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的迭代升级是引领储能系统持续进阶的“关键”。继280Ah电芯之后,314Ah电芯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第二代主流储能电芯。

与此同时,少数头部企业突破“71173”尺寸,推出500Ah+、600Ah+大容量电芯,在行业高度内卷的情况下,引领行业创新,提前抢位储能大电芯赛道。

今年4月,南都电源推出了690Ah超大储能专用电池,可兼容650Ah至750Ah的容量,支持1-8小时应用,拥有20年超长寿命,体积能量密度达380-440Wh/L,循环寿命高达15000次,能量效率超96%,同时实现了系统五年“零”衰减。

值得注意的是,南都690Ah超大储能电池不仅能满足应急调频、用户侧应急使用等短时储能需要,也可以满足电网调峰、补充用电缺口等长时储能的需求,实现1至8小时储能场景的全覆盖应用。

今年是南都电源成立第30周年,作为一家老牌储能企业,南都电源一直以“研发一代、储备一代”作为技术发展战略,拥有较强的预研开发能力,能够引领行业技术前沿。

电池企业延伸至直流舱系统已成为趋势。根据GGII市场调研,南都电源是2023年中国直流电池舱储能企业出货量TOP 3企业。

拥有电芯自研能力意味着企业掌握了储能系统的核心技术,可以定制化设计电芯以满足特定需求,并不断迭代,提高电池性能和功率密度,实现产品的差异化。

近日,围绕储能电芯产品与价格、储能行业价值与高质量发展、海外市场的挑战与机遇等话题,高工储能与南都电源国内营销中心副总裁于建华展开了一场深度访谈。



储能大电芯时代渐行渐近




随着314Ah电芯步入大规模量产,已有部分厂商发布了500Ah+、600Ah+、1000Ah+甚至超过3000Ah的大容量储能电芯。

事实上,今年年初,主流储能电芯才真正从280Ah切换到314Ah,然而刚过半年,业内已出现要不要淘汰314Ah电芯,换成500Ah+、600Ah+大容量电芯的考虑。业内不少人提出疑问,储能电芯迭代的速度为何如此迅速?

于建华在接受高工储能专访时指出,“现在储能新品的迭代非常快,可能迭代的周期小于一年。我们预判,储能电芯可能很快会迎来一个再次从有序走向无序的阶段。因此,南都电源推出690Ah超大储能专用电池,也是希望能够引领方向,让行业走向有序健康发展。”

图片

所有大电芯的发布,都是围绕着当下的现状,是市场倒逼的行为。”于建华表示,业内推出的500Ah+甚至更大容量的锂电储能电芯,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源网侧4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提效降本,这是最核心的目的,电池容量变得更大,系统集成时使用的电池数量和零部件数量更少、效率更高。

不过,大容量电芯对热管理、消防、电压、集成设计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有系统集成商认为,电芯的迭代速度可以慢一些。

近日,在2024高工储能产业峰会上,于建华与阳光电源光储集团中国区解决方案副总经理汪心旋一同参加了圆桌论坛,汪心旋表示,电芯容量提升肯定是未来的方向,但还是希望目前在314Ah上沉淀更多一点。

储能系统集成商乃至业主方的担忧,恰恰说明,大容量电芯的技术难度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高。

280Ah电芯到314Ah电芯依然基于“71173”这个标准尺寸,电芯层面提升并不显著,对系统的提升比较明显。但500Ah+、600Ah+大容量电芯是全新的尺寸,产线需要重新建设,系统设计上也需要匹配大电芯。

基于南都电源30年电池技术的深厚积累,于建华认为,行业可能对电池技术进阶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并非现在电芯迭代速度突然加快,而是基于前面30年的积累,现在有了规模化需求后,前期储备的技术得到了快速释放和转化,现在才能快速迭代。

这就表明,只有前期在电池领域积累足够深的企业,才能率先把握电芯的大容量趋势,在储能大电芯时代,只有少部分玩家才能留在牌桌上。

值得注意的是,储能大电芯时代已渐行渐近。于建华表示,目前南都电源已主流交付314Ah电芯,690Ah电芯在7月开始试生产,预计将于四季度交付。

于建华预测,虽然现在同质化严重,企业之间很难拉开差距,但未来2-3年,储能赛道的头部聚集效应将更显著。



“内卷”加速实现储能平价




2023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下降、新玩家显著增多,从储能电芯到系统价格快速下行。

在于建华看来,在储能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许多跨界同行都希望加入这个充满机会和前景的赛道,想快速切入这个市场,导致这个市场同质化竞争越来越严重,为了生存下去,价格拼得越来越厉害。

