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对于探寻真实、思考人生最重要的问题的人来说,一生读书无数,不如读到一篇能使自己觉悟的文字。刘丰河老师的《解决人类生死烦恼的根本智慧》就是这样的文章。此文字字珠玑,直指宇宙生命的真实,清晰地揭示了人们认识自我和世界通常使用方式的问题所在,为读者指明了彻底解决一切生死烦恼的方向,帮助我们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觉悟自在。

这篇文章收录在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院出版的《智能与智慧——人工智能遇见中国哲学家》一书中,宋冰编著,2020年2月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作者语:真正的自我,也就是本源自性,也就是《解决人类生死烦恼的根本智慧》文中所说的存在。他具一切,现一切,含一切,融一切;没有束缚,没有挂碍,智慧妙用,自在自由;没有私我,没有主观意识的傲慢、偏见与卑微。

人的本质是什么

宇宙万有的基本性质是存在性,存在展示为宇宙万有,没有存在就没有宇宙万有。人是宇宙万有当中的一种,人的本质当然是存在,离开存在便没有人,人是存在的展示。人具有的能力是"觉""思""为",能力作用的结果是所觉、所思、所为。

为什么我们谈人的本质首先要提出存在性?因为人们在说人是什么的时候,往往以人的能力,就是觉知、思维和行为的能力,根据所觉知的进行推理、判断,得出各种不同的关于人的概念。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一种情况:当一切觉知、思维和行为都没有作用的时候,存在不会消失,但不可凭觉知、思维和行为来说这个存在是什么。存在不因觉知、思维和行为的作用而存在;相反,因为存在,才有了觉知、思维、行为的作用,又因为觉知的能力而觉知到宇宙万有。也就是说,以人的能力来展示作用和作用结果的前提是存在。离开存在,作用及作用的结果就不会有。存在展示作用,作用体现存在,存在与作用不二。所有的作用和作用结果都必然与存在连接在一起,如镜显影,影生灭变化,而镜不变不动。

人在"觉"时应该明白,所觉知的人的生老病死和世界万物的变化等,都是不变的存在显现的变化的作用,而并非人的存在性有生灭变化;人在"思"时应该明白,所思生灭变幻,与思连接的存在性不变;人在"为"时应该明白,所为千变万化,与为连接的存在性不变。与觉、思、为连接在一起的存在性既然没有变化,就不能说有生老病死;而存在作用既然显现为种种变化,就不能说没有时空万有的变化。人总是以不变的觉知去感受时空万有,并主动以"思"和"为"参与其中,从而体现人的价值。人如果把所觉知的当作存在的全部,便偏执于时空万有,忽略了存在和存在的能力;以人身为自我,我便是生老病死的,似乎这一切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主观上接受了我必然生老病死的命运。若明白产生"觉""思""为"的存在是真正的主人,是无生灭的,便一念灭除生老病死的命运,又可以主动地作用或不作用,这样作用或那样作用,心都是自由自在的,人们便可以自由自在地"觉""思""为"。

总之,存在,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生无灭,于不变当中又能起种种变化的作用,不变而变,变而不变,自由自在。

人类以感觉来认识世界的过患

我们要问一问,是谁在感觉世界?这个感觉的能力是所感觉产生的吗?难道是所感觉在感觉吗?人们所说的世界万有和人身是感觉的一个结果,还是所感觉的世界和人身产生了感觉这个作用?

比如,戴着眼镜时,人对戴着眼镜看到的周遭世界有一个认识。摘掉眼镜之后,人所感觉到的是什么?肯定与其戴着眼镜看到的不一样。人看到的哪一种世界是真实的呢?就算不戴眼镜,我们用肉眼来观察世界,幼时、老时,病时、健康时,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左眼和右眼看到的也不一样......哪一种感觉是真实存在?如果每一种感觉都是真实的,我在哪个世界中呢?我们不会说戴上眼镜看到的世界创造了不戴眼镜的人吧?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不管哪种感觉,所感觉的世界并不是客观存在。所以,以感觉为依据来判断存在是什么,得出的判断并非真实。如佛所说,感知到的世界"如梦如幻",《金刚经》中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把虚幻当真实,就主观上制造了假我和假世界。假我生老病死,假世界变化无常,而主观意识又认以为真,主观必然陷入主观制造的所谓的生死烦恼之中。

