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国轩比较久了,中间断过,有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一路看过来,从来都是骂的多,看好的少。但从企业角度看,国轩从2019年7900人到现在2.3万人,增速近3倍,营收增速6倍,这个成长速度是大部分企业都做不到的。

这个形势下,能继续招聘的企业已经不多了,从BOSS看,国轩招聘岗位138个。其中技术岗占比51%,生产制造占比31%,从比例看,公司技术为重。

从技术岗位需求看,包括测试、软件开发、仿真、MES、大数据、储能、BMS、虚拟化运维、算法、架构等等。总之,技术岗看下来,就是需要多学科人才、而且技术升级后,真的是高端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门槛越来越高。

又扫了一眼生产制造岗,也不是简单的生产,包括工艺工程师、标准化工程师、电芯体系改善、精益、电池系统、项目成本、设备等等各种工程师。

看下来就一个感受,一个小小的电池,背后涉及到技术、技术升级、成本控制、设备管理、新技术开创性研发等等,理论上能理解,但是在实际中看下来,真不是简单的说说,键盘侠当久了,只是看这些招聘有种目瞪口呆的感觉。规模小的电池厂被淘汰,已经不仅是规模问题,更是技术问题。

国轩到国际轩,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投入,可以全球各产线和产品分享,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如果说难,锂电行业一直挺难,从刚开始的需求少,到技术路线的争议,再到目前公认的产能过剩,但是就个体企业发展来看,就是走好自己的路,用质量和成本,把客户维护好,守好擂台,这就是存量,随着客户业务做大,自然会带来被动增量,随着口碑和资源的扩张,拓展新客户带来主动性增量。至少是看得见的成长,回溯国轩下游客户,吉利、奇瑞、上通五、零跑、长安、长城,哪个不都是在一路质疑起来的。

反正套都套了,那就换个角度,用投资人思维去考虑企业的成长和价值。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