穿梭,这些看似经验丰富的“老搬运”,事实上是转弯灵活、遇到阻碍还会及时刹车的AGV智能机器人。走进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智慧工厂”,在完井工具柔性加工生产线上,数台黄色、白色的移动机器人穿梭其间,有些在“摇头晃脑”地挥舞着“手臂”装卸材料,有些在忙碌地运送物料。运料、上料、打标、检测、装配整个生产流程全是机器人在工作,偌大的车间里只有一名工人在操作显示屏,一名工人在巡视。

机器人正在配送核心零部件准备进入对比仪,进行全方位检测。

中海油服生产事业部完井中心制造中心副经理褚建国介绍,一个完井工具需要30多种零部件,在生产系统的指令下,移动机器人可以精准地完成每一步生产流程。

四台6轴机器人正在协助作业进行“海弘”产品的智能装配作业。

“通过人工智能、数字仿真等技术,智慧工厂的生产效率提升了一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智慧工厂大大减少了人工,每年几千套的完井工具产能,以前需要三十几名工人,现在只需要6名。”褚建国说。

据了解,这座“智慧工厂”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全自动装配单元正在进行“海弘”系统产品零部件高精密定位自动组装。

“海弘”是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高端完井系统,取意油气开采“流动畅通”。“海弘”攻克了特种橡胶材料、高压气密结构、极端环境工具可靠性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实现了新制造、新产品、新服务,可覆盖海上油气田全部完井技术需求,已在国内海陆油气层,以及东南亚、中东、北美、中亚等海外区域实现产业化应用,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渤海稠油开采过程中,“海弘”完井工具在350摄氏度、21兆帕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承受住了8个轮次的冷热交变,产品性能可靠、应用效果优良。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工程技术作业中心总经理刘宝生介绍说,“海弘”完井工具智慧工厂的投产,能够大幅提升高端完井工具自主化产业能力,有效保障深水深层、高温高压等复杂油气藏实现高质量开发。

完井工具具有井下长期工作可靠性要求高、应用场景多样化、定制化需求多等特点,严重制约了高端完井工具的产业化发展。中国海油通过多年制造工艺技术积累,自主设计建造了多种生产专用机器,同时定制开发了数百种上千道自动化运行程序,向新向质打造完井工具智慧工厂,集成了重载高精定位、多维传感融合、视觉识别自动捕捉等多项尖端技术,能够满足多种完井工具产品的自动化、定制化生产。

中海油服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赵顺强表示,“海弘”智慧工厂建成了完井工具“技术研发、工具制造、实验测试、现场服务”全产业链条,推动我国完井业务综合实力跻身全球第一阵营。公司将坚持技术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解决行业发展难点痛点,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新的更大价值。

END

来源:中国能源网

(中海油服)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