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它的时代过去了么?

昔日的网红排队餐厅,三次冲击港股失败,又在谋划“卷土重来”!

据港交所官方网站,初代“网红”餐厅绿茶集团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担任联席保荐人的则是花旗和招银国际。

这已经是绿茶集团第四次冲击港交所了:早在2021年3月,绿茶首次向港交所递表,因多处信息错误招股书失效;同年10月,再次递表仍以失败告终;2022年4月,第三次叩响港交所大门,但由于各种原因,半年后还是折戟,真可谓“屡败屡战”!

“时间就是金钱”,如今又过去了两年,绿茶带着最新的2022/2023年数据再闯港交所,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靠着一道“面包诱惑”,从西湖火到全国

按照现在网上一些不靠谱的“美食评论”,杭州和其他一些城市一样,被无情打入“美食荒漠”的行列,但绿茶餐厅,正是在这片“寸草不生”的荒漠中,杀出一条血路,造就了一个闻名全国的品牌。

据相关资料,绿茶的创始人王勤松出生于浙江绍兴,52岁的他曾经是一名厨师,后来做过很多生意,甚至还曾远赴德国经商。2004年回到浙江杭州,与妻子路长梅在杭州灵隐寺路31号开了一家青年旅馆,取名“绿茶青年旅社”。

在此不妨解释一下“绿茶青年旅社”的由来:众所周知,杭州是龙井绿茶的故乡,而这个名字据说来源于旅馆前面有一片绿茶的茶园。这下清楚了,和现在某些语境下的“绿茶”八竿子打不着!

在西湖景区附近,吃饭往往是个难题。为了满足住客需求,王勤松打算重操老本行做起餐饮,并在杭帮菜的基础上开始尝试钻研融合菜,并开发了广受顾客青睐的几款菜品(如绿茶烤鸡、面包诱惑及火焰虾)。特别是将面包和冰淇淋结合起来的“面包诱惑”,是绿茶经久不衰的招牌菜之一,深受孩童顾客的喜爱。

另外,除菜品外,餐厅价格亲民,装饰独特,一时广受欢迎,后来王勤松索性将旅社和餐厅分开经营,至此绿茶餐厅的名头正式打响。

2008年,第一家绿茶餐厅在西子湖畔营业;2010年,绿茶走出浙江落地北京,“初代网红餐厅”的影响力再次得到证实,一到饭点门口就排长龙,排号一个多小时也属正常。

募集资金,只为不断扩张?

招股书显示,绿茶集团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扩展餐厅网络;设立中央食材加工设施;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和相关基础设施;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据招股书,截至2024年6月11日,绿茶餐厅有382家店,覆盖中国所有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及79个三线及以下城市。这与大家的直观印象是一致的——几乎每座规模以上的城市,都能找到绿茶餐厅的踪影!

重要的是增量:2021年至2023年,绿茶的餐厅总数复合年增长率为23.5%。仅2023年这一年便开设了89家新餐厅,同比增长30.4%,新开餐厅增长高于同期均值,呈现出显著的加速。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于2023年,在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绿茶餐厅按餐厅数目计排名第三,按收入计排名第四。此外,在重点提供融合菜的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就收入而言,绿茶为最大的餐厅品牌,且在2023年占据着0.7%的市场份额。

既然已经成为行业龙头,为何还要力争上市呢?其实这道理也很简单,对于连锁行业而言,“跑马圈地”永远不会嫌少嫌晚,否则市场就被别人抢走了!

根据招股书,未来三年,绿茶计划开设的餐厅分别为150家、200家和213家,合计563家,几乎相当于目前总规模(382家)的1.5倍,这是打算再造一个半绿茶的节奏?

图片来源:招股书

新开店自然需要成本,特别是对于目前还是100%直营,并未开放加盟的绿茶而言,所有的投入都需要“真金白银”自己扛!据招股书,绿茶预计截至2024年、2025年、2026年及2027年12月31日止年度,开设新餐厅的计划投资成本将分别约为2.98亿元、4.074亿元、5.722亿元和6.247亿元。

理想可嘉,目前的实力如何呢?客观说来,在距离上次IPO折戟后的这两年,特别是疫情后的2023年,绿茶的成绩还是可圈可点的!

根据招股书,2021到2023年,绿茶集团总收入分别为22.93亿元、23.76亿元和35.89亿元,其中2023年同比增长51.1%。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38亿元、0.25亿元和3.03亿元;经调整净利率则分别为6%、1.1%和8.5%,整体增长良好。

对于餐饮行业而言,现金流往往比净利润更考验持续经营能力:而这三年,绿茶集团分别取得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3.77亿元、3.48亿元及7.93亿元。这个数据虽然还算不错,但如果要应对大规模新开店的资金需求,可能就有些捉襟见衬了,需要通过上市募资“补血”。

同样需要巨额资金支出的,还有绿茶集团的重点工程中央食材加工设施,该设施的设计旨在生产预处理肉制品(例如用于制作绿茶烤鸡的预处理烤鸡);烘焙产品(例如用于制作面包诱惑的面包);及清洗及加工食材,例如清洗及加工的蔬菜。

