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 (微控制单元),又称单片机,它是把 CPU 的频率和规格做适当缩减,同时将内存、计数器、USB、AD 转换、PLC 等多种周边接口集成在单一芯片上,形成的芯片级计算机。MCU 能够控制各种常见外设,可以执行指定的各种用户程序并完成指定的功能,广泛应用在白色家电、汽车、工程控制、航天军工、医疗电子、消费电子等行业。全球来看,汽车领域电子是 MCU 第一大应用领域,占比38%。

MCU 主要作用于核心的安全与驾驶方面,包括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控制、底盘安全、车身控制、动力控制、信息娱乐等,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车规级 MCU 企业在进入整车厂的供应链体系前,一般需符合三大车规标准和规范,在设计阶段要遵循的功能安全标准 ISO26262,在流片和封装阶段要遵循的 AEC-Q 以及 IATF16949,在认证测试阶段要遵循的 AEC-Q100/Q104,国产车规 MCU 厂商大多为 Fabless 模式,所以只适用于 AEC-Q 系列和 ISO26262 认证。

车规级 MCU 相较消费和工业级 MCU 芯片有更多技术要求,需具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稳定性”,要满足耐高温变动、抗震动等要求,可以在世界各地最极端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下持续工作,甚至要求零缺陷。一般需要2-3年严苛认证才能进入汽车供应链,拥有5-10年供货周期。在严格技术标准和超长供货周期下,“芯片-汽车电子-整车”形成强绑定供应链,合作格局稳定,替代难度大。海外龙头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形成丰厚的技术积累,获得长期可靠性认证,掌握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全球车载 MCU 市场基本由欧美日厂商垄断,2020年,瑞萨、恩智浦、英飞凌、TI、微芯科技等CR5超过 90%,国内实现车规级 MCU 量产企业主要集中于门窗、照明、空调面板、仪表盘、T-BOX 等车身控制应用领域,逐步向在 BMS、ADAS、安全气囊、防抱死系统等复杂领域拓展,目前国内国***、杰***、芯驰科技等厂商已经具备车载 MCU 量产能力。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深度分享欢迎关注“肇万资产”)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