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的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以及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同时,市场的监管要公平统一,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大市场。

从“政策时间线”来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稳步推进: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同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就“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当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历程,还在不断前行。这不仅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需要,而且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

一、为什么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巨大的消费潜力。然而,因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制约了市场的统一和高效运行。尽管中国市场规模优势显著,但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影响了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因此,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成为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但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分税制和地方政绩考核制度的实施,导致地方政府在追求本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地方保护主义现象。这种“条块分割”的体制阻碍了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影响了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来看,建立统一的市场对提升国家和区域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欧盟、美国都曾致力于通过立法手段和政治努力构建统一市场

欧洲于1986年通过《单一欧洲法案》,并通过欧盟和欧元区的建立,实现了成员国间的贸易自由化和货币联盟,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整合。这一经验表明,通过制度性安排推动市场一体化,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经济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美国依靠法治在总体上形成了较为统一的大市场。美国1787年通过宪法赋予国会至高无上的权力,为消除各州市场屏障奠定了基础,1980年又通过了《谢尔曼反垄断法案》。然而,近年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暴露出其在应对全球化和市场开放挑战时的局限性。因此,我国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时,应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同时加强国内市场规则的统一和监管。

中美欧GDP及人均GDP图

来源:世界银行

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对中国发动贸易战,逆全球化举动大行其道,国际贸易受到政治因素严重干扰。面对外部环境动荡和不确定性,畅通国内市场贸易成为应对贸易战、增强经济韧性的重要举措。2020年,新冠大流行期间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数度“停摆”,不少国家更加依赖国内生产和流通。如果说贸易战仅仅是从经贸层面对决策起到了警醒作用,那么新冠大流行事件则是从国家安全底线角度反映了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性。因此,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国内市场的顺畅运行,对于稳定经济、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也于2022年4月正式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综上所述,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的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深化改革开放、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等举措,我国将加快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完善好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要构建什么样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达成五大目标

图:全国统一大市场

目标的核心是要打破阻碍各种要素资源流动的障碍,保证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建立统一化的市场,有利于全国要素根据市场机制进行合理的行业间、地区间配置,从而引导各地区依托自身禀赋开展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合作,提升产业效率和竞争实力。

具体来看:

第一项“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这一目标强调了市场的高效运行和规模的扩大,旨在通过优化市场机制,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流通,从而推动国内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二项“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此目标旨在通过建立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促进投资和创业活动。

第三项“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旨通过减少交易过程中的各种成本,如信息成本、流通成本、商务政务成本等,提高市场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四项“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是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国家竞争力。

第五项“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是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促进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提升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三、如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图: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措施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举措可以大致归纳为“1破除”“5统一”

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破除各种不利于市场统一的障碍。清理和修订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同时,加强政策协调,避免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冲突

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的统一和完善,包括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制度的加快健全。例如,为优化营商环境,防止地方政府利用招商引资政策干扰公平竞争,国务院于今年6月颁布了《公平竞争审查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公平竞争审查的对象、标准、机制、监督保障等作出全面、系统、详细的规定。

市场设施的高标准联通,包括市场设施数字化、公共资源交易等政策的出台,以及现代流通网络、市场信息交互渠道等设施的持续优化。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要素和资源市场的统一,包括五大要素市场和三大资源市场以及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例如,为解决原有土地市场的城乡不均,国家开通全国土地二级市场线上交易服务平台;确保资本市场的公正有效,加大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硬件系统的升级联通等。

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包括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的上线运行,以及质量标准等体系的不断健全。

市场监管的公平统一,包括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出台,以及构建跨区域线上案件协查、执法协助、联合执法机制等。例如,印发实施《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构建跨区域线上案件协查、执法协助、联合执法机制。

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具体包括哪些建设内容

要素和资源市场的统一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建设内容。

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体内容

展开来看:

劳动力流动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劳动力优化配置的前提。二十大三中全会也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应利用数字化平台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活跃。

土地要素市场化建设关键在于打破空间错配,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和补充耕地的指标交易市场建设,为土地要素流转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资本要素市场化建设关键在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统筹监管和准入标准。提升金融效率、保障安全、降低成本。在监管领域,金融科技将发挥其专业作用,持续向市场提供一揽子风险管理工具,协助监管和市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的前提是清晰界定数据产权。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该过程也极易产生数据资源。政府应加快探索数据产权制度,深入开展数据产权理论研究,完善确权、定价及交易问题的法律法规。