说白了,这一设施就是更多从原材料上下手,减少外购带来的风险,预计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施工,并于2026年第二季度竣工。

那么这一设施未来能起到多大作用呢?根据招股书“长期而言,预期该设施所产生的90%预处理食材及烘焙产品将供应餐厅,余下10%将作为零售食品出售予消费者。另一方面,该设施所生产的全部清洗及加工食材将供应华东的所有餐厅”。

根据报告估计,该设施产生的经营利润率约为6%到10%,这对奉行薄利多销的餐饮行业而言不是笔小数,因此募资也显得无可厚非!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时间点:早在两年前,这一设施已经出现在了绿茶的招股书上了,时隔两年依然没有大的改变,难道公司的经营策略真有这么稳定?

据2022年招股书,绿茶集团上市筹集资金主要用于开设新餐厅、拨付在浙江省设立中央食品加工设施所需的资本开支、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和相关基础设施等,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根据绿茶集团当时所言,其中拨付在浙江省设立中央食品加工设施所需的资本开支具体投资项目预计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施工,2023年第一季度竣工,2023年4月开业。该设施旨在生产半加工食品和已清洗及加工食材;开拓新的零售产品类别,预计于2025年后开始出售零售产品。可以看出,这些描述和最新版招股书并无本质区别!

也就是说,如果上次上市顺利,目前在浙江省设立的中央食品加工设施应该已经开业一年多。难道正是被IPO不成耽误的,还是说已有设施不够用了,需要再次扩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公司的资金能支撑得起野心么?

和募资搞预制食品的未来相比,绿茶餐厅目前肉眼可见的问题是:翻台率下降,而且下降的不是一星半点!

翻台率下降,绿茶的隐忧?

正如本文前文所言,绿茶属于“初代”网红餐厅,巅峰时期排队一两个小时才能吃上是常事。笔者多年前在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同朋友去学校附近的绿茶餐厅“打牙祭”,被门口服务人员告知至少要等三小时,立刻吓退!

这里的“多年前”,其实是绿茶餐厅最为辉煌的时候:据《环球企业家》2013时报道,创始人之一路长梅透露“绿茶的平均翻台率为6-8次,在大本营杭州更是高达12-14次。这意味着,每天的营业时间内每桌几乎都是满座”,印证笔者此前的遭遇。2014年绿茶官方数据显示,当年单店客流量日均1500人,人均排队两小时。

据公开报道,绿茶餐厅创始人王勤松曾在2014年公开表示“我们是50元的人均,花的却是500万元的装修费用,和别的餐饮企业不同,它们可能是餐厅客人坐满就赚钱,但绿茶餐厅满客之后翻台才开始赚钱”。甚至直言“绿茶餐厅的翻台率一天4次是下限,7次是上限。4次是大众餐饮的一道门槛,如果达不到,就要考虑是不是出了问题”。

但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招呼都不会打:现在的绿茶集团,餐厅的整体翻台率明显达不到4次/日。根据最新招股书,2021年至2023年,绿茶集团整体翻台率分别为3.23次/日、2.81次/日、3.30次/日。这意味着其翻台率已连续3年低于创始人所言的4次门槛。

在此之前的3年,即2018年至2020年,绿茶集团餐厅的翻台率也不尽如人意,2018年为3.48次/日,2020年一度下滑至2.62次/日。与2014年6次至8次/日的翻台率已不可同日而语。拉长时间线,纵然剔除掉疫情三年,2023年的翻台率依然低于2018年,和高光时刻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翻台率下降的同时,绿茶的客单价也一直鲜有起色,基本没有脱离创业初期“平价餐厅”的定位:据招股书,2021年至2023年,绿茶餐厅人均价格分别为60.5元、62.9元、61.8元,与招股书中“60到80元客单价”的定位相符。

这个价格高了还是低了呢?对比之下,2021年-2023年,另一中式餐厅太二酸菜鱼人均消费分别为80元、77元与75元。而且2016到2018年,太二的人均消费分别为65元、69元和72元,依然算是稳中有升,和绿茶的原地踏步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在当今,高档餐厅纷纷惨淡经营,甚至关店闭店的时代,像绿茶、“太二”相对较低的客单价或许正是相对优势:据华夏时报,2022年,海底捞顾客人均消费为104.9元,2023年降到了99.1元,是2018年上市以来首次跌破百元关卡;怂火锅人均消费则从2022年的128元降至2023年的113元。这样一对比,绿茶还有相当大的价格空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绿茶集团似乎也未能逃脱“上市前突击大额分红”的窠臼。

在第三次递交招股书失效后,2023年5月,绿茶餐厅曾向包括创始人王勤松夫妇、合众集团以及股权激励平台Longjing Memory Limited派发股息3.5亿元,为2021年和2022年净利润的约两倍,属于典型的“清仓式”分红。而创始人控制绿茶餐厅65.8%的股份。

诞生之时曾独领网红风骚,如今面对一众强劲竞争对手,在这个消费股的萧瑟之时,绿茶的第四次申请上市之旅能最终落定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