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着准备今晚年度演讲的雷军大佬,眼看着都被车圈一则热搜吸引:BBA涨价。

到底什么情况?据相关报道,宝马打响了退出价格战第一枪,从这周开始全系车型涨价。而奔驰、奥迪也紧随其后宣布退出价格战。紧接着,事态逐渐升级,大众、丰田、本田,乃至国内车企蔚来也纷纷响应。

看来,全天下苦价格战久矣的车企们终于扛不住了!只是不知道这次逆势而为,又能坚持多久?


陷入恶性循环的BBA们

在全球汽车市场中,BBA(宝马、奔驰、奥迪)是当之无愧的豪车三大巨头。很长一段时间,它们也是中国成功阶层的首选,在市场中塑造了豪华汽车的主流价值观。不过,外来的和尚也有难念经的一天,近几年,国内自主品牌尤其是新能源品牌的崛起,把BBA挤兑的不得不靠自降身价来维持生意。拿宝马来说,i3车型折扣甚至达到了5折,价格直接“腰斩”。

不过即便BBA大降价,也带不动今年国内市场的销量了。相关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奔驰、奥迪销量同比分别下滑3.90%、0.61%,仅有宝马同比实现了增长了2.24%。整体来看,销量确实惨淡。

更为重要的是,豪车降价的逻辑不同,越是降价越会损害品牌形象,也在一定程度影响消费者对豪车的认知。这一点,BBA已经吃到了苦头,坊间不少人开始调侃“不好好干,以后只能开BBA”。

越降价,越没人买,反而将自身品牌价值霍霍了个稀碎,BBA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不得不带头逃离价格战沼泽。


贴身肉搏的国内车企们

合资品牌们沦落至此,国内车企也在咬着牙坚持。

去年年初以来,特斯拉率先打响价格战枪声,而后战火从电车逐渐蔓延到燃油车领域,直到今年大大小小的价格战此起彼伏。不过,战火喧嚣下的国内车企们又如何了?繁荣盛景的背后,是车企们惨烈的贴身肉搏。

2023年价格战后,车企们销量看似上涨了不少,但毛利率却在下滑。根据车企2023年财报显示,长城汽车毛利率同比减少0.53个百分点;长安汽车毛利率同比减少2.13个百分点;赛力斯毛利率同比减少1.35个百分点。传统车企们尚在牺牲利润保量,造车新势力情况更为严峻,蔚来、小鹏、领跑3家造车新势力的净亏损分别为211.47亿元、103.8亿元、42.16亿元,“造一辆亏一辆”的传言不虚。

直到今年,内卷加剧。比亚迪一开年就在行业放下一颗重磅炸弹,掀起新一轮降价风潮,几个月里,竞争愈演愈烈,30家车企纷纷加入价格战,规模之大,比2023年战况还要激烈。也难怪合资企业们大喊玩不起,就连国内多家车企都急眼了。最近,吉利高管公开喊话,明确表达反对内卷,不想打简单粗暴的价格战。

大佬的喊话,无疑是想引导行业尽早结束价格战,说白了,再打下去都扛不住了。


价格战,还是得硬着头皮打

但是,行业也存在另一种声音——比亚迪高管就不止一次发声认为中国汽车越卷越强、越卷越好。

这就有意思了,毕竟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比亚迪可谓一家独大。而要知道市场规律中,定价权往往掌握在行业最大盈利者手中,因此比亚迪的话语权分量自不必多言。今年初,比亚迪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结结实实把两款插混明星车型怒降两万,直接将降价风潮传导到整个汽车行业。且目前看来手握“大权”的比亚迪丝毫没有收手的意思,相反越打越兴奋,大有风卷残涌之势。

分析来看,比亚迪之所以不惧降价,原因简单概括有两点:其一,电池原材料碳酸锂价格跌幅不小,电池价格下跌,整车价格自然也有了下降空间;其二,规模效应。比亚迪今年定下450万辆车的目标,实现50%的销量增长。为了实现此,从高达22%的毛利里抽取一部分用于降价,对比亚迪来说并不难,更何况销量进一步上涨,其又有机会再降一波成本,从而实现销量和利润的正循环。

恐怖如斯!照这架势,真锂新媒也大胆预言,比亚迪降价或许还没到底......因此,尽管BBA带头掀起的这波涨价潮,眼下看起来十分轰轰烈烈,颇具几分骨气。但保不齐比亚迪又会祭出降价大招,又或许就在马上要来的金九银十。届时,其他车企们又能否记得今天这番自信涨价的操作?打个问号,也且看这一波涨价能坚持多久吧!

总之,硝烟迷雾下,比得就是谁血厚抗打了。

各位看官,您认为国内汽车价格战是否已打到头?谁又会率先出局,谁又能扛到最后?欢迎您评论区评论,我们一起讨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