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系列主题对话在线上举办。该场对话的主题是“聚焦现实需求 加快养老金融发展”。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职域业务执行官兼职域业务事业部总经理梁循标表示,养老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让人民群众的养老生活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而做到“人民性”的前提是对客户需求有深入洞察。

2024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办。这项活动自2013年组织开展以来,得到行业内外广泛赞誉,成为保险行业的文化名片。今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年度主题是“保险,让每一步前行更有底气”。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新华网联合推出系列主题对话,聚焦热点话题,邀请专业人士,讲解保险知识,为保险消费者答疑解惑。

以下是对话原文辑录:

梁循标:对于养老金融,国家层面政策频出,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第三支柱的加速建设到包括养老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的提出,为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泰康积极响应国家要求和民生关切,切实承担起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使命和责任。

做好养老金融这篇文章,首先要深刻领会做好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养老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让人民群众的养老生活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而做到“人民性”的前提是对客户需求有深入洞察,就养老金融而言,一方面是要洞察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是洞察人口变化趋势下人民对养老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是什么。

泰康很早就关注到了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在2020年泰康陈东升董事长发表了《长寿时代的理论与对策》一文,2021年出版了《长寿时代》这本书,对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需求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我国将进入长寿时代。未来经济社会一个重大趋势是快步迈入长寿时代,人口从高生育率、高死亡率向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及长寿化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代。百岁人生来临、人人带病长期生存,社会和个人也将面临巨大的健康、养老支付压力。长寿时代下社会和个人都面临解决筹资问题的焦虑。超预期的寿命延长对个人的养老健康和财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个人和家庭层面要做好健康和财富的双重筹资规划。做好养老金融的“人民性”,要求我们能提供更有效率养老筹资方案和养老服务,帮助人们积累、扩大各时期的财富,以匹配和满足养老、健康的需求。

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的第二点,是要理解“守正创新”,守正,就是坚守初心,聚焦养老主业;创新,就是识变应变,把握寿险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索更高质量发展道路。2024年首个工作日,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陈东升在《中国银行保险报》发表署名文章《拥抱新寿险 迎接行业高质量发展》,凝练多年泰康创新实践,前瞻性地提出“新寿险”模式,即从传统寿险业“支付+投资”的二维结构模式转型为“支付+服务+投资”的三维结构模式,将传统的虚拟保险业务延伸到实体的医养康宁服务领域。这一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是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的认知,基于对寿险商业模式的深化理解,也是基于对人民需求的洞察。新寿险模式下的“泰康方案”,核心是两点,一是打造最佳最优的筹资模式,提高人们对未来健康和养老的支付能力;二是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的高品质医养康宁服务体系。实质上这改变了保险产品的形态,让保险脱“虚”向“实”,推动行业高质量转型。

泰康养老,是泰康保险集团保险支付端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养老主业,是承担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责任主体。泰康养老多年来专注服务国家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全力为企事业单位及职工提供应对长寿时代最佳最优的筹资模式。2007年成立起,我们专注企业年金主业,打造大受托服务模式。目前,年金的受托规模将超5000亿元。据人社部公开披露数据显示,泰康养老的企业年金受托规模年均增速36.9%、市场份额增速5.8%,集合计划累计平均收益5.75%,均位居行业前列。同时,在第二支柱基础上我们也持续地探索、深耕第三支柱,将服务从企业延伸到企业职工及家属,打开二三支柱融合发展的路径,为广大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增加了养老金的筹资来源,提供包括长期年金险在内的一揽子保障方案。今年我们提出更清晰明确的定位,要全面聚焦养老金融,融入新寿险模式,在继续深耕养老二支柱的企业医养保障服务的基础上,致力于做第三支柱的头部企业。

从国家开始推动个人养老金开始,我们大力积极配合推进制度落地,呈现出不错的落地成效。我们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认知是,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一个关键举措。从20235月试点以来,目前已经累计为接近2400家企事业单位6万多名职工提供个人养老金服务,累计缴存金额是7.6亿元,在个人养老金领域已步入行业第一阵营。

目前我们个人养老金业务试点已经满一年实践,在这一年中的一些做法、实践数据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首先,复盘泰康养老这一年个人养老金的推广,有三个比较显著的特点:高参与率、高缴存金额和长缴存期限。我们到企事业单位的服务过程中,每两位客户中有一位主动来了解咨询个人养老金产品,每5个了解的人员中至少有1人为自己办理了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人均缴存金额达到1.17万元,接近1.2万元额度的充足使用,有74%的参与者按照1.2万元足额缴纳。长期缴费年限10年以上的占比超过80%。按照当前的6万余人,人均缴纳1.17万,缴纳十年计算,我们的客户为自己储备的养老资产超70亿元的规模。这个数据在一个制度出台的初期,可能看起来不算太大,但参照二支柱市场的规模,从目前的试点数据、缴存金额和缴存期限来看,让我们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广和未来持续养老资产的积累持有比较乐观的态度。

第二,是对个人养老金客户画像的洞察。我们投保的客户中,女性占比66%,男性占比34%,体现出来女性天生对养老储备有相对较高的意识。从年龄结构来看,35-45岁中青年投保比较集中,30-49岁占比达到80%,35-39岁接近50%。从缴存意愿来看,呈现“30-30”特点,即30岁、年收入30万元的人群节税效比较明显,缴存意愿会非常高。

