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能源的钟声在国内汽车行业敲响之后,绝大部分的合资厂商都面临着棘手的市场问题。


新能源时代之下,合资品牌的“金科玉律”似乎不再那么有说服力,面对来自于自主品牌甚至是新势力品牌的重压,合资品牌如何破局?


不久前,我们在上海做客起亚中国的媒体沟通会,通过与起亚中国多位高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看到了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时代的症结所在,也看到了起亚等合资品牌们的破局方法。


合资品牌,其实是受内卷影响最大的群体


在今年的7月30,中央一声令下,为汽车行业的内卷式恶性竞争按下了急停键。


此消息一出,不仅多个汽车企业掌舵人出面表态,要拒绝行业内卷;同时,笔者身边的汽车媒体圈也炸开了锅,整个行业内都看到了天明。


内卷大戏终于要落幕了,但回过头来复盘一下,在这场内卷式的恶性行业竞争中,谁受到的影响最大?


在笔者看来,起亚这样的合资品牌,承受了整个内卷时代的最大压力。


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表示,极度内卷的市场让人十分担忧,新势力,互联网车企掀起的流量风暴令人不安;见识过情绪对品牌的破坏力,也能感受到内卷造车对行业的杀伤力。


笔者认为,杨洪海之所以说出这句话,是因为起亚汽车在这两年经历了太多“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简单来说,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在内卷化的恶性竞争中,已成为共性。


其实包括起亚在内,很多合资品牌造车都相当谨慎。


他们始终把汽车视作长期耐用消费品,而在新车设计、研发阶段,经历了大量且长期的验证与测试工作。但是在内卷化的恶性竞争时代,行业自律被某些“不讲武德”的玩家打破,这些玩家大幅度缩短新车研发、测试周期,甚至在市场层面大量投放完成度不高的新车。


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家很难在短时间内感受到新车长线开发所带来的稳定性优势。大家看得到的,只是浮现在表层的产品力。至此,长线开发、以可靠耐用为目的而打造的合资产品们,往往失去了市场先机,在市场上被力压一头。


在杨洪海看来,车企在孕育新产品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汽车本质的安全和质量底线。而这样的坚守,需要时间去打磨。


客观来说,杨洪海和起亚汽车所坚持的长线造车产略,在某种程度上是与这个时代的快节奏特征相悖、相冲突的。


那么,在起亚中国的运营战略中,应当如何解决好这两者的关系?这个问题也成为了起亚中国在目前所必须要考虑的一件事。


走出去的起亚,找到全新发展极


如果在短时间以内,起亚中国难以找到在国内市场的破局方案,那么就有必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前几年,面对国内市场销量的走低,起亚中国开拓了新的发展极——出口返销。


其实对于一家中国的合资车企而言,出口返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在这背后,不仅见证了中国从全球最大汽车进口国向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的转变,也见证了中国制造实力的壮大。


在出口方面,起亚中国在今年1-7月,出口销量稳居国内合资车企第一,是唯一进入出口榜单前十的合资品牌;另外,起亚中国自2018年12月开始出口至今,其发动机出口数量已累计超过30万台,不仅出口到了俄罗斯、捷克等国家,其还返销韩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口扩大的基础上,起亚品牌的销量也稳步回暖。在1-7月,起亚中国的国内外累计销量约为13.2万辆,同比增长66.5%,其销量增长幅度位居合资品牌第一。


据杨洪海介绍,今年2月在中国首发的全球战略电动车型起亚EV5 720长续航版,还出口到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全球发达国家,其产品力受到了全球用户的认可。


透过这些信息,其实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起亚汽车在全球的号召力其实并不弱,毕竟作为起亚的母公司,现代起亚汽车集团位居全球汽车行业前三地位,其在全球领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另外,起亚中国所打造出的产品,不管是燃油车型还是新能源产品,也都在长期主义造车理念的坚持下,获得了良好的产品素质,其可靠性、耐用性和安全性品质更是其核心特点,其自身的产品力并不薄弱。