关于资源市场改革的重心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促进绿色生产。2024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优化省内省间电力交易机制,并推动绿色发电。2024年3月《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出台,进一步明确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各金融机构进行绿色信贷、企业进行绿色领域的发展。

最后,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关键在于通过数字技术进行物流枢纽布局的优化,从而降本增效。建设一批“互联网+”数字化应用平台和供应链“上云用数赋智”试点示范工程,促进多式联运运单电子化。会议强调加快高标准物流体系建设,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推动物流成本实质性下降。


五、大市场将面临哪些难点和堵点

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全国一盘棋”,畅通大循环还有哪些难点和堵点?

第一,制度根源仍未破除。

“统一”的反面是“分割”,很多“分割”都源于长期以来的地方政府竞争

地方政府竞争其实在过去40多年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催动了当地经济的大发展。但在竞争过程中地方政府也为了维护自身优势开始出台一系列限制市场准入、要素流动的保护政策。

目前国家层面已经开展了系列动作。例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国出台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体工作方案,清理了一批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2024年6月,我国已经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值得一提的是,《条例》对地方政府给予特定经营者的税收优惠、财政奖励或补贴等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明确禁止或限制。

第二,部分行业市场垄断程度依然较高。

目前,商品市场分割程度逐年下降,但不同行业垄断程度差别较大。

与要素市场相对较高的市场分割程度不同,中国商品市场分割程度持续下降,这与中国持续对地方保护行为开展打击、加强统一市场制度建设有一定的关系。行政垄断一方面扭曲了市场机制造成了福利损失,另一方面抑制了同行业非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和活跃程度。

第三,要素流动和资源市场建设有待优化。

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五大生产要素以及资源市场的流通仍有制度优化空间。

举例来说,在劳动力要素方面,严格的户籍制度可能导致没有本地户口的外来劳动力难以获得与本地户口居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和薪酬,也更难同等地亨受工作地的公共服务,从而抑制劳动力的最优配置从而造成劳动力要素的地区间错配。

第四,物流体系不够畅通。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经络。过去40多年,中国在铁路、公路、机场和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大规模投资极大改善了自然条件对市场的分割,一系列制度改革也降低了交易成本。

但是,目前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于统一市场建设需要,具体表现在:

首先,物流成本依然较高。202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约为14.4%。美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通常在8%左右,欧洲国家比例大约在5%至7%之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是欧美发达国家的2倍。

其次,物流枢纽布局有待优化,一些省份的物流园区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仓储、公路运输功能为主,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及两种以上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物流园区较少,集疏运成本较高,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环节的转换成本过高。

再次,冷链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不高还有,农村物流网络有待健全,缺乏现代化仓储、运输设施,农产品“最初一公里”有序汇集以及“最后一公里”高效配送仍面临发展难题。最后一点,多式联运效率不高,还没有实现基础设施软硬件的无缝对接。

第五,地方市场干预依然存在。

目前针对特定企业、项目和当地产业的不正当扶持政策依然存在。例如,在招投标中实施歧视性政策,实施指定交易,阻碍企业进行注销、破产、搬迁,从而缓解本地企业迁出等等。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司执法数据,2020 年以后披露的指定交易案件数量持续上升,披露的招投标歧视性案件随数量有所下降但依然屡禁不止。虽然执法披露数据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但依然能说明目前地方政府针对市场的不正当干预依然存在。

六、未来展望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个长期的过程:

我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建立和打通全国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实现货物和人的互联互通,难度不亚于一次小型全球化,需要多年的建设和制度磨合。过去几十年,从铁路到互联网,我国各类基础设施发展极快,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冲击着一些旧有制度的藩篱。

未来,只有继续推进各类要素的市场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真正转变地方政府角色,从生产型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才能实现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推动我国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新征程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远之策、关键之策、战略之策。

未来,不断畅通经济循环,完善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有序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积蓄复苏力量,才能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最后,国联股份的运营模式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想象和发展空间。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