如果执着所觉的人身是"我",便有生老病死之忧;如果以占有时空万物为所求,便会被变化无常无情地打击;如果以觉知的满足为欲望,则必然处在无尽的苦乐无常之中。于是,便觉"我"于时空转换之中,备尝生死烦恼之苦,人生结束,更有新的生死烦恼接续,如此这般,生生世世,无穷无尽,这就是所谓的生死轮回。


如何看待人生的价值

如果不再以人的能力来限定自己是什么、不是什么,对存在(本源、自性)没有偏差的领悟,就可以说我们有了大智慧,在佛法中叫"见性"。存在是无生无灭的,这是存在的本质,也是人的本质。

有了这个大智慧,我们在作用的时候,是以这个存在本身为前提来认识作用以及作用结果的。非常妙的是,存在具有觉知、思维和行为的能力,通过这些能力的展现,可以改变人和这个世界,这是人的价值所在。

如果认为人生老病死一场,今天过了,今天就没有了,人生的意义在过程之中或者给后人留下了什么,这样的人生观是不全面的。在如梦如幻的感知里面产生的价值观是梦幻中的价值观,所求取的价值是梦幻般的价值。如果有了清醒的认识,就知道存在本身无生无灭,没有生老病死。存在可以起各种作用,作用随生随灭,生灭同时。作用的结果,产生的记忆,存留下来的只是自己建立的名词概念,对我们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这样,我们就不会再去分别、执着、妄想,也不会承受迷惑带来的苦果。

有了大智慧后,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最大价值是自由自在。自在,就是无生无灭;自由,就是不被觉知到的虚幻境界所束缚。无生无灭,自由自在,难道不是所有生命的最高价值所在吗?

所以人类的价值不仅是创造,更重要的是发现,是觉醒。明白了这一点,人生的价值意义,就是自己觉醒,彻底回归本有的自由自在;帮助他人觉醒,彻底回归本有的自由自在。

总之,存在本身已经决定了存在性和能力,离开存在,离开存在本身具有的能力来追求价值,谈论意义,这就是迷惑。

用大智慧如何看待世间万物

人仅仅是存在依据本身的能力作用以后,显现万有当中的一个种类。显现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矿物等宇宙万有,都是存在显现的相上的差别。

存在的作用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的"觉""思""为"等,和在动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植物、微生物,矿物上体现出来的又是什么?人们觉得这类问题很难解答。其实只要我们基于存在来谈论存在具有的基本能力、基本作用,也就认识到一切都是存在的显现。由于人们对万物的认识,常常基于感觉,就出现了主观上的以偏概全、以假乱真。我们应当基于存在本身具有的能力和作用,以及在作用的时候产生的因果规律来认识问题。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价值和意义

离开存在什么也不能谈。我们必须明白,凡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一切,都是存在作用的显现。如果说这是人的作用,那也未尝不可。感觉上是人在发挥作用,其实是存在在发挥作用。按佛法的话来讲,今生是业力的显现,在业力的显现基础之上进一步发挥的作用,依然是存在本身在发挥作用。当然,人工智能也是存在作用的产物。

我们在梦幻中可能获得快乐,但是梦幻之中的快乐是抓不住的。如果不从本质上认识人和宇宙,就如同在梦幻中追求我们的价值和意义。人们做不同的梦,有"小我",有"大我",各种各样的"我"都在追求自己的价值实现,其实我们就如同"梦中人"一样。所以最重要的是觉醒,觉醒后自由自在地发挥作用,这是最美的享受、最高级的享受,这是人的终极价值和意义,也是本来现成的。

那我们还谈追求吗?这个话题,用真正觉醒以后的大智慧来看,人们最重要的是怎样纠正过去迷惑时形成的错误认识,怎样把造作的因果、束缚清除掉,回归真实,而不是追求什么。我们虽然有种种境界觉受,可以欣赏,可以享受,但是不能把它当真来抓取,有求皆苦。别把无生无灭当作生老病死,别把自由自在当作在梦幻中求取。黄金的价值是黄金,而不是黄金的光影。

谈起人工智能,对于大智慧者来说,是随缘自在的,不会刻意地发展人工智能,但也不会拒绝。大智慧者存在的价值是帮助其他的人也觉醒、自由自在。为此,就要广结善缘,也就是和其他人一起生活、工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觉醒他人。一旦真正醒悟,人们肯定不会执着于原来的所求,不执着于制造智能机器。当然,造机器就像人吃饭、穿衣一样,是人类所需要的,凡是人类需要的、能使生活更美好的事物,我们都不必拒绝。实际上佛法既讲究彻底的解脱自在,又讲究生活、工作上的智慧妙用,这两者是并行不悖的。用超世间的智慧行世间法,随缘自在,广结善缘,普利大众。