第三,是对提高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效率的思考。我们在服务过程中的调研,会发现80%的客户只了解个人养老金账户是一个国家开设专门存钱的账户,但是对账户的运作机制、国家政策的支持、存取的规则是缺乏了解的,更不清楚国家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内在背景和逻辑。我们认为制度的知晓率和产品的专业门槛目前是个人养老金扩面的难点。怎么破解这个难题?在《2022年中国社保金融发展调查报告》里面有一个洞察数据引起我们的关注,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倾向于单位组织实施,而不是个人在市场上零散选择。所以我们结合建设二支柱的经验,思考应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打造“类受托”式的第三支柱服务模式,由单位组织来统一搭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推广和选购平台,提升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的效率。

在我们的实践中,从数据结果来看,“类受托”的模式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高效率个人养老金推广模式。我们参加了非常多业内的学术研讨,包括第三支柱落地后的实践交流,从目前的落地效率、职工缴费比例,缴存金额和缴存期限来看,目前泰康养老应该说在行业里面是首屈一指的。究其原因,“类受托”的模式有三个优势,第一,是宣传普及效率高,有利于提升制度知晓率,提升职工个人养老金储备意识;第二,可以集中甄选适配职工需求的机构和产品,降低个人养老金配置的专业门槛;第三,可以优化个人养老金全流程管理服务,贯穿从账户建立到养老金领取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提升服务品质。

以上是我们个人养老金业务推广一年的一些实践分享,目前第三支柱建设已经提高到泰康养老公司战略层面,专设个人养老金部,加速推动以企事业单位职工为主体的第三支柱体系建设。未来,有国家“养老金融”顶层政策支持,有泰康集团战略引领和医养康宁生态赋能,还有多年对公服务经验沉淀,泰康养老有信心朝着“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头部企业”这一愿景不断前行,穿越周期,实现高质量转型。

新华网:请问梁总,泰康养老把个人养老金作为重点业务发展的情况下,是怎么支持业务发展的?下一步重点规划方向是什么? 

梁循标:去年有专家总结了个人养老金的“三低”情况,但从我们的实践结果来看,我们很乐观地去积极规划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大发展。

我认为专家说的“三低”背后,是“三不”导致的。对于个人来讲,就是“不知晓、不了解、不方便”。

我们的服务模式可以解决这“三不”。从“不知晓”的角度来讲,我们的职域服务模式可以通过公对公方案的制定,把服务方案一对一地送到每个职工的面前。这种服务模式是可以发挥对企事业单位公对公的宣教,通过在单位和部门的宣讲去实现广泛的覆盖,让职工广泛地知晓这个制度和相关产品。解决“不了解”,我们通过配备专业的服务团队,通过宣讲、咨询、一对一服务,包括协助投保等等,去帮助职工更深入地了解产品。另外,职域服务模式提供上门服务,用线上和线下结合,集体宣讲和一对一的个人服务结合,去解决“不方便”的问题,协助客户做办理,包括协助客户办理退税。我们的服务模式可以解决“三不”,所以总体来讲我们是比较有信心的。

说到未来的规划,我们服务的企事业单位职工群体很庞大,可以支撑我们未来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业务,从市场来讲,我们有致力于成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头部企业的愿景,从内部来看,我们能充分发挥泰康医养康宁的生态优势。对于客户来讲,我们不断努力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养老最佳最优筹资方案。

总体来讲,我们看好个人养老金制度,还是有自信在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推行上去践行好我们的职责。

新华网: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收益情况,决定了民众的受益情况,请问个人养老金产品中的养老保险有哪些优势?

梁循标:目前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包括四类:基金、银行理财、储蓄和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产品有三大特色优势:

第一,稳健安全。养老保险产品追求长期积累和绝对收益,相对于收益的高和快,更关注稳和长。大家可以关注二支柱的运作,目前投资管理份额前几的是保险资管类公司,在长期资金运用、大类资产配置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善于“长钱”管理。所以第三支柱的管理逻辑和第二支柱一样,确保稳健安全。

第二,长期确定的现金流。与其他产品相比,养老保险产品的运作原则基于生命表的大数法则,能够发挥保险精算的能力优势,可以以合同的形式去明确养老产品的长期稳定、确定性的现金流。比如我们的养老产品有保证领取到105岁这种产品,它是和生命等长的现金流。

第三,产业生态链的优势。保险的长钱是可以投资长周期的养老和健康产业,这些产业投资回收期长、投资收益稳定的特征与保险资金的属性相匹配。以泰康的实践为例,“保险+服务+投资”的模式下,保险产品提供者同时也作为养老、健康服务提供者,构建了“保险+养老服务”“保险+健康服务”的闭环,对客户来讲,不仅能提供养老的长期资金储备,还能获得养老和健康服务。

养老保险产品对于风险厌恶型的消费者来讲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也是养老资产配置的必选项。从四类产品来看,养老保险是兜底养老资产,发挥压舱石的作用,能用确定性的现金流去弥补第一支柱跟第二支柱替代率的不足,去获得“稳稳的幸福”。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