不过,即使电芯、系统价格大幅下降,但目前储能平价时代还未到来。于建华表示,在储能行业发展初期,成本是最受关注的因素之一,成本太高,会导致储能在很多场景的应用方面经济性较差,限制了商业模式的拓展。

随着风力、太阳能发电占比的持续提升,新能源装机对电网的冲击将越来越大,单纯的上网侧平价还不足以支撑新能源完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彻底取代,储能平价的实现是跨入GWh时代的重大挑战。

于建华认为,短期内,储能产品价格下降可能会让市场感受不好,但长期来看,这是越来越健康的现象。

近年来,储能电芯降本是实现整体系统成本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接下来要真正实现储能平价,仍需多方共同发力。

于建华谈到,实现储能平价需要技术创新、规模效应、政策支持、市场机制、多能源整合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首先,电芯方面,继续通过技术创新与材料优化、生产工艺与效率提升实现降本增效,激烈的竞争也会倒逼企业加快技术降本;

其次,规模效应与市场成熟度方面,随着需求增加和技术成熟,规模化生产可以摊薄固定成本,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第三,能源整合与系统优化方面,将储能与新能源发电、传统能源系统整合,提高系统整体的效率和灵活性,优化电站建设和电力调度,提高储能设施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和成本。

第四,政策与市场机制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激励储能产业的发展,同时,制定合理的储能价格传导机制,让储能的价值得到充分反映,促进储能产业正向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储能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由于电力市场的规则和价格机制尚未完善、无法有效激励储能的充放电等原因,储能电站利用率一直较低,甚至出现不升反降的情况。

对此,于建华回应道,国内储能利用率低且出现不升反降情况的原因是综合性的。他强调,储能利用率低不能跟“没有价值”画上等号。

“只有在电力系统遇到负荷和电源侧不匹配等问题时,才能真正发挥储能的巨大作用,因此在衡量储能价值时,不能拿储能的体量跟新能源或电网的体量作对比,而是应该比较储能在发挥作用的阶段,占据了整个电力系统多大的比例。”

随着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越来越高,储能的作用会愈发凸显。于建华表示,未来10年甚至更久,储能始终会是新能源发电和用能匹配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

图片



海外市场可融资性至关重要




不同于国内储能市场,海外市场的商业模式更加成熟,对于有实力的中国储能企业来说,出海是必由之路。

现阶段,海外储能市场的利润率比国内市场高一些,于建华表示,主要是海外储能的商业模式相对清晰,所以更看重的是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对产品单价不会过度敏感。

不过,虽然现在国内电芯价格的大幅下降尚未完全传导至海外市场,但随着获得海外认证的国内电芯企业增多,于建华预测,过去一年多来国内市场电芯价格的波动,自今年下半年开始,尤其到三季度,才会传导到整个海外市场。

于建华认为,海外市场储能项目有几个关注要点,包括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运行稳定性,以及储能项目的可融资性。

电芯是储能的核心,但仅仅是系统的其中一环,电芯安全并不等于储能系统安全,也不等于储能电站的安全,从电芯本体到温控消防、电气和机械结构,再到运输、安装、调试、使用、运维,储能项目的安全因素复杂多样。

如果安全体系不成熟的产品投入商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将会对整个行业和社会带来损害。目前国内储能电站大多通过验收后处于闲置状态,而海外储能电站需要每天充放电获取收益,稳定运行十分重要。

图片

“海外和国内储能有本质的区别。”于建华告诉高工储能,海外客户对品牌和产品的认知不一样,海外储能电站大多需要通过项目贷款,储能电站的可融资性就非常重要,需要为客户提供具备可融资性的解决方案。

何为可融资性?于建华表示,这涉及到企业在海外的商誉,包括本地化服务体系、规模化交付能力、历史项目积累、为客户提供的价值等。

高工储能董事长张小飞博士表示,如果没有“bankability”,在国外将寸步难行。

在出海这条路上,南都电源历经二十余年,在国际化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目前,南都电源的储能业务已经遍及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北美、澳洲、日韩、中东等全球多个地区建立了本地化的销售服务中心。

基于全球化服务体系,南都电源能够更快掌握客户需求,响应客户服务,具备了全球储能项目落地销服支持能力。

对于国内储能企业而言,出海绝非易事,存在巨大风险。于建华直言,如果仍然按照单纯卖产品的思路,缺乏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可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南都电源不仅是储能电芯和系统设备厂商,通过多年积累,南都电源的产品已得到规模化验证,并构建了从产品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到资源再生的储能全产业闭环。随着全球储能需求崛起,海外市场将为南都电源打开更大的增长空间。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