未来类人机器、超级智能的发展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人制造这些机器,无论多智能,本意应该是服务于人类的。智能机器如果被用于危害人类,那将十分恐怖。不过,危害人类的不是机器,而是人。

从因果的角度来讲,人和这个世界都是因果,果报如何,取决于自己的造作。实际上就算没有智能机器,人类也是生灭的,人类的这个时空也是生灭的,到那时候谁来救我们?只有自己能够救自己,只有觉悟能够救自己,只有觉悟才能彻底地解决人类的问题。人会说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使人长生乃至永生。可如果这样的一个人并不是真实的自己,而是真实的自己的一个面具,活在假象当中,被假象迷惑,那就没什么意义了,至多是一个游戏而已。

不管是什么样的生命,只要觉悟了,都会发现连自己都不能毁灭自己。因为存在是无生无灭的,存在发挥的作用,无论如何作用、作用的结果是什么,不可能反过来毁灭存在本身。人类应该合理利用人工智能,但即便人工智能被用于危害人类,觉悟者也无所畏惧。

人工智能是否会拥有意识,成为生命

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从最初就是为了帮助人类,它是服务于人类的工具。这个工具不怕疲劳,工作效率高,不求回报,没有私心,不会有意识。

人可以无心而心,无我而我,无为而无不为,能造出无我而我,无为而无不为的智能机器吗?

存在是无生无灭的,它可以作用产生意识,而有生灭的意识怎么可以制造出无生无灭的存在,从而产生意识呢?意识作用的产生与停止的原因不是意识本身,以人类意识设计和制造出的人工智能,连人的意识都不是,怎么能产生意识呢?

机器不会有独立的意识。它的所谓的觉知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只不过是人的相应功能的延伸。离开人的作用,这些功能不会自动生成。人工智能只是人意识中的概念,人的意识之外不存在这样的概念。

生命是一个认识。人可以认为兔子是一个可爱的生命,兔子会认同这一认识吗?人可以认为老鼠是一个可厌的生命,老鼠会认同这一认识吗?人也可以认为机器是一个生命,那是我们赋予它的。其实,这完全是按照人的认知来说的,是自我建立的。

人机关系与人机伦理

机器不能自生人的智能和情感。把人的智能和情感"嫁接"给机器,它也不是自己拥有了这些能力和情感。所以,机器就是个工具。如果人把它当生命一样去看待,那是人的意识情感。我们与机器的关系就是我们与物的关系,就如同心与身的关系。

人们担心人工智能发达的时候,智能机器有情感,甚至担心人造的智能机器会反过来伤害人类甚至毁灭人类,这就产生严重的伦理问题了。首先,机器不会真正拥有人的意识;其次,人不觉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伦理问题。没有出现智能机器的时候,伦理问题也很多。人类历史上的每个阶段都有伦理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除此之外,人类还面对如自然灾害等重大问题。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问题只是一小部分。我们更要关心人的本质、人生的价值意义这些最根本的问题。

结语

人工智能发展与不发展,这样发展或那样发展,于存在来讲没差别,但觉悟者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去利益众生、觉悟众生。如果通过思考人工智能问题,了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那才是价值所在。以存在为根据来面对所觉知的一切,发挥主观的能动作用,把自在、自由充分地展示出来,这才是人的真正价值和意义的体现。

最后,分享一个不是故事的故事:

一位梦者以亲历梦境的身份,认真地对梦境做了观察,并做了实验,然后写出了一份完美的报告,取名叫《有》。

一位醒者,看了报告后,笑了笑,在名字的前面加了一个字——空。

另外一位醒者,以亲历醒时境界的身份,认真地对醒境做了观察,并做了实验,写出了一份完美的报告,取名叫《真》。

梦者看完报告后,笑了笑,在名字的后面加了个字——假。

最后两份报告送到了一位通达梦与醒的专家那里。专家看后,也笑了笑,把两份报告的名字整合了一下,叫《真空假有》。


文章收录在《智能与智慧--人工智能遇见中国哲学家》一书,作者刘丰河。

此书由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宋冰编著,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