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新材(600293.SH),这家总部位于湖北宜昌的玻璃制造企业,在经历了一系列股权变更和战略调整后,迎来了业绩的回暖。2024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800万元至3500万元,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标志着其在回归国有控股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三峡新材的历程始于1993年,彼时它还是一个由湖北省当阳玻璃厂、湖北应城石膏矿和当阳电力联营公司共同创立的玻璃深加工企业。2000年,三峡新材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湖北玻璃行业的佼佼者。然而,2016年的转折点——以21.7亿元收购深圳恒波,虽一度推动业绩达到顶峰,却也埋下了后续业绩波动的伏笔。

深圳恒波的加入,虽然让三峡新材的业务版图拓展到了移动互联网终端销售、增值服务及其衍生业务,实现了双主业的格局,但随之而来的“中邮系”诉讼案却使其业绩持续下滑,加之疫情的冲击,2020年公司亏损高达20.65亿元,2022年再度亏损2.9亿元。面对困境,三峡新材果断剥离了亏损的深圳恒波,集中资源发展平板玻璃主业。

2023年,对于三峡新材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许锡忠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地位因股票质押合同纠纷而动摇,其所持股份遭拍卖。与此同时,当阳城投大举增持,持股比例上升至18.84%,并与其一致行动人当阳市建投集团合计持有24.4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这一系列变化,使得三峡新材重回国有控股企业行列。

随着管理层的更迭和新一届高管团队的就位,三峡新材制定了转型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旨在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综合玻璃制造集团转型。公司通过稳产、提质、降耗,实现了玻璃生产、环保设施、余热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协同效应,确保了生产管理的平稳运行。

聚焦主业的战略调整,加上原材料和燃料采购价格的下降,三峡新材的平板玻璃生产成本得以降低,毛利率显著提升。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7亿元,同比增长15.24%,净利润0.44亿元,同比增长114.97%,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这一成绩,不仅得益于公司对主责主业的专注,也体现了其对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的重视。

在易主宜昌国资后,三峡新材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公司坚持生产大宗物资战略合作模式,从硅砂、石油焦、纯碱等大宗原料采购,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协同。同时,三峡新材紧跟行业发展前沿,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三峡新材的成功扭亏,不仅是其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国有控股企业转型创新的一个缩影。通过聚焦主业、优化管理、创新驱动,三峡新材正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三峡新材将继续深化产业转型,强化竞争优势,为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