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汽车界非常热闹。有两则新闻虽然被证实为虚假消息,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一则是东风日产在江苏常州的工厂于6月21日关闭,标志着日产首次关闭了中国的乘用车工厂。然而,这则消息经自媒体演绎后却引发了“日产将退出中国”的传闻。另一则是广汽埃安与招聘的几名应届生解除合同,舆论将此解读为“埃安将大规模裁员”。

这两则虚假新闻折自媒体的存在乱象日益严重,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汽车产业变革的关注以及对其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焦虑。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车企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产业结构调整也在加速。对于拥有庞大传统燃油汽车产能的跨国车企来说,陆续关闭闲置或落后工厂,优化和调整产能及资源,并不意味着撤资或进行大规模裁员。相反,这是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升级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势必将导致落后和低效产能逐步退出,同时先进和高效产能不断扩大,新的生产力不断涌现。

在这个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确实会出现部分传统燃油汽车工厂的关闭以及裁员情况。然而,评价一个产业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不能采取静态的观点,不能仅仅关注单个企业,而应该拥有更加全面的视野和动态的思维。目前,包括小米、比亚迪等在内的新能源车企仍在扩大产能,这一事实非常明显地显示出了问题的一面。此外,一些传统燃油汽车工厂在转型为新能源工厂后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例如,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制造基地就是由北京现代一厂改建而成,而东风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岚图的产能则继承自东风雷诺工厂。可以相信,在未来,类似“油转电”的工厂将会有更多出现。

需要更加认识到的是,面对气候变暖、电动化以及智能化的产业变革浪潮,全球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在需求仍在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700万辆,到2030年需求将达到4500万辆,是2023年的3倍多。此前,宝马集团宣布,将对沈阳生产基地进行200亿元的增加投资,以期在2026年实现宝马“新世代”车型的本土化生产。跨国汽车巨头对中国市场进行的这些实质性的投资行为既表现出了企业的自信心,也展现了对未来产业的良好预期。

回顾过去,在全球汽车产销规模增长陷入停滞之际,大众、日产等跨国汽车巨头通过对中国市场的拓展,将全球汽车产销规模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也实现了自身在产业界的领先地位。如今,中国不仅在燃油汽车市场上保持着千万辆级的产销规模,还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高地,不断推动着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深刻改变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对于像日产这样在全球排名靠前的跨国汽车巨头,要保持其领先地位又怎么可能忽视中国这个全球超大规模市场呢?当前,跨国汽车巨头需要做的正是如同大众汽车高管所言:“在中国这个全球车企‘健身中心’,更加努力、更加迅速地‘锻炼’自己,以便与市场发展趋势紧密相联”。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