基于起亚汽车的全球表现,其实可以看到这个汽车品牌并非像传言中所说的那样“失去了活力”。恰恰相反,在坚持长期造车主义的过程中,全球用户都信赖于这样的品牌。


当然,对于起亚而言,中国是全球体量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也是不容失守的阵地。


那么,起亚中国在国内市场的运营中,如何才能兼顾到用户的需求和自身的造车理念?这是我们下一部分需要探讨的问题。


固执己见的起亚,与反思前行的起亚


在这场媒体沟通会的现场,包括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起亚中国营销本部部长朴玉焕都不止一次地提到过:起亚非常重视、侧重品质和安全,其测试周期、测试标准很严格。而在测试中,工程师往往会对产品参数进行修改、重新确认,只有达到预设高标准的车型才能投入量产。因此,起亚的研发周期和测试周期都比较长,这与新能源时代下汽车行业的快节奏特征并不相符。


对此,有媒体建议起亚中国加快新车的研发、测试进程,以此来应对新能源时代下的市场快节奏需求。而杨洪海等起亚中国高管的回应,恰好让我们看到了起亚汽车固执的一面。


杨洪海认为起亚汽车始终应该坚持安全和质量的底线,这是起亚中国在产品运营过程中,永远不会改变的一个策略。


其实从这些坚定且有些固执的话语里,我们基本上可以确认,起亚不会为了市场风向的变更而妥协。事实上,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些变化,也在开始倾向于起亚这一类秉承长期主义的合资车企。


在七月底,不仅中央对汽车行业的“反内卷”进行了定调,同时也有多家车企呼应,共同呼吁良性竞争以促进行业内的技术发展、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在近期,不少消费者针对某款快速快速换代的新能源车型发出了质疑……


从上到下,这一系列的声音,其实都在呼吁汽车行业应该秉承长期主义的造车原则,以质量、安全为先。可以说,当起亚撑过内卷化恶性竞争的时代之后,前途会是一片光明。但想要迎来真正的大好前途,起亚更需要在产品维度考虑到当下消费者们的新需求。


有媒体在现场提到,国产新能源车的智能化水准普遍高于合资品牌,大家也希望起亚在智能化、智驾、智能座舱去改变,跟一些新的科技公司进行合作,提升自己在新能源时代的竞争力。


但事实上,从起亚高管的表述来看,起亚其实是受到了市场的普遍误解。


合资车企不把智能化系统当成是主要的产品力≠合资车企没有智能化技术。


在内卷化的行业恶性竞争中,舆论阵地并不是公平的。举个例子,当某些车企抢占了舆论高地后,普通消费者就只会认为这些车企的产品更好、技术更好。但实际上,谁又知道是通用汽车开创了无界视网膜级大连屏的先河?谁又知道宝马早就配备了离车自动落锁功能?


包括起亚的钥匙芯片,当很多占领舆论阵地的车企还在用第二代技术的时候,起亚就用上了第三代技术……所以,真的不是合资车企技术落后,而是他们没有在舆论场上建立对自己有利的风向。


杨洪海自己也在媒体沟通会上感到遗憾:“我比他们领先,但是消费者不知道,你作为媒体都不知道,我今天很惭愧。”


所以关于起亚在中国市场的未来,笔者认为一方面需要靠时间去见证品质的重要性,消费者总会回头、总会看到合资品牌的好。而另一方面,起亚这样的合资品牌也是时候“亮剑”了。继续深耕智能化领域、打造更优质的产品,并且能让用户知晓、能在传播的过程中建造起自身的护城河,这一点很重要。


最后:


作为全球前三的车企、作为能够在中国新疆市占率高达2.3%的汽车品牌,起亚其实从来都没有被市场抛弃。不得不承认,在前些年,起亚的市场公关、传播工作没有做好,也经历了短暂的彷徨阶段。


但是,从最近一段时间起亚中国66.5%的同比增长率来看,这个合资汽车品牌,已经逐渐回到了正轨。其实,我愿把前两年的车圈内卷,形容为大浪淘沙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而当泡沫褪去,谁是裸泳者、谁是真强者,一眼便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