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锦能源(SZ000723)$  为了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发电和用电领域正步入一个技术线路“百花齐放”的时代。在政策支撑下,氢能正在走向属于自己的时代。目前,中国是最大的制氢国,去年产氢3342万吨,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从应用来看,虽然在交通示范领域的热度更高,但中国氢气消费整体集中在化工及炼化行业。

长远来看,绿氢市场广阔。2030年,欧盟计划每年进口绿氢1000万,美国2050年每年需求5000万吨,韩国2050年进口氢完全替代进口原油。但中国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并且制氢端以灰氢为主,电解水制氢寥寥无几。相较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等问题和挑战。

由于氢能成本大、投入高,以央国企为代表的企业优势明显。作为老牌的电力央企,中国能建建设了中国91%的火电、90%的核电和60%的水电,并且早在2011年就开始储备氢能技术。董事长宋海良曾表示,要把氢能和储能打造为支撑点。面的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效率与成本问题,氢能技术和项目在海内外的发展现状如何,中国能建作为“排头兵”又有何目标?《华夏时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建氢”)副总经理刘大为。

《华夏时报》:央企对于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改造往往是责无旁贷的。目前来看,氢能是未来的能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氢能发展,中能建氢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分别是什么?

刘大为:短期目标是建立、健全和完善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让产业链达到成熟和完善的水平。

氢能产业不仅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很新的产业和领域。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技术链的创新,也包括产品从生产、运输到应用和销售的整个流程,以及相关的价格和盈利体系。目前,我们正在考虑盈利模式,也寄希望于欧盟的碳税基金等外部支持。我们认识到,应对全球变暖不仅是中国的责任,而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应在减排上承担更大的责任。

我们相信,通过与央企的合作,可以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例如,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大型企业正在考虑建设输氢管道,这将有助于实现氢能的大规模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长期目标是降低氢能的成本,使其在能源市场中具有竞争力。

我们希望,中国做氢能的人能够将氢能的价格降到更低,通过市场机制而非仅仅依赖政府补贴,实现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把氢应用到现实的生产生活中。就算不是与煤制氢相当的价格,也要像风电一样,和国外形成代差。我们期望在未来5到10年内,把氢能的价格从现在的20-30元,5-6元(煤制氢),打到8-10元或者更低,这也要看技术和产业链的整合最后能做到什么程度。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